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至善"观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伦理观念."至善"观的发展在西方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呈现出了一种共同的历史趋向,即在时代的激烈震荡中寻求演变和发展的空间.其历史演变和发展理路,伴随着唯理论"至善"观与经验论"至善"观两个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其总的发展态势是由至偏走向调和.  相似文献   

2.
试论磁州窑的文化现象·雪生中国陶瓷发展到宋辽金时代,其装饰突破了以前的刻划方法,把书写、绘画技艺用于陶瓷装饰,使陶瓷进入一个崭新时期。例如在坯上刻花、印花和印、刻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器物上直接书写、绘画的装饰方法,在陶瓷兴盛时代的宋朝就已经风行。但在...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8):183-187
古代诗歌与都城的结缘源远流长。及至两宋,词人的京都书写在继承的前提下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在情感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都城享乐生活的眷恋;在书写方式上,或正面铺叙,或双城对比。京都意象的世俗化书写深植于两宋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城市制度变革、时代思潮、词学观念等时代环境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宋词京都意象的书写特点,使之成为中国文学世俗化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影像时代,面临着影像艺术的挑战,诗歌艺术试图适应并反击影像的语言强势。影像时代,诗歌早已开始了对音乐性的逐步放弃;影像时代,诗歌也需开始对绘画性的逐步放弃;诗歌同时也应放弃“诗中有画”的传统诗歌美学,并在操作层面主动放弃对外在视像的刻意描绘而退守于内心心象的精心营造,以形成与影像艺术互相避让各呈其异的生存态势。  相似文献   

5.
《路得记》是一篇简洁质朴而富有诗意的叙事作品,包含着多元的文本意义。尽管《路得记》书写文本背后呈现出的口述特点、牧歌风格、历史信息无不使其文类界定屡遭歧见,现有文本仍体现了这是一件经过多重书写的精致的文学艺术品。此外,《路得记》在不同语境的各种译本中解构其“原本”意义的同时,重构了读者对其文学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瑞聚 《齐鲁学刊》2000,(2):124-129
古希腊人的鄙视手工技艺,在学术界经常被作为论证希腊城邦社会农业特征的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成立。事实上,古希腊人的鄙视手工技艺有两种情况:一是产业歧视,这种情况反映了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但在古希腊城邦中,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就现有资料看,只表现在斯巴达一个国家。另一种情况是职业歧视,这种情况比较普遍,通常人们所说的古希腊人轻工商就是指此。但其实质只是一种“贵族意识”和职业观念,与农业特征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它作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的依据。在古希腊,重视手工技艺是主流,鄙视手工技艺是支流,这不仅通过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表现出来,在希腊神话中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鲁春晓 《东岳论丛》2011,32(4):108-1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理论在对传统保护思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附着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的相关权利归属问题却一直没有被制度化厘定。在实践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确定其权利主体,明确权利归属,并建立有效的权利流转平台,通过市场机制真正有效地实现权利主张,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明代以前,除了《考工记》之外,鲜有系统书写传统手工艺历史变迁的著作,更罕见研究传统手工艺美学的著作.《阳羡茗壶系》不仅明确提出"系"的概念,以此阐述宜兴紫砂壶的历史谱系,而且提出"制"的概念,以此讨论宜兴紫砂壶的手工技艺,并明确指出,大家之作"不务妍媚,朴雅坚栗".很显然,这体现了传统手工技艺研究范式的自觉意识.而《阳羡名陶录》不仅承袭了这种书写体例,并且进一步指出,紫砂壶之美在于"制度精而取法古",推进了对紫砂壶工艺美学的认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形成的"制系"论,是那个时代书写、研究传统手工艺最有体系性与理论性的一种研究范式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从野蛮的群婚杂居制到一夫一妻制的进步标志。当我们对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及手工技艺研究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中国家庭的组成结构有着一种血缘关系。汉代荀况曾在《申鉴·政体》中说:“天下之本在家”,可见家庭在社会所承担的职能作用。无论在国家政务、物资生产、民俗生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强大的作用是政权的强制和宗教的通化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四个社会职能不容忽视,这也是研究手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一,家庭是封建社会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相互毗邻、语言相通,三地的教育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着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血脉。在19世纪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源于广东的中国传统教育日渐式微,由澳门、香港传播至广东的新式教育日渐繁荣,并不断浸润、扩大其阵地的强劲发展态势。东方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新式教育两大世界教育源流在粤港澳的融合交流,使之呈现出多元性、适应性与融合性的特色。彼此间的教育发展与交流,对三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两岸三地的电影创作,大陆电影呈现出对时代政治的影像书写的概貌,而香港电影表现为商业化为万变之宗的总特点,台湾电影体现了从时代政治向商业化的艰难转型,汇合成中国电影多元共生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2.
美国英语词汇和美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二十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变幻莫测的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使现代美国英语词汇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广州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发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技艺精湛,是岭南民间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与北京牙雕、上海牙雕鼎足而三。2006年入选围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983年,在广州附近的佛山河宕新石器晚期人类遗址中,发现了原始的象牙制品环、梳形手饰和一件形似喇叭、薄如蛋壳的象牙饰物,表明广州牙雕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同年,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出土了当年南越王宫廷工匠制作的象牙篆刻印章、金扣象牙卮及小型玩赏物等,表明秦汉时期广州牙雕有了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广州牙雕日益…  相似文献   

14.
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蒋懿菊“天下为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呈现出动态态势,每一时代的思想家都为其添砖加瓦,构铸着时代的新内容。《礼运篇》中,关于“天下为公”的思想,反映的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时期原始民主制的一些内容。孙中山在...  相似文献   

15.
央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当下书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非遗,阐释其中的时代价值,通过非虚构的纪实方式,强化此类影像的真实性。其目的旨在强调中国非遗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拉近当下受众与非遗的认知距离,使受众重拾了解非遗的兴趣,从而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三线建设在当前国史、党史学界受到充分关注。伴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逐渐兴起了“视觉转向”的话语逻辑,三线建设领域研究如何因应这一转向值得思考。在当下视觉转向的语境中,研究着重分析了运用影像史学这类新方法之于三线建设研究的价值逻辑,并通过“视觉证史”与“视觉书写”两重路径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影像史学的方法将三线建设时期所遗存的大量视觉资料、亲历人物口述等重要信息转化成为现实可行的研究。尽管影像史学在三线建设研究的结合或许有其应用上的部分限制,但是基于影像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其可作为不同于书写史学的另一种“真理”表述方式,我们仍应该对其进一步深挖,借以开拓和丰富国内三线建设研究之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态势及对策栗伟随着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课题。目前,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如下发展态势: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思想道德建设日趋复杂化、具体化。针对目前人们在思想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笔下,风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审美层面,而是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而这样的意识形态内容是作家主动渗透和主观建构的。"革命风景"在孙犁小说中真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建构,个人与时代相互纠缠,自然、历史、时代相互渗透的文学景观。在孙犁笔下,看似云淡风轻的田园风情、温情脉脉的人性人情,其实都包含着抗战背景下多种话语的张力书写;看似革命话语统编一切,但人性话语却在张力书写中成为风景的一极,最富艺术的生长力和时代的穿透力。这样的书写范式,主观上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开拓了革命话语的书写空间,使得孙犁小说的风景书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刘蔚 《文史哲》2023,(2):60-70+166
南宋乾道年间,楼钥与范成大先后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二人从淮河至燕山城的行程大致相同,其日记体行程录《北行日录》和《揽辔录》的书写却呈现出别样姿态。由于出使时间不同,楼、范途中所录时节风物和时事见闻自有客观差异;而出使任务的轻重、在使团中地位的高低以及人生阅历的深浅更决定了书写的主观差异。楼钥赴金贺正旦属于常规礼仪性出使,途中所受礼遇颇优,心态相对轻松,故书写赡详;范成大使金乃特派泛使,肩负祈请归还宋室陵寝以及更定受书礼的艰巨任务,有生命之虞,故书写促迫。楼钥为使团中级别较低的书状官,行动略自由,淮燕行程中可寻机访谈遗民,故语言书写居多;而范成大为正使,行动受严格监视,鲜能深入民间,但可接触金国军政高层,故偏重官制、历法、路制以及文武百官履历的记录。楼钥使金之际刚过而立之年,尚未入仕,而年逾不惑的范成大已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淮燕行程中,前者观察多停留于事物表层,文笔尚显稚嫩;后者思虑恂达,观察深入腠理,文笔更胜一筹。《北行日录》和《揽辔录》承载着楼、范二人以生命体验为基础的个体记忆,保存了别样的历史镜像,珠联璧合,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鲁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独特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技艺.原产地、纯棉用料、手工织染、图案设计是鲁锦之所以称为“鲁锦”的四大要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鲁锦工艺相关产品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鲁锦织造技艺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困境,鲁锦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进行生产性保护.本文从鲁锦艺术特色、产品设计研发、品牌化运营及管理等方面探究了鲁锦的艺术价值及生产性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