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中国现代典范小说为文本探析了静态悲剧的三个审美特征:一、平凡、软弱的悲剧形象;二、隐性、平缓的悲剧冲突;三、抑郁、悲凉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2.
张沛 《社科纵横》2003,18(6):57-5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宝黛爱情的悲剧美。第一 ,概括悲剧美的性质 ;第二 ,阐述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不可调和而形成的悲剧 ;第三 ,从时代、社会的角度论述产生悲剧的原因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亚珉  夏玉玲 《阅江学刊》2012,4(2):129-134
悲剧素来被看作艺术的最高形式,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人在情感与理智、现实与理想、生存与死亡的复杂悲剧矛盾关系中,始终不懈地追求自我本质力量的实现。悲剧并非仅指生命的苦难与毁灭,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和死亡的来临时,人所持的敢于抗争的态度和勇于超越的精神。尤金.奥尼尔以悲剧进行创作、借悲剧阐释社会现实、用悲剧精神启迪人生,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人格”是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悲剧审美人格,即是指个人在悲剧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爱好、兴趣、习惯等心理特征。 任何悲剧理论都是对一定悲剧创作实践的总结和概括;而任何悲剧创作又是受观众以及作者本人的审美人格制约的;透过某一悲剧理论,可以窥见相应时代悲剧审美人格的状况.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悲剧理论的集大成者.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悲剧理论的《诗学》,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第一篇是重要的美学论文”,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概念在欧洲…  相似文献   

5.
魏娜  时晓丽 《唐都学刊》2008,24(1):124-128
传统的观点多从哲学、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的视角来阐释古希腊悲剧.本文试图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的视阈来关照古希腊三大悲剧,把其中一以贯之的悲剧精神归结为"普罗米修斯精神",即人的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这种精神又是在生存论、价值论、审美论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4):125-128
弗洛伊德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探究了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本能,展现了人类生命悲剧的必然性和多种心理体验,从而建立起其非理性主义的悲剧观。本文从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弗洛伊德悲剧论中关于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快感、悲剧的深层心理学和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文霞 《社科纵横》2005,20(2):164-16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与经典之作,而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悲剧感很强的小说,二者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本文试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效果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精神是研究我国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渐染下,古典戏曲的悲剧精神带着深刻的伦理道德烙印。在伦理道德的规约下,悲剧人物以“忍耐”为特征,悲剧冲突因此被消解、淡化,悲剧的结局也充满“团圆之趣”。悲剧精神使中国的悲剧带有了独特的艺术品格,在世界的悲剧文化中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安琦 《学术交流》2012,(9):200-202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其作品《俄狄浦斯王》代表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最高水平。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以"伟大人物"作为其悲剧创作的主人公,人物形象鲜明,布局巧妙,结构严整。其悲剧创作主题突出"人"与"命运"抗争,体现赞美生命、昂扬人类意志的精神力量,因此,被称为"命运悲剧"。与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主题相比,现代西方悲剧创作的主题构建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是,在主题构建、主人公性格塑造、情节展开、气氛渲染等方面继承并发扬了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创作主题,传承了人类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精神力量,使悲剧创作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