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苏州剧作家考辨三则李玫一、李玉的“家人”出身问题李玉是明末清初苏州作家群(或称苏州派)中的主要人物,关于他的“家人”出身,是一个久有争论的问题。清焦循《剧说》卷四中说:“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一本作孙)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其《一捧雪》极为奴...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才子佳人小说的“情”雷勇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情的弘扬和礼赞,当时的评论者就曾指出:“才子佳人事奇而情亦奇”(烟水散人《赛花铃题辞》)、“风花雪月,其情最真”(《鼓掌绝...  相似文献   

3.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4.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一百四十余年间,文人自创小说虽有长足发展,但此后的研究者却少有问津,遂使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出现了一段空白。成此局面,原因虽多,但资料匮乏,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本着中央关于整理古籍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的有关同志,对大连图书馆所藏明末清初小说进行了校点、研究,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一套《明末清初小说选刊》,铺石筑路,以供登攀。为开疆拓土,填补空白,促进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本刊特辟“明末清初小说研究”专栏。本期所载两篇文章便为此开端。其中刁云展、张发颖二同志的评介文章,仅是其所撰《明末清初小说简论》之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中的“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详细考察《醒世姻缘传》的“把”字句的基础上,发现了该书“把”字句的两大特点:句法结构的复杂性和语义关系的多样性(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并由此推论:《醒世姻缘传》成书的明末清初,是“把”字句使用最为宽泛的时期。从那时到现在,“把”字句经历的是一个限制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其他介词分担了“把”的部分职能,使“把”字句在现代汉语里从结构到语义都呈现出一种比较简单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视野宏通溯源析流——评孙之梅《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裴世俊孙之梅同志近四十万字的学术著作《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它的问世,不仅弥补了钱谦益研究的缺憾,也是90年代以来明清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收获。孙著以知人论世为原则,以钱氏文学...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和《型世言》是明末清初之际出现的两部通俗小说。《型》刊行于明崇祯年间,是继《三言》、《二拍》之后又一部优秀的拟话本小说集。作者陆人龙,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该书用明代白话写成,但也带有一些吴语的成分,尤其是在口语中。由于《型》在国内久...  相似文献   

8.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1,32(6):14-14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李灿朝著)2011年7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明末清初越中地区文学与文化进行系统考察和宏观把握,是一部关于明末清初越中文人与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选取地域文化传统、政治环境、文学思潮三个视角切入,绪论之外,几十一章,三十万字。上编探寻越文化的生成环境与特征以及地域文化传统对越中文人、  相似文献   

9.
李光地与《音学五书》张民权一《音学五书》,顾炎武著。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经济家、地理学家。一生著述等身,其《日知录》和《音学五书》堪称其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学术成就。“所以...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一辑载蒋星煜《论徐士范本〈西厢记〉》一文中称: 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把《西厢记》和《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诗集》、《水浒传》并列,而称之为“才子书”,就被人推崇,认为金圣叹有创见。而程巨源要早于金圣叹七十年左右,他就把《西厢记》命名为《崔氏春秋》了。  相似文献   

11.
一 明末清初,佳话小说盛极一时,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佳话小说又称才子佳人小说。“佳话”和“才子佳人”这两个词最早就出现在明末清初的这类小说中。如拼饮潜夫《春柳莺序》:“男慕女色,非才不韵;  相似文献   

12.
王辅臣事略考述李峰王辅臣(?——1680),别号马鹞子,在明末清初是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可惜史无多载,其事多所阙疑。为此,笔者翻检刘献廷《广阳杂记》等文献,略作考述。关于王辅臣早年,《广阳杂记》卷四记曰:“王辅臣,本姓李氏,河南人。少为宦官家奴,后...  相似文献   

13.
艾儒略是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他用中文写了大量的文章来宣传天主教的教义、礼仪,其中《圣梦歌》是和张赓合作完成的,张赓还为艾儒略的《口铎日抄》做序,为《五十余言》做题。本文拟通过两人的交往来探索明末清初天主教在福建的传教策略,以及当时中国天主教徒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学术信息     
《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简介《越水悲歌——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李灿朝著)2011年7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明末清初越中地区文学与文化进行系统考察和宏观把握,是一部关于明末清初越中文人与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选取地域文化传统、政治环境、文学思潮三个视角切入,绪论之外,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评介王守中胡滨教授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5年8月出版的《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一书,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有不少新的创意。一、该书清晰地勾画出了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主体演化的轨迹。该书除肯定了明末清初和19世纪传...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思想家,遍注群经。其中《周易大象解》代表了王船山《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孔盂思想多有继承发展,从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留下了丰富的记录。研究楚辞、汉赋中所见楚人的巫风,对我们了解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一)单称“神”,达70例,详见注①。(二)单称“鬼”,得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②。(三)“神”、“鬼”连称,得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  相似文献   

18.
赵成群 《快乐青春》2009,(10):12-13
顾炎武(1613--1682),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日知录》是顾炎武考察古书有了心得体会,并把那些体会随时写成读书笔记,时间长了,再将那些笔记进行分类整理编成的书。书名出自《论语·子张篇》。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顾炎武取“日知”二字作书名,反映了他深爱学习的志趣。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研究二题陈鸿祥关于《宋安化王祠碑》《宋安化王祠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之子百家撰,编入其自选的《学箕初稿》卷二,附于黄宗羲《南雷集》刊行。据撰者自注,该卷文字起自清康熙丁巳(1665年),则碑文之作,当去此不远,或即在当年。这篇碑文,是为重...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