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人类知识可靠性来源问题的研究,传统认识论总是有否定“形而上学”、否定宗教,甚至否定哲学的倾向,致使人类逐渐丧失了精神家园和道德根基,社会物欲横流。用现象学的方法分析“理性”和“经验”,认为“神秘体验(非理性经验)也是人类获取可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便消解了理性和非理性、科学和宗教的尖锐对立,从而展现了人类文化为什么会是一个理性文化和神秘主义文化共生并进格局的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2.
"两极相联"是马克思对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相接触的譬喻。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于16世纪西传欧洲之后,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回应,中西思想文化发生了实质性的交汇,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形成了两大精神动力,不仅促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形成,而且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中西哲学名异实同,中国哲学原则被纳入并渗透于欧洲形而上学体系和思维形式,尤其是自然神论、有机论哲学、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等范畴之中,影响了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等欧洲主流哲学家。挖掘和研究这一史实不仅有助于还原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文化所作的贡献,也有益于开显当代中西方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这里说的是哲学,也就是理性的文化.从理性文化中,提炼出科学的、共同的价值观,是我公司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大潜能. 一、人性论人的本性是好的,至少是中性的;恶是派生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受到挫折引起的. 在生物进化的队伍中,人有高于一切动物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 人的需要有层次结构,从大结构上分,基本是两种: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精神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的灵魂和核心,则是高踞于社会意识形态宝殿之上的哲学思想。古希腊罗马哲学,表现了人类对宗教神话及各种迷信思想的觉醒与超越,它以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引导着整个社会积极追求大自然的奥秘和人类自身的复杂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宏伟壮观的理论大厦,其所显示的,正是这个历史时代理性的,科学的,世俗的,自由的,积极进取的伟大精神。但是,仅仅几百年之后,在这块文明的土地上,基督教神学却被奉为独尊,信仰代替了理性,宗教代替了科学,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摧残殆尽,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与愚昧的时代。那么,具有高度理论思维水平的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如何坠入宗教神学中去的呢!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希腊和罗马人为什么会那么顺从地接受宗教的统治呢?这是个艰深而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从古迄今,科学与哲学相互关系的演变依次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科学与哲学是理论思维的两个维度.同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一样,科学与哲学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发展中,它常常以知识观念、意识形态的形式标志和见证着科学与哲学、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而科学与哲学、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则是真(纯粹理性)、善(实践理性)、美(艺术理性)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05,18(1):46-48
理性和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两大要素,在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虽然理性的科学精神占了主导,但整个西方哲学始终运动在理性和信仰交织的精神网络上,尤其是中世纪哲学,理性与信仰的交融与调和孕育出的中世纪哲学,它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道。对于欧洲中世纪哲学探析和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这是现代西方哲学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论证。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新实用主义者乃至海德格尔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义标准,并用以界定意义与无意义的界限。各派哲学在区分意义与无意义和批判形而上学无意义的不同观点中,显示出现代哲学的一个共同趋向,这就是主体性原则和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维特根斯坦绝非偶然地说过“唯我论是正确的”。在胡塞尔看来,这种对意义的限定就是对理性的限定,这是一种狭隘的实践态度或自然态度的理性原则,是一种片面的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它也正是欧洲哲学,科学乃至整个欧洲文明危机的真正根源。因此,弄清意义与无意义这对关键性的范畴不仅是理解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关系的枢纽,而且是对隐蔽的人类理性信念的揭示,从而也是对当代人类文化的一种总体批判。  相似文献   

9.
韩璞  陈涛 《天府新论》1994,(6):57-60,72
理解与解释:主体视界与传统韩璞,陈涛文艺复兴以降,人类理性在科学、哲学、史学和法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类理性的弘扬与申张,使理性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理性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更...  相似文献   

10.
完全受制于理论理性而失去实践理性反思和建构的人类存在和生活是极其危险的,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接续和复兴了久已存在而又隐而不显的实践哲学传统,颠覆了哲学只是知识性的理论哲学主流形态看法,在解释学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作为存在意义之诉求的与理论哲学平行的实践哲学形态。本文以一种理论史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实践哲学传统之失落与重新接续历程,描述和探讨了当代实践哲学之复兴潮流,更重要的是明确指明了正是伽达默尔完成了解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实践哲学的伟大复兴,确立了实践哲学的当代地位,重新呼吁和奠定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实践理性基础,也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哲学本身的传统理解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