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1936年以后长期侨居美国,为向西方国家读者宣传中国民族文化作了不懈同努力。他用英文写作的《苏东坡传》,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此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动笔,1947年完稿,由纽约约翰·黛公司,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先后出版。此书原文为“TheGayGenius:TheLifeandTimesofSuTangpo”,似可直译为《心旷神始才智卓越的人物──苏东坡的生活和时代》,70年代台湾出版朱碧云、张振玉两种译本,均译为《苏东坡传》。本文以下简称《苏传》。林语堂为苏东坡写传的念头,据他自己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他…  相似文献   

2.
张伟 《阴山学刊》2010,(6):125-125
在我的书架上,有两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是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是林语堂经典名著丛书中的第四册,竖排版,繁体字,小字号。后来在席殊书店见到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20世纪四大传纪丛书中的一本,横排版,简体字,字号也比较大,就买下了。《苏东坡传》和林语堂的其它文学、学术著作一样,都是他在关国用英文写的,我们读到的中文版,是翻译过来的。我手里的两个版本,均出自张振玉先生的译笔.可见其权威性。近日拿出来重读,从译者序里读到一段文字,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三家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我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1944年,我在成都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这书在后方印数不多,但后来在台湾、香港都有翻印。解放后,很兴奋,1951年根据新的情况,我又写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几年之间,一连印了3版。  相似文献   

4.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5.
《福建社科情报》2010,(1):50-51
《东亚经济整合与台湾的战略》一书是由台湾著名学者童振源所作,经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出版委员会社会科学学门编辑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政大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的著作。该书是第一本针对东亚经济整合对台湾造成的国际贸易效应与国际投资效应提出完整分析之著作。以厘清台湾所面对的国际经济处境,并据此提出台湾的全球经济整合战略。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在海外用英文写成的一部历史传记。该传尽管表面叙写苏东坡的"快乐"人生,但"自传"色彩极为浓厚,渗透出一种对自我人格精神的反观及合理性寻绎的特点。林语堂塑造以士人身份呈现的苏东坡形象着重表达的是自己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及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1988年第一期开始,开辟“港澳台学者之窗”专栏。本期摘要转载台湾已故学者徐高阮先生的《戊戌后的康有为》一文(原载台湾《大陆杂志》第四十二卷第七期)。我们希望,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海峡两岸学者之间能早日架起直接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江淹研究的新成果──读《江淹集校注》庆林由俞绍初和张亚新两位教授合著的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江淹集校注》一书,近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江淹研究的一项总结性成果,笔者拜读后感触殊深。江淹的文集是他生前自己编定的。《梁书·江淹传...  相似文献   

9.
蒋鹿潭虽为道咸词家巨擘,但有关其事迹之记载及后人对其研究之工作均极少。国内学者周梦庄先生之先祖潇碧公与鹿潭结交,周梦庄于五十年代寓沪时辑有蒋鹿潭年谱,复为其词作疏证,后周梦庄移居台湾,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于1989年为周梦庄出版《水云楼词疏证》。又国内学者冯其庸先生亦醉心于水云楼词,撰有《蒋鹿潭年谱考略》及《水云楼诗词辑校》,1986年由山东齐鲁书社合并出版。除上述专著外,有关蒋氏研究之论文,计有张孟劬《近代词人逸事·蒋春霖遗事》(载《词学季刊》二卷四号,1935)、张孟劬《与龙榆生书》(《泰州文史资料》第一辑转载,1983)、吴眉孙《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书》(载《同声月刊》一卷五号,1941)、谢孝苹《蒋鹿潭在泰州》(《泰州文史资料》第一辑,1983)及《读蒋鹿潭<水云楼词>札记》(《词学》第五辑,1986)等。本论文是目前研究蒋鹿潭较全面及较有系统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一本阐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书──读《实事求是新论》余品华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潘宝卿教授等主妇的《实事求是新论》一书。这本书是在《邓小平》第三卷公开发行后,由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组织了几十位正副教授和青年学者,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第一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郑和的学者都认为,对郑和及其史迹做出较完整研究之开其端者是1905年梁启超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然而,实际上1903年9月30日出版的《大陆报》第11期上刊出的《支那航海家郑和传》一文,才是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的第一篇。该文首次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放在整个世界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又首次将技术工具的发展作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问题独立论述,并首次引入当时风靡世界的海权论思想,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针对西方海权的扩张和中国海权的积弱,希望以郑和航海的壮举来唤醒中国民众的海权意识与爱国热情。该文不仅对梁启超撰写《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郑和研究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史学界在论述孔祥熙早年历史时,提出了孔祥熙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山西中路民军总司令,并说他组建过山西中路军政分府。台湾学者孟天桢撰写的《从政前之孔庸之先生》就有孔“当上了山西中路民军总司令”之说。并认为“这系由太谷周围的榆次、徐沟、文水、交城、汾阳、平遥、孝义等县,地方当局和土绅所推举”。一九七○年香港版的《孔祥熙传》和台湾学者郭荣生撰写的  相似文献   

13.
综观近年来出版的林林总总的人物传记 ,历史人物传记多为史学专家所撰 ,作家传记则多系文学专家所著。由此 ,读者掩卷之余不免有历史人物传记缺乏文彩、作家传记缺少历史厚重感之叹。像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那样文字精彩的传记 ,像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曹聚仁先生的《鲁迅评传》那样具有历史棱角的传记著作便格外为人们所珍爱。正是怀着这种心情 ,读史学家冯祖贻为著名作家张爱玲所写的传记 ,就有一种少有的满足和欣慰。一建构一部著作 ,最显撰者匠心的无疑是发凡起例和谋篇布局。虽然有些传记作品的结…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三十年,读过不少东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遗憾的是一直未有机会读到港澳台学者的这类著作.因此,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洪镰德博士的著作《新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社会科学》一书,在感到新奇之余,又颇感疑惑:一本由在台湾出生的学者撰写、由台湾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能够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自1998年出版以来,几乎16篇简书都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而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尤为受到青睐,在欧美汉学界已有多种译本,在日本除了有日译本以外还有专著予以研究,在台湾先后已有三本相关专著印行,在中国大陆——就我们所知——彭浩先生所著的《郭店楚简〈老子〉校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一书已是第四本单独刊行的竹简《老子》研究专著了。楚简《老子》的校读、注释和研究,是郭店楚简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裘锡圭和彭浩先生的释文和按语,无疑对推动简本《老子》的研究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海内外学者的诸多…  相似文献   

16.
台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锦,对中国现代文学喜爱和执著的热情毅力,确实令人钦佩。他在继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史》、《朱自清作品评述》、《朱自清研究》、《〈围城〉研究》、《论〈呼兰河传〉》等论著后,又完成了一部工程浩大的三卷本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继而又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乡土语汇大辞典》,还计划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术语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笔名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于1986年9月由台湾智燕出版社印行,而由美国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葛浩文作序并协助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名大辞典》收集了自1919年至1949年全国的、1950年至1985年台湾的文学作品共7895册。其  相似文献   

17.
1924年10月9日,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逝世于北京。他的门生朱羲胄即着手搜集史料,准备为林纾编撰年谱。从1926年1月动笔,到1929年4月最后定稿,这就是《贞文先生年谱》。按:“贞文”,是林纾弟子为林纾私加的谥号。1949年,《贞文先生年谱》与朱羲胄编撰的《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记》、《林氏弟子表》,合称为《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由世界书局出版。《贞文先生年谱》是第一册,出版时封面由郑孝胥题署为《林畏庐先生年谱》。 如果除去朱羲胄的封建思想不谈外,仅就材料蒐集、史实考证看,《贞文先生年谱》仍不失为研究林纾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1961年台湾世界书局又重印此书,总题目改为《林琴南学行谱记四种》。因为朱羲胄并未去台湾,因此台湾重印此书时未作任何修改增补。解放后内地虽未重印,但较有历史的图书馆一般均藏有此书,今人撰写研究林纾的论著时也多从其中取材。但笔者感到:《贞文先生年谱》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错讹或不实之处,而林纾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迹,也有遗漏,因此特作考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台湾省的《文心雕龙》研究长期被称为“显学”。近三十年来,台湾学者发表了两百多篇论文,出版了三十部研究著作,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研究队伍;台湾的中学课程便开始介绍《文心雕龙》,各大学都有选修课,《文心雕龙》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已成专书出版四种。这一大  相似文献   

19.
(一) 台湾学者刘淑芬女士的《灭罪与度亡——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是迄今对经幢最为全面、详尽的研究成果。经幢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迄今仅有百年。清末金石学家叶昌炽在其大著《语石》(1909)卷四中对经幢有八则精简的评述,开经幢研究之滥觞。民国期间,日本学者松本文三郎(1869—1944)、常盘大定、关野贞,  相似文献   

20.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尼合迈德·蒙加尼撰写、1987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萨克族简史》,是由我国哈萨克族学者用哈萨克文撰写的第一本哈萨克民族历史著作。它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外史学和文化界引起了注意。土耳其共和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土耳其文化》杂志主编阿合买提·毕坚·伊尔吉拉松(Ahmet B.ErcilaSun),在该杂志(月刊)第307期上著文,评介了蒙加尼的《哈萨克族简史》。这位土耳其学者在其文章中说,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最成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