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是20世纪两位最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们开辟了研究儿童发展的两条线路。这两种取向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本文试图分析二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介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其理论来源有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是以促进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认知结构。维果茨基学派  相似文献   

3.
李慧 《职业》2007,(17)
一、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教学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语言领域在幼儿园传统的五大领域课程中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领域,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分析依据,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研究,能够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语言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在运用认知发展理论对于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心理特点,能够更好的在今后幼儿的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并促进幼儿在语言领域学习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活动理论、游戏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的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发展的心理学理论既有独创性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中3~6岁的幼儿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幼儿期,心理上面临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正确的引导可使幼儿获得希望、目的、意志三方面的美德;根据科尔伯格惩罚与服从以及相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此时如果给幼儿提供一定的道德环境,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定向;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此时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而如果教育者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科学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具身认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它起源于对传统认知心理学哲学基础的批判,即身心二元论的批判,之后经历了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梅洛庞蒂的"具身主体性"观点、约翰逊和拉考夫的"隐喻"观点等哲学思辨和理论讨论.同时皮亚杰、维果斯基和杜威的理论都佐证了具身认知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其主要代表者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提出了意义建构。其基本的教学观点对高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心理学概念引入教学理论始于苏联的维果茨基,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利用这一理论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发展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理论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简析高校英语教学的理论认识和理论运用。  相似文献   

10.
徐爱新 《职业时空》2008,4(1):77-7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分为“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儿童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实现信息的扩充;顺应是指儿童把自己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和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的影响,下面便介绍这一理论的基本知识. 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的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价值观念、自我期待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也会影响人的整个生活形态. 在认知学派看来,人的行为大多都是心理、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进而有了后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初中学生的性别特质观进行了研究.通过因素分析比较,发现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包含不同的结构,对男性特质的认知多是评价性维度,而对女性特质的认知则是情感性维度;同大学生的理智、意志、伦理道德取向相比,初中学生更倾向于外表、情绪、自然天性的取向;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在某些具体项目的评定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现了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对性别特质观的影响;不同的家庭背景影响初中学生对性别特质的认知,城市学生表现为外表取向,而农村学生表现为体能取向.  相似文献   

13.
皮亚杰提出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对缓解分离焦虑具有重要作用。在早期的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家庭抚养者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客体永久性"观念,发展他们对客体恒长性的认知水平,是形成不同类型依恋关系的关键,也影响着个体成年以后的社会行为模式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心理状态。采用沙盘游戏,结合认知疗法,对青少年适应性不良共症焦虑的分析结果表明,亲子双方在依恋关系建立时形成的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会对个体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产生不良影响,"客体永久性"的认知发展程度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身危险性是刑事实证学派兴起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近代刑法学派理论的中心范畴和构建基石,是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学派争论的一个焦点。人身危险性理论对于大陆法系的各国的刑事立法影响较深,我国对于人身危险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近几年才有了逐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思想学派。文章从文学产生的根源、文学价值的取向、审美观、创作心理等四方面对两家的文艺思想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实际上存在着一种相反却又相通的关系,可以互为补充求得共存。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要数法兰克福学派.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学派始终不停地发展活动,扩散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个学派的影响已经扩展到许多西方国家乃至一些东方国家.本文阐述了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认识,特别是对大众文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做出了一些分析比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特点以及对这个学派批判理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西方犯罪学中的古典派与实证派是犯罪学发展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两个流派,他们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犯罪观和刑罚观上均存在差异.本文论述了两种犯罪学流派犯罪学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信息接受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接受方式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限制着我们接收的信息内容、范围和种类。然而,信息接受方式对人的最深远的影响莫过于其对人的认知结构的影响。不同的信息接受方式在未成年人大脑结构的发育和成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在以往对于信息接受方式的研究中,人们过分注重信息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如何获取信息的方式的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网络信息时代新旧两种不同的信息接受方式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当代汉语中出现的英源外来词的认知与使用状况,了解他们对同一事物不同表达方式的喜好,并根据他们对外来词的态度,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取向。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中英文化中的"红色"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在中西文化中存在着对红色认知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共同之处,但又因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系统、结构、民族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所以红色在这两种文化中又体现出了语义之间的不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