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玉 《创新》2008,2(4)
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是南宁市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通过对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吸收国内发达城市的经验,提出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思路:首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整个南宁市经济的发展;其次,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推进南宁市贸易、金融的国际化;最后,需要强化国际化意识,明确南宁市国际化的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娟  李树兴  黄旭梅 《创新》2008,2(2):116-120
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南宁市需要大批的专业化技能人才为全市的经济社会服务。但是,目前南宁市的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尚小,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壮大人才整体实力;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建立使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统筹区域资源 合理布局北部湾物流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险峰 《创新》2007,2(2):33-38
南宁市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港和空港等核心资源,以及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发展带来的需求,发展前景广阔。在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中,南宁市必须注重区域合作和港口、通道、空港、口岸等资源的协同整合,注重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相结合,从区域战略的高度出发,系统布局南宁物流网络和节点,把南宁市打造成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4.
魏凤君 《创新》2009,3(8):88-93
随着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加快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航空业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航空业的空前发展将带动临空经济的发展。建设临空经济区,将有利于推动南宁市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战略地位,推进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5.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向群 《创新》2007,1(3):13-17
南宁市正日益成为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区位的优势凸显南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地位。南宁的城市规划将着重突出“中国绿城”的特点,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构建“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并进一步建设成区域性国际城市,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各城市之间的合作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和良好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周英虎 《创新》2009,3(4):90-92
2008年南宁市总体经济运行情况呈现良好的势头。但是具体到每一项经济指标则需要有区别地来看。2008年南宁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是人均GDP指标并不高,财政收入居广西第一但在西部居于中间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推动GDP增长的主力,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收入水平不高。因此,从定位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角度来看,南宁市社会经济发展尚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南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晋华 《创新》2009,3(9):94-96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而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南宁市低碳城市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可从能源结构调整、技术更新、制度建设等方面尝试推进。  相似文献   

8.
王利华  刘曙华 《创新》2012,6(6):113-117,128
人类活动的日益集聚、环境变化的日益剧烈以及生态容量的趋弱,促使新的发展理念出现。生态宜居城市适应了这种发展需求,成为了21世纪全球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南宁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南宁市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的路径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南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同为西部省会城市的西安、昆明、成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这就需要结合地方实际,从运行机制、资金监管、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等软、硬件方面破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泛北部湾物流基地高端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国文 《创新》2007,1(3):33-36
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以及泛北部湾雏形的形成,对活跃广西商贸以及物流现代化发展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目前,南宁市要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流基地发展方向,其物流基地就必须朝国际化、高端化层次递进。  相似文献   

11.
赵廷和 《创新》2007,1(4):106-1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区域块状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强调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南宁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必须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世信 《创新》2007,1(5):119-124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只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个区域经济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广西首府南宁作为承接东盟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先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是,由于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等原因,广西南宁在面临如此好的大机遇面前显得底气不足,面临着挑战。借助中心城市财政强大的聚集效应研究广西中心城市经济特别是省会中心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问题,为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的区域合作经济模式和广西的跨越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桂台经贸合作日益增强,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得到释放。南宁市所拥有的独特区位优势、优惠政策条件、健全产业支撑和良好综合环境,为邕台经贸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宁应该在积极承接台资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加快南宁市区域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具体为明确重点,对接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打造承接载体;用好政策,优化承接环境。  相似文献   

14.
曹丽 《创新》2009,3(2):38-41
近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南宁与越南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方投资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但也存在投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近期看,双方投资合作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并且更多地转向国内投资,以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长期看,双方投资合作将随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双方经济将稳步发展并加速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刘娴 《创新》2008,2(3)
南宁市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结合南宁市现有的条件优势,就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世信  蒙丽珍 《创新》2008,2(1):104-108
金融中心作为金融竞争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已成为展示一国(地区)综合实力或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大西南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既有比较明显的自身优势,又具有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为此,要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服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融平台,凝聚资金、人才和市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前掌握主动,赢得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先机,建构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