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章法结构”是以“阴阳二元”之互动为基础,经其“移位”、“转位”与“包孕”之作用而形成整体之“多←→二←→一(0)”之螺旋结构的。这种历程,可归本于《周易》,提升至“普遍性存在”之高度,亦即用方法论原则或系统加以确认。而其中“二元”之“移位”与“转位”所推拓的是各层之“章法结构”,而“二元”之“包孕”所连锁的是上下层以至于整体之“章法结构”,它们功能虽不同,却都是构成“多←→二←→一(0)”螺旋结构之主要内容,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逻辑层次,乃由多样的“二元对待”为基础,经“移位与转位”之过程与“‘多’、‘二’、‘一(0)’ 螺旋结构”之终极统合,而形成其完整系统;这不但可由《周易》与《老子》等哲学典籍中找出它的理论根 源,也可从辞章章法结构中寻得它的具体呈现。因此本文即从“二元对待”(含“对比与调和”)、“移位与 转位”与“‘多’、‘二’、‘一(0)’螺旋结构”等层面切入,作对应之探讨,以凸显出层次逻辑系统在哲学与章 法学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3.
逻辑层次是以多样的“二元对待”为基础,经“移位与转位”之作用过程,趋于“多、二、一(0)”螺旋结构之终极统合,而形成其完整系统的。而这种系统,可用于组织个别意象,形成整体意象,以反映辞章之意象系统,充分反映逻辑层次与意象系统之迭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湿地景观不同于高山峻岭那样具有挺拔、高耸的阳刚气势,有的只是向阴、低洼的优美、阴柔之风格。因此,湿地景观建设,只有顺应其“向阴”之势而展示其“和”(和谐)的魅力,才能使其自然空间的秩序变化具有“阴”之“和”的美感。儒道关于人与自然“妙和相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很值得我们借鉴。大庆湿地景观应创造出如下的“阴和之美”效应:百湖之城声、色、香俱全的空间秩序变化美;“挺水植被”远近错杂的空间秩序绵延美;人生智慧作用于湿地自然景观的空间秩序和谐美。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阴柔胜阳刚”观念寇养厚《老子》五千言,文字虽短,但思想内容却极其丰富,而“阴柔胜阳刚”观念即是其主要思想内容之一。本文前四部分从几个大的方面对老子的阴柔胜阳刚观念加以具体论述;最后一部分则对阴柔胜阳刚观念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及启示加以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通过作品的语言最为鲜明地显示出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与众不同的调配语言文字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情调。杨朔是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结构精巧,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意浓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丽秀雅。如果说刘白羽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急流翻滚,那么,杨朔的散文犹如小河流水,微波漪涟;刘白羽的散文是粗犷的、豪放的,具有“阳刚”之美,杨朔的散文是纤巧的、含蓄的,具有“阴柔”之美。这种清丽秀雅风格的形成,便同杨朔把握语言  相似文献   

7.
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阴柔美郁桂平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概念,“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开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相似文献   

8.
衡岳文化传承久远、积累深厚,受其熏陶和影响,现当代衡阳作家群地域共性鲜明:一是具有大胆创新、勇于担当的“锐”性特质;二是乡土意识和乡土情怀浓烈;三是阳刚与阴柔并行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一“才有庸俊,气有刚柔”,“‘风趣刚柔,宁或改其 气”,“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 豪放词,是北宋苏拭倡导,南宋辛弃 言;Z土纳英华,莫非情性”。清代桐城派姚鼎疾等爱国词人加以恢宏壮大,贯穿宋代词坛 集阳刚美与阴柔美说之大成,用形象的比喻的一大流派。这一流派的产生,冲破了晚唐 道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特征。他在《复鲁紫五代以来纤巧柔弱的婉约词的笼罩,给这种 非书》中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文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词的创作“指出 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  相似文献   

10.
“章法”所探讨的,是篇章内容的逻辑结构。由于这种逻辑结构,乃对应于自然由“阴阳二元对待”为基础而形成细致、复杂、多变的逻辑系统,足以反映出宇宙创生、含容万物在时空历程上那种细致、复杂与多变之层次逻辑;并且又由于此基础之“阴阳二元”,往往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所以就使得对应于自然规律的各种章法,往往形成各种包孕式之逻辑结构,造成层次、映衬、互济之美感。文章即锁定这种结构,探讨其哲学义涵与主要类型,而以最常见之“因果”章法为考察对象,举诗文为例,略作说明,以见这种包孕式结构之奥妙。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具有强势的推动力量,然而外来的话语资源与本土的现实语境之间具有难以弥合的裂隙。文章从女性主义的“女性气质”、“女性文学”、“身体写作”等系列范畴的情形入手,揭示了本土现实语境中当代女性写作对女性主义话语的种种误读或疏离处境。  相似文献   

12.
“自考生”身份构建的话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话语和话语研究的时代。这里的话语已不是语言学的概念,而是与话语实践联系在一起,具有人文力量与实践力量的二重性。从话语的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对"自考生"这个词为主体的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可以揭示渗透在这一话语实践中的权力关系以及这种权力关系对自考生身份构建的消极影响。拨开话语的迷雾,让"自考生"这个词的原初意义显现出来,有助于自考生重建学习信心、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13.
1、“量力性和可接受性”、“高难度、高速度”、“最近发展区”,是适于不同学生和不同学习材料的学习原则。2、有些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作为起点,不断向教材中的理性知识渗透;有些学习是以教材中的理性知识为起点,不断向后续直观经验进行扩散。3、对“顺应”概念的解释形成四种类型。从另一角度,又分为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4、个体即可认知外部世界存在的秩序与规律,又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知识。5、知识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完整性和封闭性是相对的,不完整性和开放性是绝对的。6、人类社会中的一些成果是合作互动形成的,另一些成果则是独立思考形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这两种学习和工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Discourse”是一个西方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如语言学中)不同学者对其不同的定义。本文将讨论“discourse”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discourse”的汉译问题。文章建议,“discourse”这个术语可根据其不同的含义汉译成“篇章”、“话语”、“言语”、‘话篇”等汉语术语。  相似文献   

15.
萨拉·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除了展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注外,更体现其对男女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借助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白苍鹭》中对男女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首先通过对刻板的男女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女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其对理想的男女气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助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以及自建的当代文学作品小型语料库,将"看来"、"看起来"在语篇中的分布根据形式特征进行归纳,"看起来"分为"---,看起来+小句,---"、"---,Np+看起来+Np’,---"、"---Np+看起来+Vp,---"三类。"看来"首先分为"独立使用"、"进入固定结构"、"未入固定结构"三类,然后再细分出六小类。文章封闭统计了自建语料库中"看来"、"看起来"的出现频率,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及语法化角度解释了两者在语篇中出现频率严重失衡的原因,并从形式上将两者在语篇中能否互换的条件及特征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17.
文学本性认识的核心在“关系”,这种“关系”的初始内涵需要回到现代起始理论“表现说”下的“审美形式”思想中去考察。审美形式创造并非作家心灵的纯然表现,而体现为一种“反思性直觉”的创造方式,它内含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内涵。审美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主体性”、“关系性”、“话语性”构成了审美形式认识的三个层次,而“关系性”既是审美形式的主体性和话语性中介,也是审美形式认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汉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和内隐动词共现"结构出发,探讨"我想"和"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结构经历了从"思考义"到"认知义",再到"话语义"的语义阶段。在整个语法化过程中,"我想"和"I think"经历了句法再分析,由"我+想+NP+VP"逐渐演变为"我想+NP+VP"作为话语标记的常规构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内隐动词"想"/"think"的影响发生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19.
自由话语与必然话语构成了人类话语的两大体系。从权力存在形态的双面性即真理性与疯狂性、合法性与非法性,可以清楚地看到审美话语与必然话语之间特别是话语与寂力之间的紧张与默契;从文学与历史的话语本质差异与复杂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文学作为审美话语的自由特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男性化—女性化模型认为性别角色类型可分为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随着双性化概念的提出,Bem提出了双性化理论模型,把性别角色类型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等四种,这种新理论改变了人们以两分法看待性别对人心理和行为影响的方式。然而,Bem并没有澄清"双性化"和"中性化"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也没有注意到性别角色特质中既适合男性又适合女性的特征——中性特质的存在。因为中性特质的存在,性别角色特质就包含了男性特质、女性特质和中性特质。根据不同性别特质所占地位和作用,性别角色类型可以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中性化和未分化等五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