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嘉兴海宁市春苗工作室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孤残儿童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除了海宁市福利院的这些孤残儿童,海宁市尚有几十个孤儿分散在亲戚家中生活,为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现状,我们逐户进行了走访,发现他们的需求. 经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散居孤儿失去父母的原因各式各样,成为孤儿的时间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世、舆论的关注都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基于此,春苗工作室以“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项目为载体,对全市的散居孤儿在生活、学习、沟通交流、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海宁市春苗社会工作室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孤残儿童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2012年,社工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了“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项目,并将海宁市26位社会散居孤儿也纳入了服务范围。社工对19位居住在海宁的孤儿进行了入户探访。通过探访,社工发现他们的生活基本都得到了保障,但有的儿童存在心理障碍、社会融入性差等问题,其中个别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很不理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社工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几位孤儿进行了个案介入,期望通过社工的专业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欲和兴趣,帮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孤残儿童的收养主要依靠政府兴办的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大趋势下,让孤残儿童回归家庭的家庭寄养方式逐渐显露出优势,是孤残儿童养育方式更加人性化的进步. 广东省中山市儿童福利院有孤残儿童约600人,其中200多名是有寄养需求的孩子,大部分是中轻度残疾,包括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有轻微智障等生活能够自理的孩子,其中近150名儿童已委托在家庭中养育.2009年开始,中山市儿童福利院与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寄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希望通过社工的介入,在家长照顾技巧、亲子关系、寄养儿童成长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引导寄养家庭家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和感情投入,让孩子在重新组建的家庭环境中能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是孤儿发展型福利中的薄弱环节,关系到其能否摆脱福利依赖,实现自立自强。同时,大龄孤儿长期滞留孤儿院引起福利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亟待解决。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注重挖掘大龄孤儿潜在能力和优势,在救助主体和救助客体分工协作的条件下达成一种良好的救助循环,实现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理念的转变,同时构建个体主动增能和外力推动增能相互补充的合理救助结构。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教育机构的引导作用,促使孤儿福利向青年乃至成年阶段延伸。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对于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艾滋孤儿家族抚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部分贫困地区出现了“地下卖血”现象,受此影响感染艾滋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艾滋孤儿也随之增加。根据国务院防艾办2006年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艾滋病致孤儿童已有8644个。而艾滋孤儿人数也将随着艾滋病人死亡数量的上升而增加。湖北省均川镇自1998年首例艾滋病人死亡以来。截至目前,艾滋孤儿总数达140余人。艾滋孤儿在人生历程中将经历严重危机,如家庭结构缺失、经济贫困、缺乏心灵上的关爱等等。为了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最重要的手段是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科学的抚育。合理科学的抚育有利于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地成长。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均川镇艾滋病家庭的实证调查,全面分析家族抚育模式的运行条件及运行效果,证实该抚育模式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孤儿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与关爱,这些关爱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对于孤儿院里的孩子来说,由于成长的环境以及他们生命中不幸的起点,他们对于外界以各种形式所呈现的关爱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而这些心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力。不恰当的社会关爱也许事与愿违,对孤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城市城乡二元发展带来的遗留问题,其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扩大,相关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象。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除了关系着他们的机体发育成长外,还决定着他们后期的品性形成及知识积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关爱,所以,为了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好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介入工作尤为重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梳理其教育、生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孤儿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孤儿登记排查行动统计.全国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其中农村户口的孤儿占总数的86.3%。也是从2005年起。中国孤儿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孤儿救助渐渐地从以前偏重生活和替代性养护救助扩展到生活、养护、教育、医疗、心理等全方位的救助。但是,对于孤儿的教育救助因为受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阶段的限制,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教育界学术研究关注、忽视教育本质、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救助模式缺乏教育学视域内评价维度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救助对于孤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亟待学界尤其是教育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日,由无锡市锡山区民政局与乐助社工事务所共同实施的“困境儿童援助项目”在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获实施类项目金奖。该项目是在保障困境儿童物质救助的基础上,从学业、心理、社会融入等六方面人手,协助孤儿逐步修复与自我、同辈群体、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各系统间的适应问题,满足孤儿物质、精神、心理抚慰及成长需求。该项目自2010年7月实施以来,累计对锡山区72名孤儿进行个案辅导2000多次、团体活动50多次,先后开展了“手拉手与幸福同行爱心夏令营活动”、“锡山杯百名儿童大型公益绘画比赛”、“幸福之路未来之桥·锡山爱心圆梦晚会”等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孤残儿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群体。孤残儿童在儿童福利院的生活如何,他们在生活中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他们应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何准备,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孤残儿童的命运,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将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呼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童提供服务,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激发其潜能。  相似文献   

11.
流浪儿童作为特殊救助群体,每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儿童阶段正是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是发展道德价值判断和人格独立的关键时期,但这些长期流浪的儿童,大多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如吸烟、赌博、打架、偷盗、吸毒等),经受过各种伤害,心理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心。  相似文献   

12.
杨学伟 《现代交际》2014,(12):135-136
青少年孤儿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之一,大多数孤儿处在一个相对松散的教育管理环境之中,其人际关系、自身成长、自尊、自信等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便成为孤儿成长的重要内容。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决策者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由北京时代华语联合江苏文艺出版社共同推出.与此前同一题材的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不同的是,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由留守儿童自己撰写的反映其真实生活的作品,共收录了220篇日记、21幅表达内心渴望的画、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作者是贵州省安龙县26个平均年龄为9岁的留守孩子. 他们不是中国留守儿童之痛的旁观者、俯瞰者、恻隐者,他们是当事人、亲历者,因此,无论对于社会上关爱留守儿童的大众或者是教育机构,抑或是政府机关,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直面、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前,美国人贝天牧带着妻子潘姆拉来到中国,从收养一个孤儿到创办一个收养中心,为中国孤残儿童建起了一个家园。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童福利机构——重庆市孤残儿童爱心庄园一期正式开园.这座按照国内一流标准精心设计建造的爱心庄园,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成孤残儿童生活有所依、学习有所托、能力有所长的快乐成长天堂.目前,500余名孤残儿童就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孤残儿童因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背景,有不同于其他儿童的心理特点,如孤独、自卑、缺乏安全感、适应性差等.如果缺乏专业、精心的照顾服务,他们的特殊心理状况和个性需求就容易被忽视,其健康成长会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孤儿救助已从以前偏重生活和替代性养护救助扩展到生活,养护,教育,医疗,心理等全方位的救助。但因受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孤儿教育救助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教育界学术研究关注,忽视教育本质。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救助模式缺乏教育学视域内评价维度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救助对于孤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亟待学界尤其是教育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期接连发生的与救助相关的新闻事件,把一个曾被我们忽略的群体——流浪儿童推到了眼前.有数据显示,我国民政部门每年救助流浪儿童约10万人,而实际上,这一群体的数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面对日益庞大的救助需求,如何突破政府包揽的旧有救助模式,激发、释放民间"协同"之力量,是当前社会管理的新考题.在福建,泉州首先破题,泉州市救助站与NGO(非政府组织)合作,走出了一条流浪儿童救助的新路子.近日,我们走进了这家民间救助机构——泉州市泉源少几培育之家(下称泉源).  相似文献   

18.
非常声音     
这次地震产生了“三孤”,即孤儿、孤老和孤残人员。现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要摸清楚“三孤”人员的情况。目前,这些人员还和受灾群众混杂在一起,要把他们的身份确认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4位“三孤”人员,其中包括70多名孤儿和40多名孤残老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地震灾害造成的诸多问题中,“三孤”问题——即孤老、孤残、孤儿的赡养是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但是,从近期媒体的相关报道看,与此相关的话题似乎更多地是在谈论学校的重建和孤儿的养育。当然,灾区的孩子,尤其是失去双亲的孤儿,是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14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在水立方举行了"牵手玉树儿童共筑爱的家园——4·14玉树地震两周年纪念"活动.中华儿慈会理事长魏久明,常务副秘书长王林,青年舞蹈家、玉树天使艺术团团长刘岩,在京读书的64名玉树儿童,认养助养玉树儿童的爱心家庭、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3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中华儿慈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主要对孤儿、流浪儿等有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开展生存、医疗、成长等方面的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