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学术界》2012,(5):247
林剑撰文《文化与文明之辨》指出,在历史上与现实生活中,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混用或相等同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可以从词源学、发生学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语境等不同维度与视角对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进行分辨与澄清。文化与文明各自都有长久存活的原因,同时有着生成上的同根  相似文献   

2.
刘文明 《江海学刊》2024,(1):176-185
19世纪,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形成了一种以“文明国家”概念为核心的“文明标准”,世界由此被划分成“文明”与“野蛮”两个部分,这种观念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产生了长期影响。20世纪下半叶,英国学派率先展开了对全球化时代“新文明标准”的讨论。而在回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过程中,学术界开始关注多元文明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西方学者的讨论大多没有摆脱单一西方文明的视角,仍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全球化时代需要一种由不同文明共建的“全球国际关系学”,在其构建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观中的和平思想有可能成为破解西方文明观中的“文明—野蛮”二元思维和“文明冲突”论,构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国际新秩序理论的重要非西方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AI与IA,是西方专业性的技术术语,仅依凭“人工智能”或“智能增强”这一简洁的翻译转换,很难理解其内涵,这也是现今对两者混用或辨识不清的原因,因而须在西方语境下分析其所应有含义。利用内在观点,立足法律职业内部,可以更专业地分析司法裁判与技术耦合的现实情形及影响。司法对于便利、体系思维、规范化、自身属性、数据的追求是耦合的原因与动力,但智能化也引发出关于案例遗忘与清理、法官职业压力过大、腐败的另一种形式、隐私数据转移以及技术本身的非难等的隐忧,因而有必要审慎思考司法裁判与AI耦合的限度。虽技术或为全面耦合提供支撑,但有限耦合仍应是稳妥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 在历史研究领域里,“改良”一词用得很多,也很乱。究其原因,是人们在使用“改良”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根据自己论述的需要,各自从不同的层次上去理解和阐发它的含义。于是我们看到,在涉及“改良”问题的讨论中,常常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互不相干,恰似一出《三岔口》。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常常在不同层次的含义上来使用“改良”这一概念,有的同志不加辨别地随意引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就更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因此,正确区分“改良”在不同层次上的含义,是我们讨论的必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会话含义是语言逻辑和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会话含义本身而言 ,分类又是关键。本文尝试从语境入手 ,在区分隐性语境、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基础上 ,探讨会话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的所指和层次 ,进而将会话含义三分为常规会话含义、上下文会话含义和情景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传播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文化一词具有不同的意义,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文化则具有作为“财产”、“精神养分”和“创造及交往活动”等三个不同层面的含义。作为社会系统的文化,其安全呈现为“超稳态”、“稳态”和“动态”三种状况,而安全的利益主体亦可划分为人类、民族国家与个体三个层次。本文在对文化安全的上述层面、状况和利益主体视角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在当代全球化传播环境中,必须确立某种动态的民族国家文化安全观。  相似文献   

7.
林剑 《学术研究》2012,(3):19-23,159
在历史上与现实生活中,将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混用或相等同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可以从词源学、发生学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语境等不同维度与视角对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进行分辨与澄清。文化与文明各自都有长久存活的原因,同时有着生成上的同根性、同源性以及结构上的类构性特点,二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文化是文明的精神灵魂与内核,文明是文化的对象化,是文化外显的载体。正确地把握文化与文明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理解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其特殊的语境限制,即必须限于刑事诉讼领域,并且与惩罚犯罪相对应.理论界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的含义存在着三种语义上的解释,即终极意义上、实体意义上和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其中,只有程序意义上的人权保障完全符合语境要求,其他两种语义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语境的限定.对语义的误用或混用,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领域人权问题的研究价值.应当坚持在程序意义上解释人权保障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吴昊 《天府新论》2007,(1):145-150
“互文性”和“语境”是文学研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这两个术语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理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共同的网络结构、编织的动态特征,也经历了相似的泛化命运及其发展的双重困境。而且它们能够彼此诠释,共同表征同一现象。这些发生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身上的共同之处反映出20世纪文学研究思想总体发展的某些趋势,如关联、整体、动态、读者及泛化等。  相似文献   

10.
宫玉宽 《河北学刊》2002,22(3):6-10
青年马克思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使他开始了生产关系概念的创立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起点——历史观和经济学。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思想线索,并经过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生产关系概念的含义体现在相应的术语中。第一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等术语中;第二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私有制”等术语中;第三阶段,体现在“交往形式”和“所有制形式”等术语中;第四阶段,生产关系概念形成,并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与体制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经济理论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需要作出理论的阐释,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发展道路和体制模式的选择过程,需要理论的支撑.目前,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普遍为大家所重视,但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一是转型的含义及研究视角,二是转型的目标与路径选择,三是中国转型的特点.笔者想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社会转型是文化转型的动因 ,而文化转型则进一步促进并加快社会转型。由于文化转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自身的现代化 ,因此 ,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及进步中 ,应更多关注文化转型 ,即人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转型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文化转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变迁又催生了社会转型.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起着价值引领和整合协调作用.分析起来,后现代社会主要发生了五大形态的文化转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这些分属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美学研究中,无论是后实践美学还是生命美学,都将人的生命过程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认为,生命作为一种历时性的存在,要把握它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引入时间的框架对其进行规范。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美学意义上的时间是一种内经验时间,因为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对人的精神、情感生活具有描述功能。由此,本文将时间分为瞬间、凝滞、焦虑、崩溃等诸种形式,这其实正是将时间当成了描述人审美心理形式的一种尺度。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管理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事关国家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中远期重大战略,也是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管理转型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变量,是基于这种转变引致经济效益来源及其决定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其内容主要有基于所有权结构制度安排的管理者遴选机制变革、管理模式创新、组织主体与动力重构、转型的阶段推进等。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出发,管理转型要在状态、结构、过程上保证协调与配套作用发挥,需从思想层面上确立转型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大庆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大势所趋,经济转型是大庆亟须破解课题和战略抉择。大庆要依靠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大庆要大力发展“非油经济”,让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支撑起大庆的未来。同时,应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民营经济的增长提供载体,通过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明私立高等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中获得迅速发展和扩张,指出其变革的因素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分析了私立高等教育的资助主要来自学费,阐述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结构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轨模式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以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为基本方向,实行转轨运行规则、转轨运行方法、转轨运行效应三者有机结合,兼有渐进式与激进式,或者说整体上渐进式转轨与局部激进式转轨并行的特点.其转轨运行规则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制度的有机结合;转轨运行方法稳中求进与改中求进相结合的渐进方式;转轨运行效率实现经济上台阶、波浪式的跳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把握和预见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趋势,适时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消费方式,是促进人与社会健康、文明、理性、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这个背景下,对转型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做一学理性的思考,其中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生活方式作为生活实践与学科研究的历史如何发生、当代生活方式的特点与核心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举证责任有两层含义: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在具体的诉讼中可以发生转移的只能是后者.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责任为什么可以转移,它又是如何转移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应:辩论主义原则为举证责任的转移提供了可能性,当事人提出本证和反证的证明活动是举证责任转移的表现形式,法官对证据的自由评价在具体的诉讼中指引着举证责任的转移.后两者共同构成了举证责任转移在具体案件中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