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孩子,只有尊重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爱默森的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幼教工作辛苦、繁琐、累人,这是各位幼教老师的共识.做一个尊重孩子的老师,这是我在工作中一直不断追求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的人。”我认为冯先生的话说出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它是情感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其中的情感教育是做人的前提,而情感之首是最深切最恒久的亲情,极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是亲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所以如何把“让孩子学”变为“孩子要学”就成为我们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董利侠 《生存》2020,(5):0018-0018
从事语文教育快二十年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成为了我们最头痛的事,不仅是教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对于作文不再害怕,乐于作文,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我常常想什么是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即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则侧重于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把这两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好了,也就算是完成了语文的教学任务。那么,说与写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薛晓云 《生存》2020,(13):0137-0137
有效教学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只有将课堂、将学习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出路,我们农村孩子才能真正爱学乐学。并且盐城市教科院提出“让学引思”理念,我个人认为更是这一想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谈到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他说他家乡的孩子,有很多家长愿意供其读书,而孩子们厌学、不努力,自己放弃读书,初中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因此,他认为很多这些孩子当农民工,就活该受苦!我听的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7.
报答     
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捧清澈的泉水,丰富而又洁净。周日,我去商场逛街,恰巧遇到邻居张姐和她9岁的儿子小涛,我们便一起逛,然后去吃午饭。张姐的儿子活泼又调皮,吃饭时也不忘手舞足蹈地淘气。张姐一直和我说这个孩子不知道用功学习,太贪玩,让她非常操心。她给儿子请了家教陪着写作业,儿子有不会的地方,就让家教给孩子讲解。张姐说,孩子小学的基础一定要打好,长大了才会有出息。我听了张姐的话,转脸问小涛:"涛涛,你  相似文献   

8.
正王世伟是我的学生,读研三的那年他的作品频频在展事上获奖,我感觉有点意外,因为那时候他毕竟还没有那么优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专家评委?王世伟生于山东莱芜,2009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同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却生了张白净秀气的脸,纯朴善良,性格温良,乐于帮助别人,在同学中很是有人缘,但就专业而言在同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小学从教多年,我深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困扰着战斗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紧迫话题。  相似文献   

10.
学语文不仅是习得语言,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启蒙就在这语文里面.当今人的素质的提高也要以语文为本,并巧设方略.  相似文献   

11.
《青岛画报》2014,(12):40-41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做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几点做法: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玩电,让孩子了解玩火玩电是很危险的. 2.教育孩子不要爬到楼房的窗台阳台上,让孩子知道会容易跌下去的.当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超人的动作时,应及时告知孩子这是有很牢固的保证措施下才能做的. 3.教育孩子不要把大头针、图钉、曲别针、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进耳朵、鼻子等地方.这样容易落入气管,造成窒息.  相似文献   

12.
首届“百花杯”课堂教学竞赛落下了帷幕,回想近一年来所听的课,感触很多.参加赛课老师的洒脱自如让我惊叹,他们的渊博令我佩服,他们驾驭课堂的本领使我神往.其中四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的赛课更让我记忆犹新.现在,我就这学期本组老师的赛课做一下总结、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小蕾,16岁,轻度智障,4岁时进入现在的寄养家庭,即将初中毕业。寄养父母均已过50岁。当问及成年后的生活打算时,小蕾答道:“我没有想过,我就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寄养母亲表示:“12年的生活很有感情,她就如同我们的亲生女儿一般。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我保证只要孩子愿意,我会一直照顾她到我不能照顾为止。孩子成年后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梅  吴鸣 《东西南北》2011,(24):48-50
Kim为3个孩子都做了家庭相册,记录孩子的成长,甚至还保留了襁褓中的李丽第一次回中国时的登机牌。“我怀孕4个多月时回的美国,我妈年纪太大,不能到中国来照顾我,我只能回美国待产。孩子两个多月的时候,医生说宝宝可以坐飞机了,我马上买票,带她回来看爸爸!”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为你做各种事情,我好像一直在等着为你做各种事情",或许是不甘、无奈掺杂在付出之中,《奋斗》中的米莱执著、纯情,很多人因为米莱爱上王珞丹。王珞丹像—个会耍宝的邻家女孩,知道我是青岛人,就让我说几句青岛话听听,满足后又提出让我用青岛话采访,陌生的感觉转瞬即逝。  相似文献   

16.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就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笔者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认识,发展新的能力."[1]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有其特殊意义.兴趣是他们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兴趣和爱好主要是后天习得的,并且可以改变.不熟悉的事物,经过反复接触,增进了了解和获得了愉快体验,就可能对它产生兴趣."[2]学习语文也一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 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玫  曹义隽 《社会福利》2012,(12):25-27
"我爱你,宝贝.你来了,我们成一家.我真心做妈妈,呵护你长大.我爱你,奶奶.你来了,我们是一家.我真心做女儿,搀扶您走天涯.老人孩子,我们是一家……"旋律优美、朗朗上口,这首院歌《亲亲福园,我的家》就是由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董菊创作的.  相似文献   

19.
当人顺着他本能的时候,他活着很安定,很快乐。我从小是一个自闭的孩子,不爱和人说话,就一直在和虫玩。觉得很安全。到了一定年龄,虫没法满足我的观察欲望了,我开始观察  相似文献   

20.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去看望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同志。我在客厅刚刚坐定,赵老和夫人陈邦织同志就走了进来。赵老精神矍铄,行动敏捷,比我一年前到北京医院探望他时健朗多了。看到赵老身体恢复得这样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赵老是国内外知名的硕学老前辈,除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外,还一直兼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工作十分繁忙。赵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就开始从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