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平均消费倾向相对偏低,同时消费支出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目前上海市民消费的两大基本特征。影响市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投资意愿、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品供给等。应紧紧抓住当前市民在网络、汽车、文化等方面的消费热点,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尽可能化解制约消费扩大的各项不利因素,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推动上海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4.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系列新面貌,艰难地在危机中左右突围。以精神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文化传承性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发展城市的文化消费成为当下决策中的重中之重。从文学艺术、科学教育、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消费等几个方面来看,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可谓是萧条中的繁荣、低沉中的攀升以及重创中的完善。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的培育,传统文化消费点的更新以及文化消费品本身质量的提升,都使得文化消费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总结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的现状之后,抓住2010年在上海举行世博会的机遇、迪斯尼乐园落户上海、游乐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政策上向文化消费的延伸等,都是下一阶段上海文化产业振兴决策中应该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2014,(3):45-54
在全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上海文化消费尤为繁盛。在载体方面,创新与多元化趋势增强。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产品更加多样化,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不足、消费理念薄弱等问题。电影节、书展、动漫节、艺术节、艺博会五大节庆类公共文化平台在消费产品多元化、亲民化、国际化方面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媒体作为市场主导的自主型文化消费载体,发展迅猛。网购、APP、微博经济、网络文学消费稳步增长。在客体方面,假日旅游和出境游消费火爆,私人影院等体验式消费备受青睐,演艺、奢侈品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在主体方面,上海已形成高、中、低3类消费主体并存的文化消费格局,阶层化倾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6.
周海蓉 《科学发展》2013,(3):53-57,111
消费需求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最终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和相对稳定。未来我国扩大消费将面临机遇,进入居民消费增长的黄金时期,消费呈现出向品牌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向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升级等特征。上海必须积极应对,一方面聚焦消费需求潜力大、市场销售增长快、影响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另一方面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从而全面提振上海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同样消费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人的存在价值的思考也不仅仅局限在生产方面,还表现在消费文化上,人民不再追捧毛泽东时代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制消费观念,而是迎来了邓小平时代的消费需求显著扩大、消费内容多样化和强调从差别消费走向共同富裕的消费。通过漫谈邓小平时代的消费,深入了解邓小平时代消费特征,进而把握我国消费发展状况,不断推进消费经济的发展,实现从"加速"消费社会向"共享"消费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徐国祥  吴也白 《科学发展》2013,(5):111-116,F0003
上海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水平显著提升,但支出水平差异较大,支出结构有所微调。实际收入水平、投资意愿、消费观念、保障性支出预期等因素制约居民消费支出的进一步扩大。未来网络消费、汽车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等形式将成为消费趋势或热点。当前应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完善保障制度、实施扶持政策等,以促进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日益年轻化,奢侈品消费不仅是青年文化的表现,更是青年发展中困惑的表现.对上海青年的调查发现,青年对奢侈品的认识水平和关注度高,实际购买力较强,但是炫耀消费和从众消费特征明显,有些收入不高的青年崇尚和消费奢侈品以"提高"身份.青年奢侈品消费的合理有序对青年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该优化青年价值体系建设,将消费同文化安全结合起来,使得青年消费者能够拥有正确的商品消费价值观和长期持久的品牌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上海和韩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线上,如韩国的人均GDP是上海的两倍;韩国政府在信息领域的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上海作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权限上明显不如所属韩国中央政府的信息通信部。因此,我们承认现阶段上海的信息消费水准要低于韩国。但是,信息消费不仅仅从属于信息领域本身,它有很多派生的带有发展意义的社会附加值,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趋势展望 “十五”期间,上海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也继续呈下降趋势,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消费结构,提升了消费质量。上海开始进入更加注重消费质量的“文化型”、“舒展型”消费阶段,文化、教育、娱乐消费需求出现质的飞跃和增长。上海社科院一份最新的上海  相似文献   

12.
石森昌 《城市》2015,(8):17-20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蓟县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蓟县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潜在的消费需求,二是为游客到蓟县旅游提供更为便利的出行条件,三是扩大蓟县旅游品牌影响力和拓宽旅游客源。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大旅游品牌形象的培育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培育旅游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和践行互联网+旅游业发展;扩大中外文化融合,推动城郊旅游模式创新;推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1):42-5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国际贸易和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均十分发达。通过对上海服装、皮具、钟表、珠宝、化妆品五类13个进口高端消费品牌的详尽调研,研究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在上海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主要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说明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对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商业的发展水平,使上海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并肩的国际大都市和商业中心,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新新 《现代交际》2016,(4):117-118
文化消费过程实际上是人们选择、接受、消化知识化产品的过程,大学生离不开文化消费,而其文化消费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及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长春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了解我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和内容,揭示其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研究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长春市城市文化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明玉 《现代交际》2014,(3):124-124,123
吉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与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主要的问题有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旅游市场营销滞后,产业经费投入不足等。为此,应当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进产业融合进程,建立区域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物质消费问题,更要注重文化消费问题,大学生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消费的核心,是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强大载体。本文从大学生自己、高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原因并从中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勇 《科学发展》2021,2(2):37-4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单纯扩大总需求,从全球经济平衡的角度看,主要是增加发展的主动性,建立发展的新优势.上海应继续扩大自身需求,继续保持自身领先的消费能力和吸引消费的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能级,成为满足产业和消费双升级需求的重要供给者;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成为内外循环衔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等生产要素流动的枢纽和战略链接点,充分体现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8.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19.
借鉴消费社会学分层理论,在全球化视野、中国社会转型和阶层结构定型的大背景下,观察和分析家庭经济状况阶层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统计方法,经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提供的,其家庭经济状况分层化;大学生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观念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呈现分层化。作为家庭消费的延伸,大学生消费分层是社会分层的缩影,家庭消费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消费成为热点;"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则让家庭文化反哺成为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家庭文化反哺中出现了诸多信息消费行为,而信息消费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行为的原动力,因此,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消费需求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正视家庭文化反哺的现实境遇,对家庭文化反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认识家庭文化反哺、调整家庭文化正哺、走向家庭文化互哺的变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