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岭南地区考古发现来看,东汉时期岭南地区青铜器的使用较西汉中晚期得到恢复,青铜器的功能逐步日常生活化,出现了瘗钱之风.这与生产工具和兵器的铁器化、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的进一步改善和中原厚葬习俗的影响有着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清代蒙古社会的封建人身隶属制度,是古代蒙古社会人身隶属制度的延续和发展。由于租典、雇佣关系的出现和汉族商人到蒙古地区经商,促进了当时蒙古地区的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苏鲁克制度和雇工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人身隶属制度的解体。  相似文献   

3.
在岭南地区出土的铁器中,东汉时期的较西汉中晚期的要多,且绝大多数为生活器具。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在于:手工业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交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便利,地方官吏尤其是循吏的重农是重要的推动力,频繁的反叛与征伐是铁器尤其是铁制兵器数量和比例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山东的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谷物、经济作物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性分工,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成为重要的商品,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商品交换市场。商业资本的活跃与水陆交通发达地区工商业城镇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前提下,农业生产中出现于雇工经营方式,手工业生产中也出现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山东封建经济中孕育,并在道光年间有了缓慢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的商业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促进下是比较发达的,商业资本也比较活跃。它不仅有交易繁盛、转输频数的商业中心,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商业城市;商业资本在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中的活动痕迹也比较明显;南北城乡各地还拥有一些不同形式的集市,作为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人口研究方法探讨清代新疆喀什噶尔地区五个文献年代的人口数量变迁,至清末新疆建省后喀什噶尔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本文试分析影响人口变迁的因素,得出结论:政治环境的稳定是清代喀什噶尔人口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绿洲农业辅以手工业与商业贸易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该地区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水井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根据考古发现,秦汉中原地区水井按垒制材料可分为土井、瓦井、陶圈井和砖井,以环嵩山地区、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西南部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区、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以及冶铁、制陶手工业作坊区,这反映了当时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情况,也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清代河南书院的分布级差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南先后设置书院292所,遍布省内各个州县,呈现出明显的普及化和一定的级差化。与明代相比,开封府仍然是书院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它府州的书院发展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对书院数目、分布密度等要素的级差研究,各府州书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基本划定,彰德府、大名府和光州是清代河南书院较为落后的地区,黄河两岸诸府———开封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是较为发达的地区,其余诸府是发展一般的地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发达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和学术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于清代经济这个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的园地,学术界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耕耘,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吴量消先生所著《清代经济史研究》一书,是这一园地的又一力作。该书于1992年4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二十六万余字,包括:前言、第一章:清代社会的生产能力、第二章:农村封建租佃的变化、第三章:商品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第四意;清代雇佣关系的发展及其特征、第五章:新的农业经营方式、第六章:农业雇工的工价、第七章: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向、第八章:封建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附录、尾语琐言。在历史发展的长…  相似文献   

10.
<正> 恩格斯指出:“商品交换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就开始了.”因此,要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直到野蛮时代的初级阶段,人们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的物品也仅能养活自己.到了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畜牧业的驯养获得较大的发展.游牧部落有了较多的剩余物品,这就第一次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铁器的出现,给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不仅  相似文献   

11.
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江南与两湖等地大规模的粮食、丝棉纺织品及木材等跨区域的经济交流,反映了同时期全国性商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其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就江南地区而言,大量商品粮的输入,保证了江南丝棉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粮食的各类生产资料性消费,促进了江南丝棉纺织业和其它手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对两湖地区来说,大量商品粮的输出,刺激了该地区粮食种植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清代全国最大的稻米产区。清代两湖地区棉纺业的兴起,虽对江南棉布市场有所冲击,使得江南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机遇,它预示着江南与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12.
西夏河西经济的开发与历史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地区后 ,历代统治者均把这一地区作为与宋、辽、金各国周旋和抗衡的基地 ,采取迁徙人口、增加劳动力 ,羁縻怀柔、民族平等 ,设置机构、重视生产等措施 ,使畜牧、农业、商业、交通及手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由于历史及其他多方面的影响 ,其发展程度与水平不能与汉唐之河西及两宋之内地相比。河西经济发展的落后有众多的原因 ,是历史局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孟玲洲 《兰州学刊》2014,(3):44-48,120
在近代济南"低度工业化"局面下,城市传统手工业依靠"低度工业化"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依据工业化的结构来调整行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与现代工业形成产业互补关系,寻找生存空间,并且注意吸收工业化所提供的优势资源,来改变自身的相对落后性,经历了技术上的现代性转变,逐渐向机器工业过渡。在工业化的多重刺激下,城市传统手工业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适应与创新是其生存之道。这体现了近代城市手工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不能用保守与落后概而论之。城市传统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反过来对近代工业化的推进产生了积极作用。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利用了手工业所提供的资源。在一定的地理与市场空间下,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与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这里说的生产结构,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我国目前重工业产品一般作为生产资料,轻工业产品用作生活资料,农业产品也主要是生活资料,所以,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也就是生产的两个部类的关系。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分为两个部类的原理,是我们观察农、轻、重关系问题的理论依据。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两个部类的原理为武器,找出确定合理的生产结构的条件,以及生产结构变化的原因,提出我国生产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广西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变化宾长初历史跨入近代,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保存着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但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分离,手工...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家庭与市场组织的功能与界限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组织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分歧.对世界发达农业的经验考察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劳动力长期雇佣行为主要集中在动物养殖活动当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场的土地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制度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形态应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组织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以家庭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并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的成长,而以雇佣方式扩大农场规模的政策需要慎重推行.  相似文献   

17.
粮食是农业生产部门的产品,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粮食管理的了解极为重要。本文旨存对汉代粮食管理进行探讨。一、粮食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汉代经济结构的基础是小规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在这个经济结构中,农业居于支配地位。农业生产状况如何,粮食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汉书·食货志》载晁错  相似文献   

18.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属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巩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我们过去已经进行了许多工作,今后也还要继续进行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正确处理工资水平问题。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资水平,直接反映着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全面涉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关系。正确处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资水平问题,是协调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资水平的根本原则,是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既应承  相似文献   

19.
论唐代岭南商业的发展阳旭秦汉以后,岭南地区的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直至隋朝,“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①然而到了唐代,岭南农业、手工业的显著进步,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情景,岭南地区的商业日趋兴盛起...  相似文献   

20.
陈冬生 《东岳论丛》2003,24(2):97-101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在耕作制方面 ,北部地区以麦作为中心的二年三熟制与南部江南一带的稻麦二熟制都得到进一步确立 ;2 .在耕作栽培方面 ,无论南北农业的耕作与管理都趋向更精细化方面发展 ;3.在生产经营方面 ,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 ,动植物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型农业经营已在江南部分地区萌现。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农业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当前 ,根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这一基本国情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是十分迫切的重大课题 ,而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与优良传统相结合 ,因此 ,研究、总结我国传统农业之精华 ,不仅具有重建文化的学术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