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最近 ,由甘肃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廷富书法选》已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精选了吴先生年逾花甲之后入选和获奖作品及得意之作共 70多幅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刘艺题词给予很高评价。中国书协副主席佟韦题写了书名。吴廷富 ,天水市人 ,回族 ,今年六十五岁。先生幼承庭训 ,崇尚二王米芾书风 ,数十年来读碑临帖 ,笔耕不辍 ,花甲之年又师承王学仲先生 ,书艺精进。先生书法大字气势磅礴 ,小字挺拔俊秀。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并被该会授予“优秀书画家”称号。出版专著有《吴廷富书法集》、《兰亭序及兰亭修禊图赏析》、《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美的陶冶,情的净化──评吴廷富先生书法艺术田季章笔者与廷富先生,相交已久。癸酉年春先生书展,躬临观摩,颇多收益。后又蒙惠赠《吴廷富书法集》一册,恭读摩裟,感慨良多,我虽非方家,但欣赏喜爱书画日久成癖,故有感而发,两月始成。尝识书者所重与观者所赏,多着...  相似文献   

3.
呼喜江 《回族研究》2000,(4):102-103
山青水秀的文化名城天水 ,古往今来涌现了众多书画才子。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 ,使诸多学人在各自承继着那幽远不绝的艺术灵气 ,吴廷富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近日看了他的书展及选集手稿 ,使我更加深了这一认识。这本选集是他近几年的书法新作 ,展现了先生年过六旬之后仍孜孜不倦 ,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 ,也是书艺更加升华的一个缩影。吴廷富先生 ,回族 ,甘肃天水市人 ,1950年参加工作 ,195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政治系 ,先后在该院、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省委宣传部工作 ,历任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常委、甘肃…  相似文献   

4.
要介绍中国的书法家,必然要介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要介绍中国的书法艺术,必须要介绍著名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张海先生。因为他不仅仅是书法界的行政领导,而且是中国书法大家。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最著,被誉为“张海草隶”、“破锋行草”。  相似文献   

5.
由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原任馆长吴廷富先生主编的《甘肃历史名人画传》 ,以诗文、书法、画像、评传等四种形式录甘肃名人数十位 ,其中有回族 4人 ,分别为马占鳌、马福禄、哈锐、马福祥。经吴廷富先生推荐 ,本刊将 4位回族名人诗、传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尹旭 《回族研究》2003,(2):118-120
正谦先生是我区在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书法家,即使在全国的著名书家中,也是毫无疑问地居于真正的“实力派”之列的(这里的“徒有其名”者仍不在少数),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宁夏“第一个”该出书法作品集的,是正谦先生,正谦先生早就应该出版自己的作品集了。然而,正谦先生的作品集却在今天才出来。这便是近日才面世的《刘正谦行书集》。正谦先生的作品集之所以“姗姗来迟”,主要原因是他自己不想出(多年来人们曾多次建议他出版作品集)。为什么?因为在他看来,作品集只是对自己的真实水平的一种“记录”与反映,而不是一种进行“自我肯定”、“…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湖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活动中,张家界市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辉廷被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光荣称号。赵辉廷的书法清秀脱俗,别具一格,如雄风般有力,似苍龙般遒劲,曾被多家媒体报道。面对荣誉,赵辉廷却自封“湘西土佬”,从不在乎是否成名成家,只把书法当作终生的热爱与追求。A1952年10月,赵辉廷出生在慈利县一个土家族小山村,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仅念完初中便辍学了。他自小受叔父和启蒙老师的影响,酷爱书法、文学。辍学后先是务农,当漆匠,后来当民办教师,再被保送到常德师范读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整整10…  相似文献   

8.
刷单炒信是网络平台交易中司空见惯的违法现象。由于未能厘清其不同样态及法益侵害,理论与实务对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仍存在较大争议。普通刷单炒信、组织刷单炒信及提供刷单平台服务是刷单炒信的不同样态呈现,三者在行为结构、社会危害及法益侵害等方面各有不同表现,刑法应当予以区分评价。尽管当前网络平台违法犯罪形势严峻,但普通刷单炒信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不宜适用刑法规制。相比之下,组织刷单炒信严重违反国家广告经营管理制度,应以虚假广告罪论处。提供刷单平台服务严重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制度,应成立非法经营罪。组织刷单炒信中包含提供刷单平台服务内容的,可按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相似文献   

9.
米芾行书为"宋四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书法艺术风格突出,是继二王后帖学体系的又一次开拓。其行书用笔沉着痛快,结体倚侧开合,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艺术的表现和审美视觉的感染力,推动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发展和完善。对米芾书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宋人尚意审美风尚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发展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林散之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尤以草书成就极高,被誉为"当代草圣",是"20世纪十大杰出书家"之一.其草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林散之草书风格的思想根源,认为林散之草书能入化境,除了扎实的技法功底和诗文修养之外,道禅造诣实乃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家“唱七姐”活动十分流行,这里有个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天上玉帝有七个漂亮的女儿,其中第七个女儿,叫七姐。七姐美丽聪明,心灵手巧。她们在天宫过着冷清寂寞的日子。一天,七位仙女偷看人间,见人间男耕女织,桃红柳绿,鸟儿在林中飞翔鸣叫,鱼儿双双在水里追逐嬉戏,勾起无限心绪。在返回天廷时,七姐迷恋人间美景,就偷偷离开了几位姐姐,独自下到凡间,与董永相配成婚,过着恩爱生活。不到一年,生下一子后返回天廷。临别时,她对董永说:“我这个孩子叫董仲舒,你以后的孩子就叫董仲林。”仲舒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七岁入了学,教他的先生是个很有学…  相似文献   

12.
杨怀中 《回族研究》2007,(1):104-108
2005年11月18—21日,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南京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中国历史与哲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主任、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在开幕式作了主题演讲:“回儒对话的哲学涵义:以王岱舆和刘智为例”。杨怀中先生听取了杜维明先生的演讲,并和杜先生进行了交谈。二位先生相识、相熟20年。会后,杨怀中先生给杜维明先生写了这封长信,进一步交流,求其指正。为此,杜维明先生给我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所长丁克家博士来信说:“杨怀中老师的信中,有不少值得广为流传的信息和观点,请征得同意,稍作修改,公之于世。”现在本刊将这封信全文发表,以荐读者。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充斥以"怪异"、"草率"为美的书法界,湖南不少的地方却悄悄地流行一种"平正严谨"却又不失"险峻奇逸"的楷体,这种书体筋骨坚劲、秀美醇和,因其由当代湖南楷书大家邬惕予先生所创,被书坛誉为邬体。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邬体的第二代传人邬江弯先生,从他对家传邬体的孜孜追求中,深深地品味出他在多重文化语境下的默默坚守。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充斥以"怪异"、"草率"为美的书法界,湖南不少的地方却悄悄地流行一种"平正严谨"却又不失"险峻奇逸"的楷体,这种书体筋骨坚劲、秀美醇和,因其由当代湖南楷书大家邬惕予先生所创,被书坛誉为邬体。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邬体的第二代传人邬江弯先生,从他对家传邬体的孜孜追求中,深深地品味出他在多重文化语境下的默默坚守。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民族》的读者 ,笔者一直关注着朱伦先生和乌力更先生有关“跨界人民”概念的讨论 ,颇有收益。在读了朱先生的两篇文章后 ,笔者也有一些疑问冒昧向先生提出 ,谬误之处 ,还请朱先生和读者指正批驳。一朱先生主张将“跨界民族”改译为“跨界人民”的根据之一是汉语中“民族”与西方语言中“nation”的概念一致 ,而西方语言中“nation”意指国家或国民 ,所以“跨界民族”之说不能成立。但朱先生却避开了汉语中“民族”一词除广义概念之外 ,还有狭义概念 ,而狭义概念中的“民族”并不是指西欧语言中的“nation”。汉…  相似文献   

16.
衡正安 《中国民族博览》2022,(4):前插4,1-4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真草隶篆行各呈姿态、各具魅力,草书(尤其是大草)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审美境界来考量都是最难、最高的,因此,真正在历史上被公认的草书大家,乃凤毛麟角,而林散之就是其中的一位,有"当代草圣"之誉.以其诗、书、画、文全面的艺术修养,成为近现代书画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我看学智     
我和学智相识,已经快三十个年头了。我们属于那种平时来往不多,但却很合得来的朋友。这“合得来”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书法这个共同的爱好,因而共同的思想与语言便多;二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们也有些共同的地方,譬如做人的耿直、待人的诚恳、追求的执著、办事的认真、作风的俭朴等等。这两个原因之中,我更看重后者。因而可以说,我们之间友情的牢固存在,也是我对学智的人品道义的一种赞赏与肯定。 学智给人的“表面”印象,总是慢条斯理、不温不火,不见他有匆匆忙忙的时候,也不见他有“着急上火”的时候。但这只是学智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尚属“表面”的现象。这“现象”背后的学智,实际上是一个很有主见、很有激情的人。因而,无论对人对事,学智总有自己的想法,而他只要有了自己的想法,便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因而,学智写起字来总  相似文献   

18.
在书法艺术开始走向审美自觉的时代,在书法批评史的开端,在两千年浩如烟海的书论中,有一篇文章,它第一次以一种专论式的批评方式理论阐述草书的"不足学""不配学""学无用"。但历代众多的书法论文选本都把这篇文章摆在前列,如《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直至今天,这篇文章所揭示的书学思想及时代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深思——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反对当时张芝、罗晖、赵袭等人对草书如痴如醉的追求。赵壹认为这些草书家没有去研究圣人之道和治国之道,而来研究一个 "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的 "小技"——草书,这一举动有悖圣人的教训。"《非草书》在书法史中显得如此光彩照目,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却又让人感觉有些孤苦零丁,或许正是这个不一样的赵壹可以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草书。我们学习传统技艺的乐趣,除了技艺本身之外,还可以借这些技艺和文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思所想,有如穿越时空、与古人相晤。  相似文献   

19.
龙黔石,苗族,1952年出生于贵州省江口县。师承中央美术学院王森然教授和著名书画家卓然、肖劳、柳倩。现为北京华夏神龙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龙黔石先生姓龙、属龙、画龙、刻龙、书法龙、研究龙,一生追求于龙,一生献身于龙,灵魂与龙共舞30年,与龙脉相通,血肉相连,为弘扬龙的精神,传播龙的文化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书法家沈鹏称他为“五龙先生”。有“中华画龙第一人”之称。  相似文献   

20.
在书法艺术开始走向审美自觉的时代,在书法批评史的开端,在两千年浩如烟海的书论中,有一篇文章,它第一次以一种专论式的批评方式理论阐述草书的"不足学""不配学""学无用"。但历代众多的书法论文选本都把这篇文章摆在前列,如《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直至今天,这篇文章所揭示的书学思想及时代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深思——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反对当时张芝、罗晖、赵袭等人对草书如痴如醉的追求。赵壹认为这些草书家没有去研究圣人之道和治国之道,而来研究一个 "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的 "小技"——草书,这一举动有悖圣人的教训。"《非草书》在书法史中显得如此光彩照目,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却又让人感觉有些孤苦零丁,或许正是这个不一样的赵壹可以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草书。我们学习传统技艺的乐趣,除了技艺本身之外,还可以借这些技艺和文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思所想,有如穿越时空、与古人相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