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闽中会馆与妈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二代,全国各省都在北京设有会馆,成为一时风气。最有名的有江西会馆、湖广会馆、江苏会馆、广州会馆等。福建会馆(即全闽会馆)的馆址是原北京财神馆,建于明中叶,在北京会馆中声名显赫。明代中叶后,随着福建文化教育的发达,进京会试的举子大量增加,据统计,明代福建有进士2208名,其中鼎甲29名,仅次于江苏、浙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大量江西人口向湖广迁移,形成“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趋势。在向湖广移民的过程中,又以湖北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且工商业移民相对较多。江西商人遍布湖北各地,从基层乡镇到府城州县均有其足迹,并因建立会馆供奉许真君而加强联系,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至晚清民国时期,客居湖北的江右商帮已在钱庄、金银首饰、药材、食盐等行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在湖北商会的近代转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盛行的同乡会馆组织,进人近代以来逐步发生变化。本文具体考察近代以来北京广东会馆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阐述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会馆组织由关注同乡发展到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最后与政治结缘日益密切,政府监控会馆的措施与手段因而强化。近代以来会馆内部也危机重重,导致民心涣散。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会馆陷入百弊丛生的困境。建国后,会馆逐步收归政府管理,会馆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里所说的“歙县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建在北京的歙县会馆,而同时期歙县也在武汉、扬州等好多地方都建有会馆,则男当别论;我们之所以要在诸多会馆中,特别对“歙县会馆”加以专论,不仅是因为歙县是古徽州的第~大县、是古徽州府衙的所在地,而且更因为“歙县会馆”最具徽州会馆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中国会馆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标本性载体”。  相似文献   

5.
按照干支纪岁法,那是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亦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 凌晨,湖广会城武昌,位于城西南的总督署,东辕门外,刚刚处决了三名自称要推翻朝廷、建立共和的革命党,据说其中一人是现职宪兵、一人是在役新军士兵、一人是退伍新军士兵。  相似文献   

6.
找到安徽会馆,网友让我再去找歙县会馆,依稀记得歙县会馆在我挂职的宣武区。那天在宣南博物馆就看到有一块关于歙县会馆的碑刻,博物馆人说是街上基建工地上挖出来送过来的。碑刻躺在一个角落里,已经残损,汉白玉石头上刻着当时一些人捐款兴建歙县会馆的人名、地点、数量,依稀辨认出北岸、许村等地某某人捐纹银多少两等。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来,随着山东人在北京的聚集,成立同乡组织成为必然。会馆和同乡会都是旅京山东人在北京建立的同乡组织。二者不同的是,会馆是传统意义上的同乡组织,而同乡会则更具有现代社团的特征。与会馆相比,同乡会不仅在宗旨目标、组织结构上呈现出开放性、民主性的现代特征,其会务活动涵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同乡组织与时代同步发展,机构设置日臻健全,功能渐趋完善,在社会变迁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北京广东会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馆是明清社会变迁特殊的历史产物。明清时期,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全国各地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地区,因此而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这一时期北京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沿海县及其会馆分别占广东在北京建立会馆府州县总数的76%和广东会馆总数的80%以上。众所周知,广东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商人经商极为活跃。这就使北京的广东会馆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商业迹象,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评述王日根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水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 ̄[1]一文,堪称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他认为会馆、公所与一般社团不同,规定入会者须交纳会费和认捐一定数...  相似文献   

10.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王兴亚会馆之称,出现在明代,并非为商人所专设,其性质也不是单一的。这里所说的清代河南会馆,是指在河南境内从事经营的外籍商人或主要是外籍商人所建立的会馆。这种会馆,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它出现于清代顺治年间,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  相似文献   

11.
商人会馆的乡土特性高崇近代的会馆是商人自办的同乡联谊组织。有关论著只注意到会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实,乡上性却是商人会馆的首要特征。会馆的前身是各地方官府在京师设置的办事机构,汉代称郡统,唐代为进奏院,宋代叫朝集院,主要供各地进京办事的公人歇脚,...  相似文献   

12.
湖广分省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江汉论坛》2003,(12):76-80
湖南、湖北二省由明代湖广布政使司一分为二而来,正式分立的时间为康熙三年(1664),但分省乃行政区划之重大举措,绝非一时所能促成。自明正德五年(1510)始,至正式分省的150余年间,明清朝廷先后采取过多次与湖广分省相关的制度上的举措,涉及行政、司法、教育(科举)、粮政、民族关系、军政等重要方面,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有以洞庭湖为界、将湖广一分为二的意义,实为湖广分省之先声。与这些举措相应的是湖广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发生的发展、变化这一客观背景,这亦正是湖广分省的真正动因。与此相关,湖广及湖南、湖北之名的涵义,亦经历过不少变化。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在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为了保护华侨利益,建议清政府取消海禁令,同驻在国岐视、排斥和迫害华侨的行为、政策作斗争,并整顿华侨会馆,发挥会馆在保护华侨利益的作用,都取得很大成就。他不愧为维护华侨利益的杰出外交官。  相似文献   

14.
锦纶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旧广州纺织业(即“锦纶行”)的老板们聚会议事的场所。是广州至今保留较完整的清代行业会馆(当时广州有四大会馆——钟表会馆、锦纶会馆、八和会馆、银行会馆)。锦纶会馆被看作清代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它见证了清代至民国中国纺织行业及丝织品出口的辉煌。作为广州西关纺织业会馆的锦纶会馆与清代的广州纺织业关系密切,是广州纺织业兴衰的见证。清代,广州的纺织业十分发达,广州及邻近的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种桑养蚕业,为纺织业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原材料,加之从江浙一带引进的先进的纺织工…  相似文献   

15.
三百多年来,地主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污蔑和歪曲张献忠农民起义,并且,总是把“张献忠屠蜀”的无稽之谈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现象拉到一起,把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原因,归咎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血洗四川”。“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造成“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湖广填四川”在四川历史上有何作用?本文拟就所接触到的材料,对历史上湖广地区向四川的移民活动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桂柳人成墨渍式主要分布在桂北以及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部分县城,人口约500万。桂柳人因以桂柳话为基本特征,故称“桂柳人”。桂柳话为西南官话中桂林话与柳州话之俗称。据韦树关先生的考察,广西的西南官话除桂林话和柳州话外,还有一种湖广话。讲湖广话的人主要分...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转型中近代上海会馆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馆 (公所 )就全国来说最早出现于南宋 ,明清时代在各大城市普遍产生、发展 ,民国时期呈现衰落迹象。而上海的会馆 (公所 )在清代上海开埠后才大量出现 ,是传统城市向近代化转型中的产物 ,其存在与发展与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 ,因而有三大特点 ,即 :都是商业性的 (即没有科试会馆 )、后来居上 (相比其他内陆城市会馆而言 )、长盛不衰 (民国期间 ,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会馆长盛不衰 )。本文据上述情况界定了上海的会馆。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商人会馆大量涌现,这是商帮形成的重要标志.商人会馆是各商帮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根据地,凡会馆建筑、会馆的文化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  相似文献   

19.
清朝时期,繁荣的商业及以移民为主体的人口结构。使各种商业纠纷突现。具有不同省籍的移民商帮、会馆间在商帮经营范围、劳资关系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在清朝时期的重庆,社区、亲邻的调处能力不及商帮、会馆的调处能力。而正式的司法审判通过多种形式介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公元2010年1月8日,北京徽商故里试营业。 在距离大约440年之后——历史上第一座徽商会馆也即歙县会馆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九(1560)年——北京,再次用她宽阔的胸怀,迎接这位久违的“天涯归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