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稿攸关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存亡。学术期刊和同行审稿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我国清代中期《吴医汇讲》的性质属于传统图书,不是学术期刊,其审稿性质不具有真正意义同行审稿的性质|中国真正的学术期刊的起点是1815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于近代中国学术期刊主要由传教士创办,以传教为主,同时普及、介绍西方文化和科学,所以审稿以著、审、编'三位一体'为主要特点,无须同行审稿|解放前中国学术期刊还处在探索期,加之社会动荡不已,无法实行同行审稿制度|解放后中国学术期刊实行了计划经济色彩很浓的'三审制',其渊源是列宁和毛泽东战争年代的出版思想。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的比较研究表明,'三审制'与同行审稿制度均有利弊,但同行审稿制度利大于弊,'三审制'弊大于利。因此,中国学术期刊应当积极吸收、借鉴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努力实现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审稿制度攸关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存亡。学术期刊和同行审稿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我国清代中期《吴医汇讲》的性质属于传统图书,不是学术期刊,其审稿性质不具有真正意义同行审稿的性质,中国真正的学术期刊的起点是1815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于近代中国学术期刊主要由传教士创  相似文献   

3.
我国长期以来在图书和期刊出版领域采取的是“三审制”,而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学术期刊审稿方式是同行审稿制度。同行审稿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而在我国,如何借鉴和实施这一制度,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商榷的地方。当前可以从同行审稿专家的选择与同行专家网络审稿系统的建设、同行专家网络审稿流程的改进等方面,优化、完善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4.
尹玉吉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审稿制度攸关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兴亡。学术期刊的同行审稿制度(Peer review)首先产生于西方,其前提是诞生于1416年的威尼斯共和国专利评审方面的"同行评议"制度,最先真正将其引入学术期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审稿工作制定出一整套具体的审稿制度,如:“三审制”、“专家匿名审稿”、“内审”、“外审”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常流于形式、走过场,执行不力,出现不少问题,好的论文难于发表,质量不高的论文由于审稿的种种因素充斥版面,导致学术期刊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完善审稿制度,加强管理、落实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的审稿制度改革不仅要继续推进制度创新,更要不断优化直接制约审稿制度运行的相关要素体系.其改革的可能路径选择是:确立以质量和效率为主题的现代审稿理念体系;研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审稿标准体系;构建三级审稿制主导下的多元审稿制度体系;开发和利用以同行专家为主要对象的审稿人力资源;建立以网络审稿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审稿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4年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可谓成绩斐然。首先,集体奖励有:年初学报获得了“全国华文出版物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此奖是全国出版物封面设计的权威奖项;9月学报获得了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这是学报连续第四次蝉联该奖项。其次,个人奖励有:主编尹玉吉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出版人物政府奖,这在山东省大学学报界尚属惟一;学报副主编李逢超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经过层层筛选,荣获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称号;同样,编辑杨爽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经过层层筛选,获得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编辑”称号;主编尹玉吉因大学学报编龄逾30年及其业绩在国内的影响,获得了全国“玉笔奖”。再次,科研奖励有:尹玉吉的国家级课题相关成果《中西方学术期刊审稿制度比较研究》发表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多种二次文献全文转载,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术期刊审稿史回眸》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术期刊审稿理念及中西比较》获得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二维评估制度研究》获得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等。  相似文献   

8.
当下有人对大学学报的现状进行过度责难,对此,尹玉吉持相反观点。他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大学学报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功不可没。1.《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大学学报名列前茅。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出版、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结果表明,大学学报占绝对优势,其"人文社会科学卷(2010年第8卷)"的数据显示,复合因子排名前三位的期刊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同样,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卷里,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科学通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CSSCI表明,中国大学学报业绩显赫。从最新CSSCI  相似文献   

9.
匿名审稿制是国际上高水平期刊审稿制度的一个通例,学界也把是否实行匿名审稿作为衡量学术期刊及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98年以来,为严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即按国际惯例在全国社科期刊中较早地采用了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和内稿外审制,并建立了以全国各高校和社科院博士生导师为主的审稿专家队伍,保证了用稿的公正性,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在作者和读者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2002年3月,《光明日报》C版头条曾以《双向匿名审稿———中国学术期刊向国际标准靠拢》为题,配以本刊封面照片对本刊及《中国社会科学》等…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期刊的专家审稿与编辑把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审稿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做分析和探讨,论述了专家审稿与编辑把关之间的依存关系及如何对待同行专家的意见和发挥编辑主导作用等问题,指出在实行"三审制"过程中重要的是健全不同责任者之间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科学”一词意味着“科举之学”及“分科之学”,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率先用“科学”翻译science并赋予其近代意蕴。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国人或取道日本,或留学欧美,在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借鉴日本的翻译方式以“科学”指称近代science,并使其内涵不断演化和发展,其基本轨迹可归结为由侧重阐述“学术分科”观念发展到重视揭示“公理公例”之学,而科学方法论的导入及探索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观渐趋丰富、全面,使之具备“学术分科”的形态、探求“公理公例”的主旨以及注重观察、实验和归纳的方法这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代“新学”概念是与“西学”密切联系的,传教士首先用它指称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后来将它延伸到西学的各个领域。中国学者在与传教士和西方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西学并接受了“新学”概念。“新学”的近代意蕴是多重的,“近代新学”的确立即是以这些意蕴为依据。“新学即西学”确立了洋务派的新学形态,“即中即西”确立了维新派的新学形态。  相似文献   

13.
晚明是华夏第一次对西学大量译介和争论的时期,晚明士人对西学分类的认识、以及西人介绍西学时的策略皆能体现中西文化最根深蒂固部分.晚明西学分类的次第观念为文学(教育之用)→医学、海学等等→理学→天学,只有本土理学、天学才是正统.晚清士人受此影响并参入新因素,即在“学”与“理”中间加入“政”,形成器物之学→制度之学→文化之学的递进关系观念.在此基础上,晚清传入“神话”——这种外来“知识”仅关乎古希腊等异邦的“神”之故事,它既无法对应中国的“天”之内容(历象、人伦、物理、祭祀、五帝、祖先等等),也无法抵达“格物穷理之大原本”,仅有启迪民心的教育之用,从属于“文学”.受此观念影响,中国神话学逐渐从属于文学研究.尤其在当下学科建制中,神话研究者基本集中在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这促使学界需要更深层反思中国现代学术史观念,以及“神话”及神话学何以能更贴切本土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西方商业伦理教育的缘起和发展历程,从商业伦理教育目标、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商业伦理教育的内容体系,探讨了商业伦理教育对学生伦理取向的影响,提出西方商业伦理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本文发现西方商业伦理的迅速发展乃是源自于深刻的社会现实需要,西方学者结合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商业伦理研究、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现实与几十年前的西方有近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扎根中国的文化传统,推动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学者对宪政概念的阐释都呈现出多重视角.所不同的是,西方学者对完政概念的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进行,小切口而深分析,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元素;中国学者之宪政概念往往是一个整合性概念,多维度但欠深入,有必要予以反思和整合,进而重建.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基础,以民主为基石要件,以法治为制度框架,以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主线,以有限政府为基本精神,以人权为终极目标,以程序为实现方式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6.
历来的外来语辞书和论著,都误将"科学"列为日源词,本文考证,"科学"本为中国古典词,是"分科举人之学"、"科举之学"、"分科之学"的简称,宋代已经出现。"科学"一词传入日本,在"分科之学"意义上被日本人使用。至幕末、明治时期,日本人以"科学"翻译Science,因作为西方近代文化产物的Science具有"分科之学"的意蕴。清末、民初,中国留日学人把此一意义上的"科学"作为新词传回中国,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国以来,西学东渐是一个事实,中国学人无法回避,而作为以为法律人,作者关注的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法学研究的变迁历史。本文试图从四个部分来阐述西学东渐与法律门的变迁历史。第一个部分是解读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即近代中国的衰败是引发西学东渐的最大历史原因;第二部分是在中国衰败的大背景下,法律和法学在灾难深重的中国,无论如何,总算逐渐兴起了;第三个部分则是在整个西学东渐和近代中国的背景下,法律和法学的变迁发展;第四个部分则是分析当代法学界关于如何应对西学东渐问题中各家观点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关注《大清律例》始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小斯当东更是将之于1810年翻译成英文。随后在近百年中,英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这不但促进了英美人士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而且也为其攫取在华利益提供了方便。与西方在华利益和西方社会思潮变化相一致,英美人士在不同时期对《大清律例》的关注点不同,其认识和评价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19.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流派,旨在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性和前沿性的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逐步展开。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将我国对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在欧美等国已有相对成熟的制度。为适应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国际合作与跨文化研究的发展需要,需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研究伦理审查制度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目前首先要从理论上确立价值正向、保护弱者、学术独立与尊重权利等四个原则,以便为进一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伦理审查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