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就业模式在向“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新的就业模式转变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质量以及如何包装、营销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流动视角分析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利于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性结构矛盾,为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使用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以西部地区作为主体分析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流动问题,将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联系起来,重点讨论两类毕业生的跨区域就业流动,即西部生源到中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和中东部生源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研究发现,毕业生确定单位的签约率存在东高西低的趋势。西部地区属于人才净流出区域,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绝对数差距逐年拉大。西部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愿意留在西部工作,西部生源毕业生和在西部就学的毕业生更可能选择留西部就业。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5,(5):91-92
建设中原经济区,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既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又为河南省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新的就业路径。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升毕业生就业水平;通过高校的改革创新,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高校毕业生自身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实施政府、高校以及毕业生有机统一的就业促进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引导为基础,以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品牌带动为抓手,一定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社会上逐渐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就业地区、就业方向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与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地区选择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用t检验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歧视与过度偏好高学历;运用方差分析说明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率,以及到不同性质单位就业,存在明显差异;解释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因素背后的社会、经济与观念等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社会需求与毕业生素质的不匹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自身四个行为主体方面探讨了有效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问卷调查,发现就业地域主要以四川为主、就业单位主要以民企为主、留川就业主要以成都为主等方面就业结构特征,同时发现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专业相关度差异较明显、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为理想、毕业生工作相对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较高、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得到认可。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强化战斗堡垒凝聚力;二是聚焦校企联动,强化就业市场保障力;三是聚焦指导服务,强化就业求职竞争力;四是聚焦队伍建设,强化就业队伍服务力;五是聚焦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导向原动力;六是聚焦数据赋能,强化跟踪调查反馈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面临的新挑战,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应采用一把手负责、两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需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整合各种资源,搭建多个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流,以实现多元化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调查发现,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不乐观、社会认知复杂、就业观念变化显著、就业途径选择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以及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究其原因,师范生的就业心理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因素的影响。鉴于此,要从学生和学校双方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就学生自身而言,一要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合理调适就业心态;就学校教育而言,一要加强就业指导,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上海市大学生就业流向在区域上很不均衡,而且在流向区域内就业单位的分布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以2011上海市大学生的就业数据为样本数据,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因素,选用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在上海市就业对毕业生就业薪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生源毕业生流入量远远大于流出量,非本地生源在上海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及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较高的薪资收入是高校毕业生流向上海市就业的重要原因。分析结果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特点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能够最快地缓解上海市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紧张的就业形势使“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被广泛倡导。然而,现实却是一些大学生盲目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误配”和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这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而且也会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因此,在关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指标的同时,更应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加以关注。但是如何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目前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总结,试图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概念框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结合最新数据分析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从政府、高校、企业和毕业生4个角度总结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成因。通过对政府就业政策、高等教育模式、用人单位招聘观念和毕业生应聘观念的深入研究,提出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加快高校培养体制改革、树立用人单位科学公平的人才观、转变毕业生传统就业观念等缓解辽宁省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前景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出社会、个体、家庭以及学校等各类因素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的影响权重,并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全方位的动态预测及其过程控制,以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毕业生如何合理选择单位,如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实现“人职匹配”的目标。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拓宽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研究视角,为高校就业教育和城市人才工作提供参考。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13名参与者进行研究数据收集,并使用NVIVO软件对之进行分析、编码、形成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城市特质、生活保障、工作条件三方面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其中工作条件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最后,从政府层面给出了城市吸引本科毕业生就业和和学校层面引导本科毕业生恰当选择就业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对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必要,但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定位偏差,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内部化”、购买程序“随意化”、购买标准“模糊化”和购买监管“缺失化”等几个方面。政府购买就业服务行为亟待优化,提倡从构建多元供给格局、明确多方责任关系、完善购买服务流程和引入多方评估机制等多角度来选择优化路径。政府购买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为何购买、向谁购买、购买什么以及如何购买等方面,以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剧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因此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灵活的就业方式.本文分析了高效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状,并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提出了几点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本研究以河南省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毕业生就业意向从就业观念、就业期待和就业心理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存在不理性之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较为明显;专业选择原因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巨大;职业能力培养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高校毕业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反馈以及就业工作的现状,高等学校应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本文从毕业生如何寻找合适的岗位、提高就业率等角度出发 ,对毕业生就业定位、就业心理、材料制作、求职技巧准备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