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刘军 《学习与探索》2001,(4):108-110
《穆天子传》作者疑为周穆王同时或稍后的史官.其所记"多夸言寡实",绝非信史,而是主要以虚构手法写成的文学作品.《穆天子传》塑造了一个积极从事和平外交活动的周天子形象,表达了西周时期人民热爱和平、希望各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左福生  陈忻 《浙江学刊》2015,(2):113-122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单篇作品外,有个人全部诗篇、阶段性诗篇、组诗、唱和诗、汇刻诗等多种内容,形成大小规模不等的石刻形态,个别诗人作品还出现多次刻石的重刻现象。宋人刻诗选诗有特定的依据和标准,即考虑诗人因素,也关注作品质量,一般会受地缘、人际、审美等诸因素影响而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3.
“浙江”原是江名,后来演变成为省名。它出现于秦汉以前,初见于战国时纪录成文的《山海经》,次见于西汉的《史记》及东汉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祭大禹,“至钱唐(今杭州),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越绝书·记地传》:“勾践与吴战于浙江之上。”《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勾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军阵固陵”(固陵后改西陵,即今萧山西兴)。文中提到的浙江即今之钱塘江,尚不是政区的名称。钱塘江古称浙江,据《方舆胜览》说:“浙江,取其曲折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又说:“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读史方舆纪要》引卢肇的话也说:“浙者,折也。取潮水出海屈折倒流也。”三说雷同,都和江道曲折有关,折加水为“浙”,故浙江又有“之江”、“曲江”等别称。  相似文献   

4.
<正> (一)《山海经》其书陶渊明诗:“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诗所说的《周王传》为今尚行世的汲塚古文之一《穆天子传》,至于“山海图”,则为《山海经》及其图谱。《山海经》一书行世极久,其纪事之时间跨度甚大,下及战国,上限远过于《尚书》。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歆(一名秀)《上山海经表》说: “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  相似文献   

5.
昭穆制度习见于古代文献。若指墓葬,便如《周礼·春官·家人》所云:“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若指宗庙,便如《礼记·王制》所言:“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若指祭扫,便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成在而不失其伦。”要之,所谓昭穆制度,系指古人祖先墓葬的次序、宗庙的顺序和祭祖中族人位置的排列均须分为“父昭子穆”两列,父子异辈异行,祖孙…  相似文献   

6.
王洪涛 《社科纵横》2002,17(4):53-55
《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中唯一得以完整流传的古籍 ,对于它的性质 ,千百年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对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把研究的情况 ,略分为四个时期 ,六种类型。重点对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果稍作述评 ,以求能对《穆天子传》的研究有点贡献  相似文献   

7.
万恭是明代中后期的江西籍官员,生前著述丰富.其中文集,即《洞阳子集》,收藏于日本、英国、中国的各大图书馆;奏议,即《京营奏议》《漕河奏议》《三关奏议》三种,今皆佚,然有关三关和漕河的数篇奏议被《明经世文编》等文献所辑录;此外,雍正《江西通志》《江西诗徵》等文献辑录有万恭的地方志、诗文、书信等.这些著述对于历史研究与文献考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这里是一幅石刻拓片的照片,字迹清晰可见:“敕持节宣劳  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石刻是唐代遗物,发现于旅顺黄金山,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它反映了这样一段史实: 公元六一八年,唐朝建立。世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  诸部纷纷归附。公元六九八年,  的一部──粟末  首领大祚荣,以牡丹江上游为中心,统一除黑水部以外的  诸部,建立“震国”,首府在“旧国”(今吉林敦化附近)。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以大祚荣所辖地区为忽汗州,任命郎将崔忻为“敕持节宣劳  使”,前往“旧国”,册封大祚荣为忽汗州…  相似文献   

9.
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尔城为今黑龙江省境内第三大古城。近三十年来,随绰尔城内外及地面上下出土文物日丰,以文献与考古互证的方法,探索绰尔城沿革之谜者,日增其人。兹以时间先后为序,胪列诸家之说于后。 有清一代称塔子城为“绰尔城”,全不知其为何代何城,事载《清一统志》及张穆 《蒙古游牧记》。本世纪三十年代金毓黻先生推测其或许为金代新泰州(即辽长春州),语见所著《东北通史》①。五十年代罗继祖先生撰《跋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出土辽大安残刻》一文。指出因有“大安刻石之出土”,“可证泰来县在辽时为泰州辖境”②。由于受到前辈学者的启发,参以数度往绰…  相似文献   

10.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雁荡山》一文,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对后世影响较大。它的全文不到四百字,是一则简明扼要的笔记小品,除了描述雁荡山的历史、山景以外,还谈了作者对山峰形成的见解。沈括说:“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诸谷中,自岭外观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其原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沈括的这个观察结论,在自然科学史上是一种创见;他指出的“原理”,就是后来地质学上所说的“流水侵蚀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沈括的见解虽然比较粗糙,但比号称“近代地质学之父”的英国人郝登在1788年发表的《地球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主张,要早六百多年。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雁荡山》一文瑕瑜互见,是非混杂,其中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叙述,错误不少。引用该文者,对错误之处往往不加订正,以讹传讹。近几年来,《雁荡山》还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注解中  相似文献   

11.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舟车闻见录》的版本有清抄本两种,至1948年才有上海合众图书馆石印本.《舟车闻见录》内容博杂,涉及朝章国故、部族属国、人物传记、庙宇器物、草木鸟兽等;价值丰富,表现在反映国政民情、记录草木名物、印证思想行迹、辑存史料文献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茅”解     
<正> 今言竞赛,言考试,言工作成绩及产品质量等等,誉其优胜者或先进者每曰“名列前茅”。然则,“前茅”何物,言者未必皆了了。考,“前茅”一辞,始见于《左传》。《左传》载: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楚伐郑,郑求救于晋。晋救郑,军次黄河北岸,闻郑已求和服楚,元帅荀林父“欲还”,而副帅先縠不肯。上军帅随令赞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先秦时期数词组合方式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并结合其他方面断代的条件和标准,本文论证了《逸周书·世俘解》是武王克商后不久的作品;今文《尚书》、《仪礼》经文、《春秋》、《周礼》等是战国前期之前的作品;《周易·系辞》、《穆天子传》等是战国早期至中期的作品。其他有争议的作品中《左传》、《国语》应是战国中期的作品;银雀山竹简《吴问》应是战国晚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于2003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4月上市。这是2004年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事件。此书公布了四种战国楚竹书,即《周易》、《中弓》(一般写作《仲弓》)、《亘先》(一般写作《恒先》)和《彭祖》。其中《周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部《周易》,意义重大;《仲弓》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仲弓的对话;《恒先》是一篇有关道家宇宙论的文献;《彭祖》以耈老问道于彭祖的形式写成,主题为养生。四篇之中,最具有哲学意味而引起较广泛讨论的是《周易》和《恒先》。另外,上博简第一、二册以及…  相似文献   

15.
刘平中 《唐都学刊》2012,28(3):67-73
《函海》是与《汉魏丛书》《津逮秘书》《知不足斋丛书》“共列为四部”的清代著名私刻丛书。《函海》并非成于一时一地,亦非成于李调元一人之手,其版本源流复杂,一书多至八版,累计收书二百二十余种,千余卷,号称“天下奇书”。该书所刻皆白汉而明诸人著述未见之书,有功于《永乐大典》一书之流布,有补于《四库全书》遗珠之憾;专刻蜀中耆旧著述特别是明升庵未见书及己著书,有助于巴蜀典籍文献传承、蜀学文脉之延续。  相似文献   

16.
邹春秀 《求是学刊》2012,39(3):110-115
清人李祖陶的《元遗山文选》是其所编《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之第一家,也是第一部元好问文选.该书继承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之编选标准特色,首次对元好问文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和点评,使后人得窥元好问文的概貌,意义重大.该书所选篇目约为元好问文的三分之一,在兼顾各种文体的同时,倾向于采录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对所选篇目皆予以评点,条目众多,长短不一.评点内容丰富,而以论人论世、谈诗论文者为多.  相似文献   

17.
《礼运》和《大学》皆出自《礼记》。一般认为《礼记》乃是自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著作的资料汇编。《礼运》、《大学》皆为《礼记》之重要篇章。《礼运》提出大同和小康的政治理想,并立足于“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提出其治国方略,强调礼的作用和礼以仁义为本。《大学》则阐明于此“为家”社会中的治学次第,要求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此两文表现了孔盂之学的发展,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魏宏远 《学术交流》2012,(5):185-188
《凤洲笔记》虽名为"笔记"实为王世贞早年诗文之"削稿",即弃稿。此书有三种版本,书中内容在后来王世贞所编刻的《弇州四部稿》等书中多有收录,但部分作品已做较大修改,然而此书的刊印是否为王世贞所知?颇令人费解。此外,此书编校者黃美中的籍贯也令人生疑,原因是在明代可查出"江夏"、"海虞"、"南靖"三个黃美中,那么编校此书者应为哪一个?《凤洲笔记》卷五收有《南丰先生集序》一文,该文与王世贞后来的思想差异较大,那么此文是否为王世贞所撰?目前《凤洲笔记》令人生疑之处尚多,但不可否认其仍是了解王世贞早年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缪荃孙所辑《辽文存》卷一收载一首《鼓吹曲无射宫》,陈述先生以《鼓吹曲》为题录入《全辽文》,其词如下: “五年一巡狩。仙仗到人间。问稼穑艰难。苍生洗眼。秋光里。今日见天颜。金戈玉斧临香火。驰道六龙闲。歌谣到处皆相似。天子寿南山。”缪氏曾于词后注道:“金《乐志》云,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京,所用鼓吹导引仍辽旧。”陈述先生据此注而推断说:“是此曲乃辽曲也。”但是这首词作《辽史》不载,宋辽金时代的文献也没有称其为辽代作品的,因而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中岩圆月为五山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诗慕杜甫,多忧国忧民、愤世嫉俗之作,表现出浓郁的儒家诗学观;其文《中正子》、《上建武天子表》等深受孔孟、程朱以及隋末哲学家王通等人的影响,表现出儒家的仁义、中正、诚明等核心理念及其价值观。同时,作者努力把它运用到变革社会现实的实践中,为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