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合法性是指民众基于正当理由对政治体系或政治权威的认同和忠诚。政治合法性基础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说传统社会的政治合法性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建国初期政治合法性是建立在政权政治的基础上,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就成为了中国政权政治合法性的源泉。但是,重经济增长轻其它发展,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导致政治合法性不断减弱。在新形势下,应加强民生政治建设,在民生政治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政治合法性,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从传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的、不需要论证的传统合法性;到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需要的民族主义的合法性补充;再到新中国的阶级斗争和道德合法性;最后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合法性。本文在分析国家统治合法性基础演变这个线索的基础上,又阐释了中国历代以来“国家概念”在国家职能、国家能力方面的分布状况。最后指出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方向及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3.
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观念、政治活动的道德准则及政治主体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道德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约束政治权力 ,调整社会政治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直接决定着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政治道德一旦失范 ,就会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政治道德状况的好坏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加强政治道德建设不仅是稳定社会秩序、扭转社会风气的需要 ,…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政治秩序需要政治权力来塑造,但是政治权力并不一定能持久地维持政治秩序.政治秩序要得以持久,还需要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合法性",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如何,以及如何维护.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无论何种社会形态下的政治制度,对执政者的合法性追寻从未有过懈怠,它是关乎政治稳定的首要之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其中伦理的合法性同样需要从理性、权威、道德几个层次构筑成现代执政者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术界对麦金太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他的道德哲学,而较少关注他对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批判。实际上麦金太尔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植根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现代国家道德层面上的政治合法性争论的背景下,麦金太尔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时独树一帜,而他对现代政治所持的批判立场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关合法性概念及中国古代君权合法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如今已成为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法性是维持一个政治体系长期存在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外 ,对合法性概念的界定存在争议 ;在中国古代则表现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其君主合法性的取得与维持也有其政治文化与社会等因素 ,而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君权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治合法性理论及其分析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架构主要包括合法性的实质、基础,合法性危机的成因、表现、应对策略等内容。合法性在政治学上是指公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可与支持,它关系到政治统治何以持久的问题;合法性基础可以通过纵横两个向度的指标来衡量。在横向上需要考察统治的合利益性、合道德性与合法律性因素;在纵向上则需要研究合法性的历时性特征。民主是现代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唯一源泉;如果合法性的基础被削弱或被破坏会出现合法性危机,合法性危机的直接表现就是政治不稳定;应对合法性危机可以有改革或革命两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政治与道德是人类实践哲学的两个方面,从发生学来看,政治是在人类活动的自律性机制--道德规范无法约束社会生活之后的产物,这也就表明了政治的合法性与人类道德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应当从道德原则推导而来,而任何道德价值原则又都是奠定在一定的人学本体论之上的,因此,从根本上说,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基础在于人学本体论.从现代人学本体论出发,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原则既应坚持对个体权利的道德辩护,实现"德福一致",又应坚持对整体的伦理关怀,实现"普遍的道德合理性",其中"德福一致"是政治合法性的道德价值基础.制度是现代政治的最集中表现,因此,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价值基础在于制度的"德福一致"即制度道德.制度道德既在于制度制定又在于制度执行,而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制度中的人.因此,探讨新时期关于制度和制度中人的建设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儒家思想系统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孔子开始,赋旧义之君子以新意,发以德致位之意,明政治道德合一之旨,树立了一种君子道德政治合一的德治理想政治秩序。这种道德政治合一、以德领政的理想在儒家思想的演变中被进一步发展成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这种道德政治一元化的政治观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使中国传统政治在发展中一直遮蔽于道德的形象之下,政治道德化;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依托于道德广泛的社会作用面,政治被价值化,其作用也被泛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政治具有伦理价值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