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曾从农村起步,以价格改革为核心。价格的改革选择农产品为突破口后,便开始了价格模式转换的艰难历程。十七年的大力推进,历经调放结合以调为主→调放结合以放为主→加大力度调放管相结合等渐进过程,不仅使价格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亦使国家宏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八五”时期,伴随深化改革的步代,我国价格体系和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矿产资源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一)矿产资源整体价格低于国际水平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严重偏低。改革开放后,国家采取了"放"与"调"的办法,即有的放开、有的提高,但价格偏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比如,煤炭价格经过几次价格调整,逐步  相似文献   

3.
1991年初,重庆商业企业首先试行了以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放开和分配放开为内容的“四放开”改革。至今,这一改革已在全国铺开。商业企业实行“四放开”改革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但是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产品价格改革力度的加大,粮食价格放开范围日益扩大,全国已有80%的省(市)1000多个县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由统购统销转换成签定购销合同的形式。据对湖北、浙江、江苏、河北等粮价放开地区调查,粮价放开后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十几年来,农产品价格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九十年代要进一步调整好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深化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改革,培育和完善农产品价格运行机制。 一、农产品价格放开后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14年的农产品价格改革,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特别是在放开农产品价格后,生产、流通秩序和竞争原则未能同步发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 1、产销行为不规范。没有合同或合同约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以来农产品内部比价变动的基本情况 始于1979年的价格改革,是从农产品价格改革起步的。除大幅度提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外,还适时对农产品价格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使农村产业比较效益趋向合理,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粮、棉、油等收购价格仍然偏低,受资源限制供求缺口较大的放开产品的价格管理又没有跟上,单位面积的收益始终得不到平衡,农产品内部比价又出现了新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价格政策改革步伐加快,吴忠市市场价格经历了价格平稳期、波浪期、猛涨期、回落期、以价格增长为主的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期和逐渐回升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通货膨胀的概述: 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导致价格体系的改革。等价交换、随行就市的价格原则逐步代替了国家统一定价原则。价格逐步放开后的十年来等量货币交换的实物量,不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及服务费用,递减幅度很大,纵向比较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生产关系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阶段,主要在农村内部进行;二是1985—1989年的价格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以流通领域的改革为主,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交合。改革有效地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有:(1)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初步形成了农村经济新体制的框架。(2)改革农村流通体制,经济运行的新机制开始发挥作用。(3)调整农村产业政策,释放了农村经济的能量,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4)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粮食产品价格的放开,价格机制已经成为调节经济资源在粮食生产部门与非粮食生产部门、粮食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子部门、各个粮食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机制。粮食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具有何特性?粮食产品价格机制的作用具有何特点与缺陷?针对粮食产品价格机制作用的缺陷,应采取何对策?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分析。一、粮食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自粮食产品的价格放开以来,我国粮食产品的价格便清晰地呈现出较大幅度涨落交替的周期性变动规律。而与粮食产品的价格变动相比,工业…  相似文献   

11.
林渭溪 《统计研究》1988,5(5):48-49
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部分副食品价格逐步放开,以后又对日用小商品和部分工业品价格实行浮动。这对逐步改变我国部分工农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价格改革后,市场总的物价水平上浮。人民群众从建国后几十年物价基本稳定的环境中生活过来,对改革后的物价不易承受,议论较多。尽管国家为了补偿人民群众因价  相似文献   

12.
自1984年开始,我省商业系统食品经营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取消了生猪派购,放开生猪价格。由于近年来生猪饲养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我市食品公司为了保障市场的猪肉供应,自己开办牧场,饲养生猪和家禽。截至1988年年底,嘉兴市食品公司共办畜禽场4个,肉猪存栏7569只。家禽5.48万只。  相似文献   

13.
从1985年舟山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建队以来的13年资料显示:全市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也同步提高,本文对此作了剖析,并展望了“九五”后期的发展趋势。一、城市居民消费状况总体评价1979年~1997年舟山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年均递增18.6%。呈现出几个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3年,居民消费品的短缺状况,开始有所缓解,消费增长起步,五年间人均消费支出年均递增74%。。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8年,国家放开水产品价格,促进我市渔业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和收入快速增长,五年中,居民人…  相似文献   

14.
吴琪  王持位 《统计研究》1984,1(4):18-24
建国以来,我国工业计划统计的综合指标始终以工业总产值为主。去年,国务院在一个文件中明确规定,把工业净产值作为主要指标。工业净产值是工业新创造的价值,它在任何范围内没有重复计算,可以综合反映增产和节约两个方面的成果,因而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工业生产的规模,适于作为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产出指标,用来研究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把工业净产值作为工业综合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指标,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回顾统计调查方法是随着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建国初期,为了恢复生产,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聘请了苏联统计专家,引进了苏联统计模式,陆续建立了一套全面统计报表制度,从而奠定了我国统计调查基础。这种统计调查方法特点是:以计划渠道为主,以行政系统为依托,用单一的全面布置报表为主要方法进行调查。采用这种调查方法同我国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分不开的。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这种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价格的杠杆作用, 主要是通过计划形式自觉地实现的。计划价格是社会主义价格的主体,它是部门生产成本加上一定的合理的盈利。因此,如何合理制定和调整农产品价格,对能否调动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化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过程,即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数量表现就是工业化过程.当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究竟走到哪一步,迫切需要作出科学的判断.人均收入水平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标.从产出的角度理解,人均收入水平就是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产出水平,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划分,人均GDP在280-560美元(1970年美元,下同)之间就是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GDP在560-1120之间就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在1120-2100美元之间就是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8.
计划体制、工业企业管事体制和财政体制上的管和放,是国家有计划地管理国民经济的两个方面。正确地处理管和放,有利于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1958年大跃进的事实表明,国家在计划体制、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上的改变,是从管理制度上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我们江苏也和全国各地一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部分行业供应偏紧及需求扩张等多因素影响,四川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较大、涨速较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同比一度创近十三年新高。年底,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四川PPI和IPI同比涨幅高位回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制造业经过4个阶段的结构性调整。即: 第一阶段,恢复和适应性调整阶段(1979—1983年)。重点发展短线产品,增加生产供给能力,提高产品质量。至1983年全年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了1.1倍。 第二阶段,以培养支柱产业为主的结构调整阶段(1984-1991年)。1986年开始,上海对汽车、电站设备、钢铁、石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