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走近任爹     
李孟雄 《老年人》2013,(9):28-28
任爹名叫任安梁,今年呷80岁饭。我跟任爹原本不熟,只因一次他帮一个老同事在深圳工作的儿子送稿来编辑部找我,两人方才得以相识。今年7月的一天,任爹又来编辑部找我,这次是送书——送他近期出的一本小册子,即《走在供销合作之路上》。  相似文献   

2.
游宇明 《老年人》2013,(9):46-46
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总会为作者笔下的慈父形象感动。儿子都20岁了,北京也去过好几回,可是当儿子又一次回京,父亲还要从扬州赶到南京来送他,临分别时,又撑着胖胖的身子为儿子买桔子。  相似文献   

3.
柯嘉囝 《老年世界》2014,(18):12-13
数千年以来,人们奉行“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理念,其实,体罚儿童要么会把孩子变成野蛮残忍的怪物,要么会把他们变成懦弱无刚的废物。但人称“中国圣雄”“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清末民初便不体罚孩子。  相似文献   

4.
冬平 《伴侣(A版)》2021,(4):54-56
01 在一期《少年说》中,高二男生张晨曦上台向自己的父母道歉. 因为自己两年前曾离家出走,害得父母担心,到处找他.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为自己曾经的叛逆,真诚而郑重地向父母说了一声"对不起". 本以为父母会因为儿子的懂事而感到欣慰,毕竟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能反思自己的成长,感恩父母的不易,并鼓足勇气当众道歉,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赶走“啃老”儿子 1932年出生的赵根旺在建国前夕参加革命,随解放大军来到新疆.1966年,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赵根旺迎来了他的儿子,他给儿子取名赵建功,期待儿子长大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 20世纪70年代末,赵根旺转业回到家乡江苏,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部门负责人.时隔不久,妻子突患癌症离世.儿子尚未成年,赵根旺又当爹又当娘,同事见他日子过得辛苦,不时为他说亲.“不想给孩子找后妈!”保守的赵根旺婉言谢绝了同事朋友的好意.想着儿子从小失去了母亲,赵根旺对儿子的要求,不论大小,毫无原则,有求必应.在溺爱中,赵建功并没有如父亲所愿那般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位老者到店里找我,他是养生爱好者,退休前在星光厂工作。他拿来一本《养生三记》,自己包的书皮,上面写着"某年某月购于南岗新华书店"。他说,这本书已读了几遍,觉得很有保留价值。今天来,是想请作者签字留念。当时我很忙,未及详谈,其实我很愿意和他交流。还有沈阳一位读者,是某单位会计,工作正忙,自己来不了,特地打发女儿和其男友前来找我,女孩母亲非常  相似文献   

7.
明星儿子跳楼,北漂母亲誓为他正名 毛爱珍是湖北荆州市人,早年做过话剧演员,当过电台编辑,后随丈夫到深圳创业,夫妻俩用智慧和勤劳拼下了殷实的家底.亲友对毛爱珍夫妇的事业成功由衷称赞,她却说:“儿子才是我最重要的事业,他将来要比我们两口子有出息!” 1983年出生的尚于博,是毛爱珍与丈夫的独生子.在父母的倾情培养下,他从小就是个孝顺懂事、品学兼优的乖孩子,与母亲感情特别深.在深圳读高二那年,已是英俊少年的尚于博入选学校话剧社,成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主角罗密欧.初涉舞台,尚于博年少的心就萌发了对表演的热爱. 2001年,尚于博以傲人的成绩,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一家人也因此迁居北京.  相似文献   

8.
我与再婚丈夫签订《合资消费协议书》 3年前,我离了婚,和读高一的女儿菲菲一起生活。 2008年初,我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戚炎鸣。戚炎鸣也离过婚,在一所中学担任数学教师,上初三的儿子钢钢归他带。认识没多久,我们就打算结婚。  相似文献   

9.
李理 《当代老年》2011,(11):10-11
他工作了、他成家了、他有孩子了,可他依然是你的孩子,你对他的关心和肯定是他一生都在乎的东西。故事1:事业不顺3年不联系父母 8月26日,来自山东莒南的老侯在厦门街头苦苦搜寻儿子侯德国的身影。3年前,儿子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便与父母失去了联系。因为家境困窘,这已是老侯第3次来厦门找儿子。他带足了4天份量的煎饼,在他看来,多省点钱,多在厦门呆一天,找到儿子的希望就大一点。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个单亲母亲,儿子23岁了,大学毕业一年了还待在家里,晚上上网、白天昏睡。要是他积极努力地投简历、找工作或者继续学习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从未动过找工作的念头。  相似文献   

11.
他用生命托举着儿子的画家梦,然而眼看着儿子即将毕业,他却因晚期癌症倒下了。儿子就读的四川美术学院震惊了!一群饱含爱心与孝道的大学生连夜集体创作了一幅义卖救命作品—《我们的父亲》……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香港被日军占领,正在香港主持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报政的梁漱溟,骤然间陷入困境,每日与报社同仁和友好聊天度日。时任《光明报》经理的萨空了记述了梁漱溟的数次谈话,其中有一次是谈其童年时读书经历的:  相似文献   

13.
天津港消防员蔡家远在爆炸中牺牲后,被授予烈士称号,但悲痛欲绝的母亲刘云爱却不愿承认这一残酷事实,一直称儿子在远方工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她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此后,她承受着身体和心里的痛苦,面对仅有5%的成功概率,不顾高龄的危险,通过试管手术孕育婴儿.最终,这位坚强的母亲终于“把儿子找了回来”.刘云爱说:“长大后,还让他去当消防兵!”  相似文献   

14.
在熟人的办公室里遇见他.他很快就切入了他向来最热衷的话题--他的儿子.我们所有认识他的人几乎都能对他儿子的成长史倒背如流.儿子非常漂亮,像他母亲一样漂亮.儿子三岁时就能背诵一百首古诗.儿子四岁时绘画作品就开始得奖.儿子五岁时上台钢琴演奏获专家好评.儿子六岁时已能说出许多哲人似的话.儿子小学一年级就担任了班长.儿子总是把好吃的让给父母,总是抢着倒垃圾……儿子如今小学快毕业了,的确非常优秀,德智体全面发展,绘画及钢琴演奏多次在全国甚至国际比赛中获奖.也许怕人不信,说着说着他就从怀里掏出一把金质、银质奖章给人看.  相似文献   

15.
电影《英雄虎胆》《戴手铐的旅客》等奠定了于洋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他的独生子于晓阳也以独立执导的《翡翠麻将》等十多部影视作品享誉中国。可鲜为人知的是,这对影坛父子在生活中却常常横眉冷对,至今还担任着国家电影复审委员会、中国电影艺术委员会负责人、国家重大题材领导小组成员的于洋,为了坚持所谓的原则和严格要求儿子,坚决不让儿子拍摄的多部影片通过审查,父子俩矛盾非常激化,没想到,才华横溢的儿子却因哮喘病发作猝然去世在火车上,老来丧子的于洋捧着儿子生前出版的《于晓阳文集》,读着那一首首空灵、飘逸的诗歌,想着当年老两口被批斗下放时,无人照料的儿子染下满身的病痛,老人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近年来的表现日益突出,梁漱溟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通过对中国人缺乏集体生活的阐述来说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梁漱溟关于"国人缺乏集体生活"的观点,对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展开分析,然后提出部分改善这一情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看到儿子拿回来的勉强及格的试卷,我失望透了,儿子都十一岁了,还一点都不懂事,一点也不听话,一点也不争气,各方面都不如同龄人.失望之余,我干脆写了一篇《寻人启事》来发泄心中的怒火.全文如下: "我有一个好孩子,可是后来丢失了.现在特登报寻找. 他今年应该十一岁了,他很聪明,但不骄傲.他热爱学习,做作业非常认真,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前三名.每次开家长会,我脸上都会特别光彩.他很听话,从来不用父母操心.  相似文献   

18.
中学高级教师省级教学骨干先后担任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大队辅导员,城关区中学少先大队总辅导员. 兰州市城关区一家长: 我家儿子今年读初一,自从去了几次网吧打网络游戏后,开始有上癔的苗头.我们为了不让儿子沉速上网,家里就没买电脑.但最近,我发现儿子迷上网络游戏.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跟儿子谈过几次了,但儿子似乎不太上心.就在他爸爸跟他谈完没过两天,我又在网吧把儿子找回了家.我们平时工作也忙,根本没办法时时刻刻盯着孩子,该怎么办呢?孩子会不会就此学坏了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份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信寄出去了,他便一直在旅馆里等,几  相似文献   

20.
陶冶 《老年人》2010,(9):43-43
我与作家韩少功久未谋面了,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却时常想起他。 上世纪70年代,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七月洪峰》、《月兰》等作品,我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对他心生一分敬慕之情,只想找机会见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