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中国发展观以人民的价值满足和利益诉求为归依,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中国发展的一切成果属于人民;发展的中国与全人类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繁荣和发展成果;日益崛起的中国不仅永不称霸,而且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争取持久、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发展和中国实际结合的主流价值,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对“四个现代化”的继承和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家社会事业方面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契合为党育人,展现科教兴国风貌;以严密的逻辑生成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基石、以人民为中心、“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展现了以原创性和引领性的文明话语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以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文明内涵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以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文明特征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等世界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绿色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人民健康是人民福祉之本、强国建设之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时代背景下,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滞后以及传染病等问题,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思想;大卫生、大健康新理念;人民健康是最大的生产力;人民健康是全面的健 康以及习近平关于新冠肺炎防控的思想内涵。通过研究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应对国内出现的重大疫情,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维护国家安宁与国际稳定,更好地体现中国 防疫经验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愈演愈烈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发展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为了人民,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促进实现富民、健民、育民、聚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张依靠人民,汲取人民智慧,发动人民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彰显鲜明的人民性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立场,深刻洞察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能够掌握群众,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快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促进世界绿色发展合作。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共享发展理念契合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科学地阐释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最终由谁分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调了共享发展的人民性本质。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完善社会公平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我们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系列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学说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典范。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论述的人民性在理论逻辑中具体展开为三个维度:一是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依据,突出强调了健康的基础性作用,将人民健康视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秉承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价值旨归,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坚持系统观念、运用底线思维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对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必须肩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重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将高等教育改革推向创新阶段;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培育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改革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自信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仍"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正确处理"义与利""新与旧""内与外""同与异""前与后"等五对关系,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赓续中华文化发展连续性;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新时期,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形势创立的崭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思想成果:是指引我们党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一理论体系极富辩证逻辑命题特色。从辩证逻辑命题的视角解析这一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深刻地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感悟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一脉相承的思维深邃、逻辑缜密的理论风格,自觉地实践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命题,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正确理解其深刻内涵,以全体人民共同建设为前提,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基础,处理好若干关系,建立健全发展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价值哲学的维度上,人民主体性思想表现为人民是价值主体、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习近平人民主体性思想首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人民,“人民”应被辩证地理解为全体人民及一个个“现实的个人”。人民群众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深刻理解并高度认同理论的内容;人民群众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评价和审美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认识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物质资料的所有权和共享物质生产的成果来体现。人民主体性在任何一重维度的缺失,都将导致其流于“抽象的空洞”。  相似文献   

13.
臧凤华 《中华魂》2013,(9):60-62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国际法规定,公然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演了一场“购岛”闹剧。它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公开藐视和颠覆国际法,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挑战国际秩序。这是日本政府右倾化、军国主义复活的一个显著标志和重要象征,给世界人民尤其是亚洲和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  相似文献   

14.
历史告诉我们,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而载入史册的。毛泽东指出: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实力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坚持统一战线就是将全国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条件、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在抗日战争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和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民概念和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对象。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生产力,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边界,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制度和收入上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民生状态相结合,解决了当时关乎广大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民生问题,凝练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核心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基因;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思考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贯彻习近平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政治传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不变的初心。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阐释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时间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汲取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经验,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画出最大同心圆;就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绿色发展是以绿色创新为第一驱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要义,以实现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关键,以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为本质要求,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的理念与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我国绿色发展促进共享正义,面临绿色共享理念尚未形成共识、绿色发展主体权责不明晰、绿色共享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绿色共享成果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亟待构建以绿色共享理念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行动为支撑、绿色共享制度体系为保障、全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为目标的优化机制,以绿色发展促进共享正义实现。  相似文献   

19.
倪阳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18-20,34
何新是中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何新的主要经济思想在于:以国家和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和政策建言性质;以混合模式和国家管控为主要内容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逻辑理性主义、辩证经济决定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经济研究方法;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以及一系列不同凡响的预测、洞察和独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直接体现了其客观必然性,具体而言,包含了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和世界五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守和赓续;从文化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紧随民主实践推进的方向不断迈进;从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界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