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考虑一个按订单生产企业,其需求同时取决于价格和提前期。在企业内部,销售部门进行定价决策,生产部门则进行订货和提前期的决策。文中将生产及销售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示成一个Nash博弈模型,并证明了纯策略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此外,提出了一个能够协调生产和销售部门决策的机制。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各参数对部门均衡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不需要运用协调机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同时面临外生性和内生性因素影响的需求不确定环境下,通过建立生产投入、政府激励和企业生产规模的决策模型,在研究企业生产投入的价值表达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生产投入、政府激励与企业生产规模决策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临界值方程、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优政府激励作了分析.并通过模拟赋值对数理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1)灵活的企业可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参考资本化未来生产规模、政府激励现金流、放弃期权价值和需求变化期权价值等对生产规模进行最优化调整;2)当企业单位时间收益流满足一定水平时,存在最优生产规模方程和最优政府激励方程及其相应的阈值方程;3)生产投入、政府激励及企业生产规模之间联系密切,灵活的企业可据此对生产进行动态调整.此外,还与外生性模型作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适应性等.由此,可作为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加强企业生产规模决策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3.
适应市场的综合生产计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产计划工作与产品市场销售决策联系起来,进行联合决策,是制定合理综合生产计划的新途径。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综合生产计划与销售决策模型,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在同时面临外生性和内生性因素影响的需求不确定环境下,通过建立生产投入,政府激励和企业生产规模的决策模型,在研究企业生产投入的价值表达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生产投入,政府激励与企业生产规模决策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临界值方程、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优政府激励作了分析.并通过模拟赋值对数理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1)灵活的企业可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参考资本化未来生产规模、政府激励现金流、放弃期权价值和需求变化期权价值等对生产规模进行最优化调整;2)当企业单位时间收益流满足一定水平时,存在最优生产规模方程和最优政府激励方程及其相应的阈值方程;3)生产投入,政府激励及企业生产规模之间联系密切,灵活的企业可据此对生产进行动态调整.此外,还与外生性模型作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适应性等.由此,可作为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加强企业生产规模决策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类生产函数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价值链的一些本质特征出发,借鉴生产函数的原理与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价值链模型——类生产函数价值链管理,证明了类生产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论述了此模型对企业价值链的管理与优化过程。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过程及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虚拟企业能力资源的综合集成与生产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的虚拟企业是 2 1世纪企业发展的主要竞争模式,论文依照其运作方式,提出了生产决策中对市场需求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资源信息进行集成的一般模型及生产决策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施ERP,首先需针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诊断,明确需求并对问题点进行改善后构筑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尤其对于我国大多数长期处于粗放管理状况的企业而言就显得尤为必要。由于消防车生产属于传统制造行业,但它又有别于一般机械加工、汽车生产等企业特点。ERP系统方案结合企业的业务生产流程,强调精益生产思想在ERP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生产组织流程不顺、信息不通畅、经营活动以完成任务为唯一目标,以批量计划产品为主的现状和弊端。实现从客户到生产、库存、销售和成本核算等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降低原材料库存和产品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柔性和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横向并购初期固位策略销售服务网络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眼于当今世界企业经营领域的前沿,对企业横向购并初期的销售服务网络的集成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固定位置策略建立了优化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与计算复杂性。同时,本文以合并后5个销售服务中心30个客户为背景,给出了算法的仿真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递阶生产系统投入产出模型,在针对具有"产品链"特点的具体应用背景给以"个性化"处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知识推理进行企业"最佳"销售结构分析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锦纶厂企业潜力的挖掘分析,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徐志刚 《经营管理者》2013,(22):115-115
精益生产的理念日益受到关注,某企业借鉴经验对其生产流程进行精益优化,并评价了优化的效果,以此为案例,探讨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外债规模与结构最优控制的目标及对约束条件的确定,进而建立了优化外债规模与结构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并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实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得到了我国外债最优的规模与结构及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排放交易(配额与交易,cap-and-trade)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深圳已经开始正式运行了国内第一个强制碳交易市场。但是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排放交易与生产优化方向结合的研究不多;文献[1]是国内在考虑排放许可交易的生产优化方向上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文献是其研究的拓展,其模型和分析比较独特,但其中有些研究似乎还可以深入。本文在其基础上做了些补充、改进,如:将最优收益的结果简化、得到了新的优化结果、进行了相关结果分析和比较、以及灵敏度定性分析等;新结果似乎更能体现原研究中最优净化水平、产量、收益间的关系,还能直观的体现给定配额在最优收益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分析,本文的结果和分析也从侧面揭示了“政府配额”管理思路的隐患。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较方便的推广到其多期生产优化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13.
We develop and evaluate a modeling approach for making periodic review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decisions for a supply chain in the processed food industry. The supply chain faces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multiple products, multiple warehouses, production constraints, high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limited storage at the production facility. This problem is motivated by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at Amy's Kitchen, one of the leading producers of natural and organic fo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develop an enhanced myopic two‐stage approach for this problem. The first stage determines the production plan and uses a heuristic, and the second stage determines the warehouse allocation plan and uses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odel. This two‐stage approach is repeated every period and incorporates look‐ahead features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in future periods. We validate our model using actual data from one factory at Amy's Kitchen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model to that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We find that our model significantly reduces both inventory levels and stockouts relative to those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In addition, we identify a lower bound on the total costs for all fea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nd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odel against this lower bound. We perform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some key parameters and assumptions of our model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集成是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以整个供应链系统为对象,通过优化供应链上各种资源,使供应链整体效应达到最优,降低局部生产决策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然而,由于集成供应链系统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集成供应链系统局部生产决策的复杂性导致集成建模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成果还难以实现集成供应链整体协调,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局部生产决策对整个集成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集成建模,并通过相空间重构确定系统的关联维数和计算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来界定集成供应链系统混沌特性,为研究供应链集成的复杂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有限时域内对变质产品同时安排生产计划和制定定价策略的问题。有限时域被划分成同等长度的多个周期,产品以固定的生产率间歇生产,并以固定的速率发生变质。需求同时依赖于时间和产品价格,在每个周期内都允许缺货且短缺量部分延迟订购。目的是要寻求一个使有限时域内系统的平均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在算例中,分别讨论了需求随时间增大和减小两种不同的需求模式,采用Box复合算法,通过数值计算求得相应的最优生产计划和定价策略。分析表明:对于成长期或销售季初的产品,系统应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方式;而对于衰退期或销售季末的产品,应采用“大批量小批次”的生产方式。此外,不同类型的产品在不同需求模式下的定价策略有所不同:对于有限时域较短或变质率较高的产品,处于衰退期或销售季末的定价要低于成长期或销售季初的定价;相反,对于有限时域相对较长或变质率较低的产品,在衰退期或销售季末的最优定价要高于在成长期或销售季初的定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新产品上市过程中的分销密度的动态诊断问题,旨在识别分销密度是否偏离最优的动态演化路径,进而帮助厂商获取最大化的新产品利润。从控制理论模型构建的角度出发,分销密度被视为控制变量,新产品销售量被视为状态变量,并基于泛函极值的动态规划方法,推导了分销密度的最优路径解。然后,以两组家电新产品的市场销售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应用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分销密度最优路径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制造商的销售利润,而且其形态会随着参数取值的差异,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分销密度导数对销售量的影响系数不断增大时,分销密度的最优路径会逐步收敛到一条直线。所以,在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下,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出分销密度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为制造商的新产品分销密度规划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尽管再制造可以重新获得产品的附加价值,但是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厂商在各期应该采用何种生产策略?本文选取单一制造厂商,首先讨论无偏好市场下两期再制造最优生产策略,建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优化模型;然后给出了再制造成本节约临界值,以便厂商在不同的再制造成本区域内采取合适的价格和产量决策策略;进而将模型拓展,研究无限期的最优产量和定价策略。由于不同产品的再制造成本节约s的比例并不相同,本文通过优化所得的结论进行数据模拟,研究产品回收率和降级率对s*的影响,s对厂商的产量、定价决策及利润的影响,进而分析降级率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为厂商制定产品设计、生产和回收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De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is a fact in the modern business world accompanied by extensive research that looks into its consequences for overall firm profits. We study the interactions of decentralized marketing and operations divisions in a corporation and explore their impact on overall firm profits in the case with and without coordination of the two decentralized units. We assume that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ice that influences the demand (sales), and the operations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rate. We allow for backlogging over time. We model the interdependence involving marketing and operations decisions as a non‐cooperative differential game, with the two divisions as strategically interacting players. We find that, without coordination, strategic interactions of marketing and production result in inefficiencies that can quantitatively be substantial. Next, we introduce a dynamic transfer pricing scheme as a coordination device and evaluate if it establishes efficient (first best and fully coordinated) outcomes. We show that if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play a game with pre‐commitment strategies, there exists a dynamic transfer price that efficiently (fully) coordinates de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and hence results in Pareto‐efficient company profits. If the two decentralized divisions play a game without pre‐commitment, dynamic transfer prices can partially coordinate de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but fail to fully eliminate overall inefficiencies arising from strategic interactions among decentralized divisions.  相似文献   

19.
在供应商产能有限的背景下,研究供应商的最优分配策略和双渠道分销的问题。根据期望利润最大化建立供应商渠道分配模型,依据纳什均衡确定供应商的最优定价、最优产能和最优分销策略。结果表明,在双渠道策略的情况下,供应商应该优先满足销售企业的销售量。若供应链的销售量恰好得到满足,供应商应该按最优产能生产。供应商的渠道选择与供应商产能、供应链各节点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成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