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太平天国运动俗称“洪杨革命”,洪秀全、杨秀清两人及其互相间的关系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洪杨初识到天京事变九年的洪杨关系史中,两人曾经历了“密切合作”、“双头并存”和“关系破裂”三个阶段。早在紫荆山活动时期,洪秀全就对杨秀清极力提拔,无限信赖,赋予他“代天父传言”的特权,并在金田起义之后连续晋升他为军师、全军统帅及东王等,使杨秀清很快成为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2.
“逼封万岁说”是解释1856年天京事变近因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它包含着两个直接的结论:一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是图谋篡位,取洪秀全而代之;二是洪秀全受杨秀清之逼从而明确感受到杨秀清对他最高统治地位的威胁又绝不想被取代。从现有史料看,封万岁事当无疑问,关键在是否为逼封。对此,各种史料记述颇有出入,多系传闻,有许多自相矛盾处。本文拟从太平天国前期主要领导人封号称呼的特征以及洪秀全的思想意识特征对“逼封万岁说”作一点考察,我认为,历史上并无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  相似文献   

3.
“天京事变”前,东王杨秀清是否称“万岁”与“逼封万岁”,这是关系“天京事变”起因和评价杨秀清功过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近百年来,史载互异,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乃是太平天国史上一大悬案。最近,我重读了《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如何评价杨秀清?》和  相似文献   

4.
论拜上帝教的二元化领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8 4 8年杨秀清取得代天父传言权 ,拜上帝教因此形成杨秀清、洪秀全两个教主。宗教的二元化领导酿致的最终天京事变发生。天京事变不仅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而且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向封建专制政权的转化。洪秀全因此失去军心和和民心 ,而遭失败。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自身的腐败和专制而导致。  相似文献   

5.
天京事变日期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 5 6年 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东王杨秀清被杀 ,受牵连被杀达二万余人 ,史称“天京事变”。文章通过对清方资料、清人笔记、诸王自述、外国人报道研究分析 ,相互引证 ,提出了“天京事变”不发生在 9月 2日凌晨 ,而是在 9月 4日或 9月 5日 ,这对正确评价洪秀全、杨秀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六年九月初,太平天国的天京发生了东王杨秀清被杀的严重事件。对事件的真相,近年来研究者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派以郭毅生同志为代表,坚执杨秀清之死,非洪秀全“有以死之”,洪、杨是始终“君臣契合”的。另一派则沿袭旧说,可推周自生同志的《对“天京事变”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来概其余,认为韦昌辉杀杨秀清,系奉洪秀全之召,并非主动行为。两说相悖,一如水火。对此,笔者作了些探索,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杨秀清的“逼封万岁”问题,是评价杨秀清历史地位的关键。目前史学界对此看法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根本否认“逼封”,认为是天王洪秀全主动加封杨秀清为万岁;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中,农民领袖争权夺利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影射史学,是林彪和“四人帮”用来施展阴谋,妄图篡党夺权的工具。他们利用自己控制的舆论阵地,在杨秀清评价问题上大做反革命文章,先褒后贬,肆意歪曲,荒唐比附,在人们思想中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粉碎“四人帮”以后,史学界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拨乱反正,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新气象。最近几年来,围绕杨秀清的评价问题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好局面。目前,在杨秀清评价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杨秀清的“万岁”是逼封的,逼封万岁是夺洪秀全的权,因而对杨秀清应予以全面否定;一种认为杨秀清“称万岁”是“情理中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夺权,因而对杨秀清应当予以肯定。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看待“逼封万岁”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洪、杨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秀全和杨秀清不仅在定都南京以后矛盾尖锐,而且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也进行了一系列争夺权力的矛盾斗争。在此过程中,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盟者,萧朝贵是杨秀清的同盟者。洪、杨双方均利用了太平天国所尊奉的拜上帝教,使之成为与对方进行争夺的得力手段。杨秀清在权力争夺中处于攻势,而洪秀全则处于守势。洪、杨二人的个性特点也对双方的矛盾斗争起到了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幅绚丽的画卷。杨秀清的名字和功业与洪秀全交织在这幅历史画卷上,两人是分不开的。近百年来,凡论述太平天国历史,总不能离开杨秀清,他是个不可磨灭的形象。人们有的尊崇他、肯定他,有的贬斥他、诋毁他。因此。杨秀清成了一个有待作出正确评价的历史人物。 解放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蔚然更新。广大史学工作者在毛主席“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指导下,对杨秀清的评价问题,各抒所见,相互切磋,互有阐发和开展。但文化大革命中,万恶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大搞影射史学,梁效、罗思鼎辈秉承黑主子的旨意,在太平天国史上做文章。他们虚尊洪秀全,把他的瑕斑也捧为美德,对杨秀  相似文献   

11.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韦昌辉残杀杨秀清等人的严重事件。近年来,史学界都把这一事件说作反革命政变,韦昌辉这个阶级异己分子、阴谋家已遭到人们一致的鞭挞。但是对被杀者杨秀清如何评价,却存有争议。最近中华书局出版山东大学等四院校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把杨秀清说作“蜕化变质分子”,说他被杀前“篡位夺权的野心逐渐暴露”,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回京“‘勤王诛杨’,正是要粉碎杨秀清的篡位夺权阴谋”。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杨秀清进入天京后虽然犯了一系列的严重错误,但他还不是一个篡权夺位的野心家,并未沦为天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1840——1949)研究领域中,太平天国史研究一枝独秀,发展成“太学”。如何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太学”研究呢?我认为,除了挖掘新史料、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外,有必要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拙文不揣浅陋,直陈己见,冀求教于“太学”前辈。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谈起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揭开了序幕。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冀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长沙发现的文献资料———《<太平王洪秀全檄文>公告文书》的解读,对长久以来教科书里认定洪秀全从金田起义伊始,就称为“天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结合大量清史资料、太平天国文物,分析讨论了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封号演变,认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开始,就是用“太平王”这个称号,直到咸丰二年(185 2年) 10月时还在沿用。  相似文献   

14.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柳条湖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1937年7月7日便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日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它的对日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其原因又是什么?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他固然赞同杀杨,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诛杨“密议”;他在事变后匆匆赶回天京,目的是要制止韦昌辉等的滥杀,而并不是为了给杨秀清报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罗尔纲等在《论洪秀全》一文中认为这段话是了解洪秀全的“一个具体出发点”。1979年重版的侯外庐《中国近代哲学史》也充分肯定洪秀全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吴雁南更认为洪秀全不仅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而且还是学习得卓有成效的人①。所谓向西方寻找真理,当然是指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思想、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等而言。我  相似文献   

17.
1837年,洪秀全第三次考秀才落第后,曾大病40余日.生病期间,他做了许多奇怪的梦,时常胡言乱语.这就是太平天国历史上著名的“异梦”.据洪仁玕的记述和太平天国的文献记载,洪秀全在梦中被上帝召上天堂,授以“除妖”大任.此说是否真由梦境而来,史界有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8.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还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中日战争史的分期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七七”事变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什么?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斗争?关系到如何认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看了常州发现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稿本,很有一些参考价值,兹作简要的介绍和考释,以飨同好。一、《常州被难记略》《常州被难记略》,藏常州市博物馆。此稿本由一位自称“五祥老人”的收录在《挽联汇录》里。《常州被难记略》(以下称《记略》)作者未署姓名。但那位“五祥老人”对作者的情况是清楚的,他在收录《记略》时曾作了一些介绍:“此稿为吾常长揖生所记,先生高姓,讳其名。洪羊间(我国封建统治者把国家的大乱称为“红羊劫”,清朝统治者曾把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诬蔑为“适应红羊之劫”。洪羊既是“红羊劫”的意思,又是指洪秀全、杨秀清——引者注)曾与张仲远太守转战湘楚之间,颇有战功。惜遇某大员疏于奉迎而不获售,与仲远太守同被诎退,致令洪逆流毒东南,时人深为痛惜之。”可见作者姓高,曾随他的同乡张曜孙(字仲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相似文献   

20.
“四人邦”假左真右的史学思潮像祸水般严重地污染了太平天国史.杨秀清这个太平天国中的关键性人物就被罗思鼎加上了许多诬陷不实之词.罗思鼎污蔑杨秀清是太平天国中“尊孔倒退的总代表”,其险恶的政治目的是为了影射攻击敬爱的周总理、邓付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其所谓立论依据则是《鄂城纪事诗》中一则杨秀清在武昌祀孔的“史料”.本文不涉及对杨秀清是非功过的全面评价,仅就所谓杨秀清“武昌祀孔”,进而联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