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广泛流行于欧美的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是主要派别之一。其现代性的形式表现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蒙太奇技巧、人物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表现技法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并非只有意识流写作,该小说中存在着意识流技巧与现实主义技巧并置,意识流叙述内部呈现"复调"状态等特点,象似性理论为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及其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持。福克纳并非为意识流而使用意识流写作,而是让形式从内容中自然生发,"形神合一"才是作者的最高艺术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是20世纪初出现在西方文坛上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文章主要考察意识流文学步入中国初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一时期,鲁迅作为文化先觉的代表,不仅对意识流理论进行了译介,更是在创作中对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意识流的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自身风格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流派是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英国著名作家雏吉尼亚@伍尔芙凭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和意识流小说文本,成为了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具体分析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其意识流小说,即不同于其它意识流小说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的实践者。在他的作品中能发现很多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写作手法,如:以心理时间来结构作品;自由联想手法的运用;丰富的感官印象描写等等。可贵的是,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与西方意识流小说相比,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主要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人物的意识描写没有完全退缩到人的潜意识之中,而是与外部世界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且,王蒙笔下人物的意识流动受到一定逻辑关系的制约,不似西方意识流那样随意跳跃。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了意识流文学的东方化进程,是意识流文学东方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表面上看它主张表现人物内心意识,与反映外部世界真实的自然主义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意识流小说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索中时,常常会看到意识流小说中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左拉及其自然主义的影响隐蔽而曲折地表现在意识流作品的创作实践中.意识流小说与自然主义文学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思维与艺术主张,但与自然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 ……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是20世纪后期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小说创作方法。它的出现是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结果,受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而产生发展,但又有其中国特色。文章分析中国意识流文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为它是源于西方又异于西方意识流文学的中国特色小说新文体。  相似文献   

8.
周和军 《南都学坛》2010,30(4):53-56
新时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具有革新思想的意识流小说作家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理论主张,在文体样式、艺术技巧上打上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但从思想主题、反映内容上来看,更多地体现出作家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努力。不仅如此,新时期作家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整合和改造,凸显出一种"西体中用,以我为主"的民族化的努力。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从最初的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艺术技巧的借鉴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批判和国民劣根性等问题的探寻和思索,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感觉印象,是现代派文学心理描写技巧之一。它通过纪录人物的瞬间感觉和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心灵,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在意识流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品中,经常看到使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必须找到心理活动过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标志着西方的小说技巧、文学观念、哲学思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乔伊斯最大的成就是为意识流小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早期创作过程中,他运用精神顿悟不带成见、不加评论地描写生活,使读者在《都柏林人》中感受到他与书中描写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感官印象、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得到更广泛地运用,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好像被一个无形的、冷漠超然的创造者创造出来。文章重点探究的是意识流艺术形式与文本主题之间的联系,阐释艺术形式对主题的演绎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特不可融合的文学特色。黑人女性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则用自身的实践经验书写并丰富了西方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写的一部应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本文运用文艺评论家的悲剧理论对该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喧哗与骚动》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从文学史的重修到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从创作到批评,从出版到文学活动,各方面都体现出一种过分推崇所谓"纯文学"、过分关注"闲适"类作品、而将带有一定政治功利性的文学给予抑制和遮蔽的极端化倾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出于对以往政治压制文学的反拨,但矫枉过正;二是将政治这一概念作了狭隘的非科学的理解;三是先锋小说家们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理解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同样狭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福克纳极其善于从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收艺术营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的机制以及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划分等均对福克纳的意识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文学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是一片落寞之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6.
活跃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回族小说家张承志、鄂温克族小说家乌热尔图、藏族小说家阿来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 ,或取得了令人钦羡的丰硕成果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他们各自都具有不同类型的、相当高度的文明基因。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力求达到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文章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心理现实和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作为反映现实的文学形式,在对待客观现实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的文学史在英语国家中不算长,妇女小说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本文介绍澳洲殖民时期的女作家并对妇女小说的出现、妇女作家的写作动机、写作主题以及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着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的特殊经历的王蒙,在新疆伊犁度过了16年的几乎和文化隔绝的生活之后,重新执笔,写下了一系列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意识流小说而受到了文坛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当代文学已经来到了21世纪,对于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文章力图对这一系列作品的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和展望,从而为更加清楚和准确地理解这一系列作品寻找一些线索,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虽然他的文学成就倍受世界文学界的关注,然而在生活视野中,他确实又是一个普普通通、非常个性化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