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把握上海“十二五”发展历史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调整和变化,给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既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上海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个率先"和加速建设"四个中心"、参与全球竞争的双重任务,必须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为龙头,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面临碳减排压力和国际贸易绿色低碳壁垒的背景下,实行经济转型和对外贸易低碳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估算出的上海制造业行业的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为依据,针对上海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进行分析,提出上海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化的机制设计与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实现"十二五"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4.
童潇 《科学发展》2010,(11):105-112
上海"十二五"青少年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事关上海未来十年"四个中心"的人才供给及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潜力。在全球化激荡、城市化推进、信息化提速、市场化延展的背景下,上海青少年工作的对象已发生了重要变化,工作体制也遇到重大挑战。"十二五"上海青少年规划应围绕上海城市"四个中心"建设,把教育并引导好一代人,培养对接"四个中心"的高素质人才,千方百计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作为工作的重心和重点:进一步做实拓展现有的青年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青少年工作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强化青少年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并将职业能力考试体系向在校大学生适度开放;建立青少年工作的资源筹集平台与交换平台;充分运用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等政策工具实现绩效管理;全面构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及诉求应对体制;授予权青少年部门成为行政主体;推动上海建立青少年发展配套改革试验区等。  相似文献   

5.
金剑  刘永亮 《城市》2004,(2):23-25
一般认为,城市化与一国或地区的就业结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城市化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各项与城市建设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化的滞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国就业结构的优化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灰色关联理论系统引进陕西就业结构分析中,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GM(1,1)预测模型,预测陕西省就业人口总数,计算2005-2011年内陕西省就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在此基础上分析陕西省就业结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就业结构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提出稳定第三产业就业,其对就业总人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在深水航道和集装箱枢纽港等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进一步提升"软实力"的任务也更为紧迫,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际物流的效率或绩效的提高。鉴此,就上海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国际物流绩效从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相应提出改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物流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职业》1994,(2)
就业结构调整与技工学校教材建设李秀成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迫使企业办学的技工学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当调整,以使其就业结构与市场经济需求相接轨,作为授课之本的教材,愈发突出地摆到非改不可的重要地位。一、教材体系的建立是技工学校的当务之...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发展定然要求产业结构进行相关调整,而产业结构又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东南沿海和内地的城市较为落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以回、汉为主,多民族聚集的聚居区,所以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协调关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明斗  代洋洋 《城市》2022,(2):29-41
笔者运用功效函数法和熵值法对24个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配度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实证检验适配度的经济发展效应.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适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升,但大部分资源枯竭城市的适配度仍然较低.在空间分布上,秦岭—淮河线南部地区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北省农业学科毕业生就业结构的调查,揭示农业学科毕业生存在的就业结构现状,得出限制农业学科毕业生就业失衡的主要因素为职业类型和地区结构。提出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为基础,深入分流式教育引导,不断挖掘农业学科学生就业的内在潜力,调整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实现农业学科毕业生平衡就业。  相似文献   

12.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成为“四个中心”功能深化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四个中心”建设的深化与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之间在对外开放功能建设上将实现“机制互动”与“优势互补”.在“四个中心”升级战略下,贸易、金融中心功能将进一步发挥促进高端要素流动与集聚的作用,为科技创新中心“人、财、物”多层次要素构建创新便利化的平台,实现创新要素更有效地转化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郊区新城建设已全面布局,中心城区正面临着诸多竞争压力和挑战,其功能及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已迫在眉睫.全球城市不乏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成功典型,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既要借鉴全球相关城市的有益经验,又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创造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长三角龙头,必须以服务业为主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发挥对长三角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但与纽约、伦敦等其他国际服务型大都市相比,上海存在明显的现代服务经济功能缺失,而这种缺失又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如何改变服务业比重始终处于"滞后"状态,如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进一步生产或者最终消费提供服务的中间投入,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涉及五个关键词:国际、高度、专业、综合、本土,与此相对应,"四个中心"建设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五化",即国际化、高度化、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人才短板",主要就是由人才"五化""短板"组成的:人才国际化"短板"、人才高度化"短板"、人才专业化"短板"、人才综合化"短板"、人才本土化"短板"。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启示我们,要解决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的"人才短板",只能依靠上海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解决人才"五化""短板"的有效思路应该是依靠相应的人力资本积累,即国际化人力资本积累、高度化人力资本积累、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综合化人力资本积累、本土化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呈现艰难、曲折和不平衡的特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转型发展的繁重任务,上海开放经济以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为背景,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抓手,把握"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加快由出口导向型向资源配置型的开放增长模式转变,搭建区域性、全球性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交流配置平台,表现令人满意。展望2011年,上海开放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政策,提升上海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管理力,构筑"后危机"时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汤汇浩  高平 《科学发展》2014,(10):68-73
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履行"科学发展先行者、改革开放排头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已有较好基础,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和制约。上海可在完善规划、创新资源、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创新文化和合作网络等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面对未来30年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上海应以弥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全面追赶全球城市发展水平为突破口,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城市.为此,上海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形成“三大四强”发展战略,以全面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的两大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国际都市。与纽约相似,上海也正在经历由制造业为核心的港口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意之城的转化。纽约与上海一样,面临拥堵、污染、医疗费用增长等问题。纽约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不同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即所谓宽容和多元化的社会,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迸发。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正以其摩天大楼、蓬勃的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追赶纽约等全球城市。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的真正发展之路在于城市复兴,必须将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思考的核心,保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全球城市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上海可与纽约一道互相学习,从而构建一场可以共赢的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