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主权和人权王叔良二战后,人权成了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冷战中,人权曾是西方国家向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进攻的武器。现在,人权依然是某些西方国家推行自己的价值尺度、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干涉别国内政而挥舞的大棒。西方的某些人权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代中国国际法学的话语体系,一方面,必须准确、系统、全面表达和传递国际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本质特征以及国际法研究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基本概念、关键术语、主流的理论或学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等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应充分、及时体现中国对国际法、国际法学和国际法学话语体系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当代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指导理念,应全面顾及国际法治和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实践的国内、多边、区域和双边等四个基本层面,应遵行、符合或顺应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全球化与多边主义、区域一体化与区域主义、国际共同体义务(或权利)和中国和平发展需要等原则、规律或趋势,应将其基本功能定位为:推动当代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和广泛适用,促进当代国际法的教学、研究和传播,推进中国的法治进步,维护中国利益、尤其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并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  相似文献   

3.
赵劲松 《唐都学刊》2006,22(6):94-9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自己的外交实践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其中,以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土法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对发展国际法的主要贡献,最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一般国际法,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国际法,是根本不同于“古典的”资产阶级国际法的新国际法。如果“古典的”国际法承认一个国家不问战争目的如何有权宣战的话,那么,现代的国际法就是和平的法。现代国际法以国家不管其社会政治制度如何和平共处的原则以及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的原则作为极其重要的基本原则。“古典的”国际法使殖民压迫与各种形式的殖民和半殖民依附关系(殖民地地位、保护关系、领事裁判权制度等)合法化,而现代国际法则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包含大小民族平等和自主的原则,谴  相似文献   

5.
辛柏春 《求是学刊》2002,29(3):85-87
国际法作为规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体系 ,对维持正常的国际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争端解决机制的确立和发展是实施国际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解决争端机制为例 ,就国际法上的解决争端机制的特征及新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幕府末期,日本与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有过早期接触,但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明治维新后,日本出于吞并琉球的需要,促使其搜寻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先占原则的知识,并以台湾"番地"无主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通过该役,日本掌握了以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侵略他国的精髓,并将其成功运用到窃占我国钓鱼岛列岛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7.
汤岩 《社科纵横》2013,(11):86-89
国际法的发展在理念上是国际社会中"法治"的发展,但这里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在没有统一立法机关的国际社会,国际条约和习惯法中国际法规则的生效最终来源于国家的同意,国家政策可以影响国际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法只有在中立和理性的逻辑体系发展和运行,排除政治因素影响,才能为国家行为和国际争端解决提供公正的评价。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不能淡化国际法的独立性和独立价值,而将国际关系中权力和利益的哲学等同于法律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决权的内涵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廷  莫非 《社科纵横》2006,21(5):74-75
本文论述了民族自决权从抽象的思想观念到国际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与政治原则,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再到国际人权法人民性自决权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国际法上民族自决权涵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规迹,并指出了当前民族自决权已从单纯的民族性集体权利向内涵更广泛的民众性权利的新转变。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法体系因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显著变化而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而进入了新时代。在当前国际法体系演变的过程中,中国扮演现有国际法体系的遵循者、公平正义国际法理念的倡导者、未来国际法体系的建构者等角色,在推动国际法体系朝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方向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国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力、影响力和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国内、区域和国际三个层次加大对未来国际法体系构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何志鹏 《国外社会科学》2023,(2):194-209+247
涉外法治应被视为当今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制度体系设计。这一设计是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既充分借鉴中国传统与国外的相关经验与做法,充分考虑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制度的结构性特点,又建立在当代中国的客观现实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等愿景为涉外法治提供了建设目标;尊重国家基本权利、不断深化多边协调、积极提升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则为涉外法治提供了作业原则。真诚而善意地尊重遵守国际法是在当今大变局的世界中实现涉外法治的关键理念。涉外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安全"到"国家主权",从一般国际法原则到国际海洋法制度,综观菲律宾政府对南沙群岛主权主张的演变,其所提出的"证据"与"理由"均属其历史发展及民族主义情绪下行政或立法的产物。随着国际政治现实变化及国际法发展,菲律宾政府的法律主张从单方面依据国内主张或立法,逐步转变为寻求国际法支持,并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制度靠近。未来随着国际法发展、菲律宾国内行政实践以及立法的变化,仍有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主权理论的产生使传统的抽象主权概念发展衍生出行使实在性权力的管辖权,陆上主权向海方向的延伸催生了国家管辖海域的出现。国家海上管辖权早期主要呈现出海上主权的特性,在其制度化后主要服务于国家海上主权和主权权利。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在海洋领域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相关活动仍要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主权权利基础之上,通过推动符合全人类共同体利益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理念导向的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国际法治,促进基于国际法的全球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小霞 《探求》2009,(5):55-59
全球化发展和境外安全威胁并存、“走出去”战略和国家海外利益维护、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外交为民”理念共同推动了境外公民保护的发展。鉴于中国境外公民权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建议从预防机制、一体化应急处理体系、领事保护等国内立法、民间力量参与和多层次国际合作等方面改进和完善我国境外公民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是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与"二战"后美国横加干预密切相关的岛屿及相关海域的主权争议问题;是涉及到民族感情、地缘政治、资源能源、台湾问题等容易影响中日关系全局的局部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促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首先需了解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历史真相的来龙去脉、正确的国际法解释,并对容易引起误解的若干问题加以必要的说明与澄清。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娜 《社科纵横》2009,24(4):81-82,88
信赖保护原则是二战后由联邦德国通过法院判例逐渐发展起来的行政法基本原则。中国行政许可法开创了中国信赖保护原尉的先河,意义重大。但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抽象而不易掌握。因此,必须明确其具体内涵,完善其相关制度,力求使信赖保护原则更加明晰,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6.
纽伦堡审判与法律价值观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梅 《求是学刊》2002,29(5):80-83
在纽伦堡审判中 ,辩、控双方围绕《伦敦协定》宪章将多元法律价值观的冲突凸现到极致。《宪章》和审判扩大了战争犯罪的概念 ;确定了战争罪犯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 ;创立了新的国家法规则。法律价值观的冲突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 ,对国际法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开放发展理念看中国内外联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灏 《创新》2016,(3):63-69
开放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指向我国发展过程中内外联动开放发展问题的解决,针对的是如何通过优化内外联动的质量和水平破解开放发展的难题。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战略抉择,指明了内外联动的方向和原则,是以往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的重大升华。以开放发展理念推进我国内外联动发展的实现,必须坚持主动开放战略、全面双向开放战略、互利公平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宣扬的"尖阁诸岛宣传资料"论据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无法接受的,必须予以批驳。本文重点批驳了日本针对"尖阁诸岛宣传资料"蕴涵的所谓六个论据的非法性和错误性,提出了应依据历史事实与国际法和平解决钓鱼岛列岛问题争议的方法,包括国际、双边和国内层面的措施,以重申和界定"二战"后日本的领土范围,遵循国际法制度安排。本文认为,为坚定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国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体资源,深刻批驳日本的"基本立场"及其论据的错误性,宣传我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9.
任越 《太平洋学报》2009,(11):32-40
从国际刑事法院对达尔富尔问题的介入,可以看出国际法中“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中的“补充性条款”之间的冲突及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内涵有所缩小,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原则在不少领域的实施都有限制,但在“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没有动摇之前,也就是在当代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国际法主体的国际体系没有改变之前,“不干涉内政原则”仍是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之一。而“补充性原则”所赋予的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应当有所限制,并尽量避免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冲突,以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利于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化以及国际刑事法院自身权威性的建立与发展,使该院能有效地惩治犯有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罪行的个人和团体。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伊拉克战争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引起了来自军界、政界以及学术界等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对这场战争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于 2 0 0 3年 4月 1 0日主办召开了“国际法与伊拉克战争”座谈会 ,会议邀请了国际法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探讨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的影响、伊拉克战争对当前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冲击、伊拉克战争与国家主权原则、伊拉克战争与国家自卫权原则、伊拉克战争与联合国安理会集体安全原则和遵循国际人道主义法等问题。来自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院、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