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罗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倡导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用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分析的理论来“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某些“批判”。由于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最本质的东西;不能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吸收弗洛伊德思想的积极因素,因而虽然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揭露也有某些积极意义,但他们的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歪曲”和“篡改”,因此,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相似文献   

3.
马驰 《学习与探索》2008,22(2):188-192
马克思身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对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新的理论建构.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元化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展现出众多理论形态,这些理论形态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的主要逻辑架构体系与空间性的具体存在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扎实基础与敞开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查菲茨  濮亚新 《社会理论》2001,(1):56-66,77
在过去25年中发展起来的女性主义理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最近开始影响到主流理论。本文认为新马克思主义、宏观结构主义、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网络理论、社会地位期待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法、新弗洛伊德论和社会角色论等女性主义的视角更应充分地整合到主流社会学的理论中。  相似文献   

5.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2):5-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思想或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是对不同国度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他们的思想或理论既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看,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改造东方小农的理论、关于消灭城乡差别(对立)的理论,关于东方农民不经受资本主义的苦难的初步构想等等都在后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如列宁的关于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理论、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在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怎样改造小农并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等等;斯大林个体农民改造的思想、集体农庄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关于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城市支援农村的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但由于俄国、中国都是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革命胜利时由于战争或帝国主义的掠夺无论国家和人民手中的财富都消耗殆尽,在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理论对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决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天才思想营建的产物,这个学说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既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也是我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我们的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立场、观点体现出来的世界观的含义已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意蕴,尚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原理转化为方法的途径、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论意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关注,同时也试图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德勒兹以欲望为逻辑起点,与他的合作者加塔利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微观政治理论,开拓出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全新路径。在与马克思的关系上,他和加塔利始终对马克思充满赞誉,并声称他和加塔利“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拒绝对马克思作简单的教条似的回应,通过对马克思的主体思想的大胆解构和富有新意的建构,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的同时对马克思思想展开批判,提出各种微观的政治策略,为马克思思想的发展拓宽了新领域。可以说,在当代境遇中,开启马克思与德勒兹的思想对话,有助于我们吸收德勒兹的合理创见来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有一件事值得我们注意,现在有几本研究弗洛伊德的著作,企图把他的思想列入包括马克思的理论著作在内的智力宝库。其中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也许是保罗·理科欧的《弗洛伊德和哲学:论“解释”》一书。理科欧在该书第一章中(标题是“弗洛伊德的地位”)把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同另外两个现代思想家马克思和尼采的理论观点放在一起。理科欧认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之间的联系基础,正如弗洛伊德和尼采之间的联系基础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如下困境:一方面,它是一种最有理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不仅从正面阐明了资本何以成为现代社会的规定性的原则,而且还从反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深刻的非理性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它在实践上又似乎是无效的,它还尚未能够真正成为一种遏制资本的现实力量。这种困境,从理论本身的角度看,是因为它还未能真正克服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未能找到在当代处境中解决资本与民族国家间关系的难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8,(2):29-32
阿尔都塞"症候读法"的提出起源于一场关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关系的辩论,认为要通过"症候读法"读出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并深刻把握其本质。"症候读法"的认识论前提是区分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同时期科学理论发展模式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与阿尔都塞的理论有密切关联。阿尔都塞的阅读方法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质有重要启发,但其结论存在理论主义、结构主义、"理论反人道主义"倾向,我们要辩证评价、借鉴其思想。  相似文献   

11.
程启智 《创新》2014,(4):5-7,13
虽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树立了其理论自信,但是对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却一直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文章认为,马克思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不宜担当此任务,但其生产关系依赖理论,由于研究的是人们的交往与合作关系及其秩序问题而与现代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相契合。因此,以生产关系依赖理论为范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可为中国制度变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2.
南斯拉夫实践派兴起于50年代末,迄今己有30余年的历史。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批判与阐述始终是实践派哲学家理论活动的核心。50年代后期,他们主要阐发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斯大林主义;60年代与70年代,他们在进一步突破反映论和自然辩证法等旧有理论的同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建为“实践哲学”或“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朱杰  孙焱杰 《社科纵横》2011,26(6):7-10
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否定的肯定,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形态。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存在着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读。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模式、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动力、道路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探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琼 《探求》2018,(6):112-113,116
2011年,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所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一经问世,即在英国本土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伊格尔顿站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回应了当前西方社会质疑马克思理论的十个非常犀利而又刁钻的问题,并且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它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依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它自身有着许多理论上的优长之处,这是它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先在条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彻底批判,又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奠定了现实的文化条件。文化选择规律的制约与变革中国现实斗争需要的统一,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以之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史上常有这种现象: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探索总是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系统批判改造奠定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反之,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又为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批判改造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罗马克思正是在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时形成,这一思想是与实现共产主义内在统一的,即这一思想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而共产主义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提出以后,随着俄国等东方国家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马克思又完善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从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通过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趋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呈现出新的理论形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在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同时,人类也在向马克思设定的真正的世界历史趋进。  相似文献   

19.
胡蕊 《学术交流》2012,(8):29-33
与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来源不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思想及其发展是其思想中包含的三重文化动机决定的,即浪漫主义动机、普罗米修斯的救世主义动机和启蒙理性主义的决定论动机,这三重文化动机主要来自于浪漫主义、自我意识哲学和历史进步主义的影响。通过马克思思想的三重文化动机的考察,将马克思的思想定位为整个欧洲思想史发展的逻辑结果和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70年代后欧美新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其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在于:其一,对马克思思想独特的、深刻的阐述;其二,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设计;其三,对现代性的独特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