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爱国诗人、南社领导人柳亚子先生诞辰九十九周年纪念日(5月28日)前夕,陈云同志的爱人于若木同志专程去江苏吴江县黎里镇,瞻仰了柳亚子先生故居。在柳亚子故居,于若木同志详细了解了亚子先生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活动经历,並兴致勃勃地了解了亚子先生生平从事诗歌创作和学术活动的情况。于若木同志在历史文物室内参观时,还久久凝视着当年亚子先生的“磨剑室书斋”中的一副对联:“青兕后身辛弃疾”、“红牙今世柳屯田”。她对陪同的同志说,“我认识亚子先生。”话音刚落,她就怀着追忆的感情,吟诵起亚子先生所作《感事呈毛主席》等诗歌。在参观时,于若木同志还仔细阅览了柳亚子先生生前的一些题词手迹和部分书简,其中包括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去年第一期上的《学习词典叙》(作于一九五一年),和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去年  相似文献   

2.
“陈云的生活方式是十分有规律的。”陈云夫人、营养学家于若木教授说,“陈云的健康状况也一直比较平稳。” 于若木教授说,陈云坚持定时定量就餐,他的膳食是平衡的,主食与副食的比例恰当,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各占一半,蔬菜是中饭和晚饭  相似文献   

3.
正陈云与妻子于若木共育有5名子女,二女儿陈伟华今年68岁,仍满头黑发,步伐矫健。在她的点滴回忆之中,陈云的另一面被呈现出来——作为父亲,他是如何严于治家的?婚礼只花一块钱1938年初,父亲和母亲结婚了。婚礼在中央组织部的一间平房里举行,而婚礼的所有花费只有一块钱。父亲用这一块钱买了花生、瓜子和糖果。事后,消息传开,有些同志见到他,就说你得请客呀,父亲当时手上虽然有点钱,但是他不愿意摆场面,所以就没有请。后来父亲一直是粗茶淡饭,中午两菜一汤,菜谱每周一轮,都是一些家常菜,晚饭常年是青菜豆腐,甚至过春节时也是如此。他每餐必吃光喝净,不剩一粒米一  相似文献   

4.
魏城 《华人时刊》2006,(4):13-16
2006年春节,在伦敦的一辆巴士上,一位黑人妇女对我说:“Gung Hey Fat Choy!”见我一脸诧异,她马上改用英语说: “Are you Chinese?”(你是华人吗?) 我点点头。她这才放心地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春节快乐!) 我们聊了起来。我最终才搞明白,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粤语的“恭喜发财”。我粤语原来基础就不好,再加上她走样的发音,所以没听懂。她告诉我,她是当天下午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学到这句话的:当时广场上正举行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一位华裔主持人用粤语不厌其烦地向广场上的英国人传授这句  相似文献   

5.
张旭 《山西老年》2012,(9):25-25
1936年年底,陈云流鼻血的情况十分严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上安排一个叫于若木的女同志来照顾他。在延安城西山边的一座小四合院里,陈云和于若木认识了。经过了解和感情加深,一根红线悄然地把两个人牵在了一起。1938年的春天,33岁的陈云和20岁的于若木喜结良缘。中央部长级别领导人的婚礼应该怎么办?当时延安正处于困难时期,而两个人又不喜欢铺张。结婚时,新房内四壁皆空,连一床新被子、新床单也没有买。  相似文献   

6.
李英 《社区》2009,(17):50-51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她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说:“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经理说:“抱歉,我们只同中国官方做生意,  相似文献   

7.
教儿学护花     
晓蒂 《可乐》2010,(7):38-39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一瓶“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爸,班里有个女生,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剑南春?她喜欢喝酒?”“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生一起玩,所以就给她取了这个外号——见男就春。” 我心想,亏这些半大小子想得出来。见我不吱声,儿子又自鸣得意:“一开始,男生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见男春’这个外号的。同学说这个外号联想丰富而又含蓄。”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相亲,我拿到照片一看是美女,所以去了。但到了后我才发现,对方本人比照片至少老10岁。我问:“您真是23岁(不自觉地使用了‘您’字)?”她点头。我说:“怎么看着您不像呢?”我要求看她的身份证,被拒绝。她作娇羞状说:“我记性不好,不过那也不是太久前的事情,其  相似文献   

9.
取舍     
子怡曰:“我比你想象的简单。”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比我想象的自信。她说她只是学会了取舍.学会了选择。所以看起来总是比别人幸运。  相似文献   

10.
顽皮的我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女孩。头发自带黄,浓浓的眉毛,单凤眼,高鼻子,小嘴巴,村里人说“:你的头发真黄,长大不用焗油了”。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姐姐像疯子似地哈哈大笑,停都停不住,妈妈过来就问“:你们俩怎么笑个不停?”姐姐说“:我妹妹不会弯大腰,一弯就跌倒,一弯就跌倒,她真笨呀!所以,我和她觉得可笑就笑个不停。”妈妈又说“:哪能让你妹妹自己弯呢,你先把她的腰抱住,然后,让她下去,你再把手松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她自己就会弯大腰了。”妈妈走了。姐姐就按着妈妈说的顺序教给我,到最后我终于学会了弯大腰。现在我报的兴趣班是…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1,(6):17-2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操赛场上,有一位非常特殊的选手,她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用比赛挣得的奖金来挽救她儿子的生命。她就是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她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她说:“:如果我不参加比赛,我的儿子就活不了了。”所以无论她的腿再怎样的肿胀,她的背部受了多重的伤,她都不能停止比赛。她的儿子还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无论吃多少苦,她都必须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2.
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员、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于若木1919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被派送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3月与陈云同志结为革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奶奶叫姜玉芬,我和妹妹有时候叫她“省奶奶”,有时叫她“费奶奶”。为什么一个奶奶有两种称呼呢?这是由她当家理财引起的。奶奶50多岁了,看东西不清楚,经常指鸡为鸭,我和妹妹劝她买副老花镜,她总一笑了之“: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能省几个是几个。”一般家里夏天都用空调或者电扇驱暑,奶奶房里却没有,我再三劝她买个电扇,她都说“:电风扇不如自来风”,果断地拒绝了。奶奶这么节省,我和妹妹就叫她“省奶奶”,可是我和妹妹缺什么了,她就把“省”字抛开,不怕费钱,所以我们又叫“她费奶奶”。这个星期天,我到奶奶家玩儿,奶奶见我来了就问“:…  相似文献   

14.
接口连文,就是要求每个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按照学号把话连续下去,并队真做好记录。 这练习对“说”有个条件:如果超过了规定时间还接不上话,别人可取而代之。 有一次练习,第一位同学说:“星期三晚上,一个穿着得很朴素的姑娘穿过了我们的队伍,走上了礼堂的讲台。”第二位同学略加思考,说:“她是酱酒商店的营业员,三年来一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第三位同学紧接着说:“今天,她接受了我校领导的邀请,特地赶来向大家介绍她的先进事迹”。轮到第四位同学讲话,他站起来搔着头皮,想了片刻,说:“但由于她不大会说话,所以,个别同学在台下窃窃私语。”这  相似文献   

15.
    
有一件事情搁在心里,堵得慌有一天,一个叫凌的女孩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明天我爸爸就要回来了!”她爸爸在深圳打工,很少回家。“你来我家玩好吗?”我摸着她的头问:“想爸爸吗?”她很用力地点点头说:“当然想啦,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我天天都梦见他。爸爸很爱我,每次回来都一直亲我,给我带好多玩具。”接着她开始  相似文献   

16.
夜阑人静,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电话说:“我恨透了我的丈夫。”“您打错电话了。”接电话的教师告诉她。她好像没听见,滔滔不绝地接着说:“我一天到晚照顾小孩,他还以为我在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肯,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鬼相信!”“对不起”教师打断她的话说:“我不认识你。”“你当然不会认识我,”她说:“这些话我能对亲戚朋友讲,搞得满城风雨吗?现在我说出来了,舒服多了,谢谢你。”她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7.
原来是……     
实习快半年了,作为一名小助理,办公室里的电话我可没少接。记得有一次接到一位客户的咨询电话,对方的声音嗲声嗲气的,我一听就觉得是位年纪不大的姑娘。听完“她”的叙述,我便说:“小姐,请稍等,我帮您转接相关业务专员。”说完我按了转接按钮并放下电话。第二次,我又接到了这位“小姐”的电话,“她”似乎也认得我的声音,口气生硬地询问我某某同事在不在,我依然很客气地说:“小姐,某某不在,您方便留下联系方式吗?”“她”犹豫了下,便告诉了我名字和手机,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21日星期三一清早,比尔就唤醒了我。他坐到床边对我说:“报纸上刊登了一些东西,想来应该让你知道。”报上说的是他与白宫一位前实习生有暧昧关系,并说他要求这位年轻女士在被问及此事时不要说真话。 比尔向我解释说,他在两年前结识了一位名叫莫尼卡·莱文斯基的白宫志愿者。他与她闲聊过几次,她在工作上也帮过他几次忙。这种情形我业已经历过十多回了,因为这完全符合比尔的天性。我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所以我不难断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人     
研究人与小装置之间联系的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雪莉·图克尔(Sherry Turkle)认为,移动装置正在产生一种“新型人”。她说,在远距离的、以有线为主的过去,人们是这样想的:“我有某种感觉,所以要打电话。”而现在的年轻人,包括图克尔10来岁的女儿,想法似乎变了:“我想要某种感觉,所以我需要打电话。”她的意思是:很大一部分移动通信都小是需要所致,是派生的,可有可无的。  相似文献   

20.
西班牙有件趣事,扇子“会说话”。西班牙妇女喜欢扇子,但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通过扇子做出各种动作,来表达她们不同的感情。一些不便说出口的话,可以用扇子的不同动作来表白:当打开扇子,把脸的下半部遮起来,这意昧着她在问你:“你喜欢我吗?”或者她在说:“我爱你”。如果一个劲快速扇扇子,那意思是说:“离开我,不然,我丈夫要叫你吃苦头。”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