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6,(8):104-107
甲午战争后,在朝鲜出现了日俄争夺的局面,相继发生了乙未事变和俄馆播迁等重大事件。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对朝鲜的认识,并为日本"改革"朝鲜积极地出谋划策。乙未事变发生后,其极力为日本在事件中的罪行进行辩解,并劝说日本贷款给朝鲜,希望以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朝鲜的目的。俄馆播迁的发生则使俄国在朝势力进一步膨胀,面对这种形势其主张由此前日本单独"改革"朝鲜转变为可以同其他国家共同进行,并暗示日本不会放弃既定的朝鲜政略。此后,为达到缓和日朝关系、增强日本在朝影响力的目的,其又提出了向朝鲜移居日本人的"移民论"。这一时期,福泽谕吉的朝鲜观几乎自觉地追随了日本的对朝政策,对朝鲜表现出极端的蔑视。  相似文献   

2.
董顺擘 《社科纵横》2014,(7):107-109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面对国外舆论的批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日本报纸为日军暴行进行掩盖与辩解。此时,福泽谕吉完全追随了日本的对外政策,在自己创办的《时事新报》上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其掩盖与辩解既体现了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也说明了其在甲午战争前所主张的"文野之战"是掩盖日本侵略中国与朝鲜本质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7):114-116
甲午战争后,福泽谕吉对德国强占胶州湾和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事件进行了评论。对于德国强占胶州湾,福泽认为这完全是弱肉强食的国际交往的现实造成的,日本为了所谓"台湾的治安"也应"租借"福建。对于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福泽在对日本军人的"勇敢作战"大加赞美的同时,认为中国人的"无知无谋"是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将责任完全推给了清政府。福泽对这两次事件的评论大体上追随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并仍然试图以文明开化论为借口使日本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正当化。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3):127-129
防谷令事件(1889-1893)是朝鲜甲申政变后日朝之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期间,福泽谕吉阐述了其对该事件以及日本对朝政策的看法。事件解决前,福泽谕吉对甲申政变以来日本"因循姑息"的对朝政策提出了批评,希望政府制定"增进"两国感情、"促进"贸易的长期政策。事件解决后,为改善日朝关系福泽谕吉向政府提出"向朝鲜移民"的建议,并以"医生医治病人"来为事件中所采取的"文明流"外交惯例之外的"笔法"进行辩解。从最初对日本对朝政策的不满到事件解决后对其的建议、赞许以及为其强硬政策而寻找借口,这些都表现出福泽谕吉对朝鲜的强硬态度。  相似文献   

5.
刘焕明  周彦 《学习与探索》2005,14(1):160-163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吞并朝鲜,进而最终独占“满洲”的重要战略基地的旅顺和大连。战争结果虽如愿以偿,但竟因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不得不还辽于清政府;同时,俄国又插足朝鲜,严重威胁着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甲午战争的主要目标并未实现。于是日本于甲午战争十年后,为了再次实现其“大陆政策”既定的侵略目标,通过战争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中夺回了辽东半岛,巩固了其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并获得了“南满”铁路的占有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6.
辛哲男 《日本学刊》2008,(1):116-120
为了把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十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两次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日清战争(我国称作"甲午战争"--编者注)的目的是在侵略朝鲜方面夺取主动权,而1905年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日俄战争的目的在于独占朝鲜.  相似文献   

7.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臧世俊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启蒙著作,在唤醒日本国民砸碎旧的封建制度枷锁和向欧美资本主义学习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渐渐形成了“脱亚”思想,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5):120-126
福泽谕吉受日本历史上神功皇后征服朝鲜的传说以及丰臣秀吉征伐朝鲜的实例与西方殖民主义文明观的影响,在最初的论著中已表现出对朝鲜的蔑视。壬午兵变时期,福泽基于对朝鲜的充分了解,一直强调使用武力的重要性,表现出希望日本政府武力解决兵变的强硬论。兵变后,福泽对日本政府在日朝签订的《济物浦条约》中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的同时,再次强调在日朝关系中要具备强大武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醒日本政府防止清政府对朝鲜的"教唆",并希望日本政府返还朝鲜的赔款来改善日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积极倡导资产阶级的"文明开化",反对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封  相似文献   

11.
吴丽华  邢丽雅  周彦 《学术交流》2003,60(4):144-146
甲午战争期间 ,日本财界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形成了向中国和朝鲜寻求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市场的对外经济扩张思想。为此 ,他们不遗余力地制造外扩舆论 ,鼓动和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以“满铁”及附属地为中心开始“经营”中国东北,为了继续推进其“大陆政策”和达到吞并东北的目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民族众中推行了“皇民化”政策。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民众中推行的“皇民化”政策的险恶用心在于利用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众的“特殊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扩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3.
日本当代右翼思潮是其近代外扩思潮的继续和变型.无论是近代的外扩思潮还是当代的右翼思潮,其基本内容都是围绕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至二战结束时的70余年间所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言的.二战后,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右翼势力得以复活,新右翼势力不断滋生,从而形成了一股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思潮,可称之为当代的右翼思潮.如果说,近代外扩思潮的核心是"侵略有理论",那么,当代右翼思潮的核心则是"侵略有功论".  相似文献   

14.
尹铉哲  唐烈 《社科纵横》2014,(9):147-150
张作霖时期的奉系军阀对日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日关系的重要阶段。甚至可以说张作霖时期的对日关系发展状况决定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而非中国的其他地区。在这个阶段张作霖与日本其实形成的是一种互相利用的"互惠互利"关系。双方在这一时期即在合作当中存在矛盾,又有矛盾冲突当中存在合作关系。一般以第二次直奉战争为界限,前期是合作大于矛盾,后期是矛盾大于合作。史学界一般对这一时期张作霖的对日政策评价为具有两面性。众所周知,日本于《乙巳条约》签订之后把朝鲜变为自己的"保护国",1970年又打着"保护"间岛地区朝鲜人的幌子,在间岛地区没立了非法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将势力深入到了地理位置重要且物产丰富的间岛地区。东北朝鲜人以及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保护"政策成为日本侵略东北的一枚重要棋子与此相对应,奉系军阀对东北朝鲜人的政策则成为其对日政策的一个缩影。《三矢协定》1的签订,标志着奉系军阀对东北朝鲜人的态度从"温和"转向"强硬"。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日本为对外FDI大国、对内FDI小国。然而,东日本大地震加快了日本经济国际化步伐,其对内FDI呈现出新趋势。本文根据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新特点,重点分析外国对日FDI对改革日本传统企业经营制度的积极影响,探讨日本扩大对内FDI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提出中国加快对日"双向投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劲松 《日本学刊》2005,(1):125-13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论"著述开始大量出现.日本人论的繁荣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和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二战失败和成为经济大国等重要历史阶段,日本人论的内容随之在"肯定日本文化特性"和"否定日本文化特性"之间摇摆,其演变反映出日本知识界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认识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12):104-111
甲申政变前,随着中法之间因安南的宗主权问题纠纷不断加深,福泽谕吉在对华观上也表现得日趋强硬。政变爆发后,福泽希望日本政府追究"主谋者"、"教唆者"、"实际活动者"清政府在政变中的责任,且提醒日本政府要做好战争的准备。期间,福泽发表了《脱亚论》一文,再次提出了中朝两国的灭亡论。中日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后,福泽认为中国的灭亡将不可避免。中法战争的爆发与福泽参与的甲申政变的失败标志着其亚洲观必然从"东洋盟主论"向"脱亚论"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十二五"发展时期,我们既要积极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也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冷思考,并注意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三要",即不仅要创新更要创值,不仅要传承更要传播,不仅要增量更要增质;另一方面,要警惕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强调"三切忌",即切忌"唯GDP论",切忌"资源决定论",切忌"文化标杆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推动文化产业有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恨"是朝鲜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它不仅影响了朝鲜的古典文学艺术,也对现代电影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朝鲜电影一方面继承了朝鲜民族"恨"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另一方面又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恨"的内容,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和宣泄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三大新"恨":亡国之"恨"、阶级之"恨"和分裂之"恨",并将"恨"的情感转为对国家和领袖的认同,从而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全体民众进行心理控制和精神统御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1868年明治维新到现在,只不过才一百一十七年。但对日本民族来说,却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日本从遭受欧洲资本列强侵略的软弱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曲折复杂之路。它固然具有从落后的封建侄楷下解放出来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是在奴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战争中来发展自己的。列宁曾说,维新的日本是"先进国家"、是"文明的自由的",同时也指出日本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全副武装的强盗"。日本的奴役亚洲国家,必然遭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激烈的反抗。日本在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惨败,这是明治维新后的最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