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了439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害羞的基本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整体不高,女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要明显高于男大学生,城市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要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的害羞程度高于城市大学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害羞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害羞的行为层面、认知层面和情绪层面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同伴等级评定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在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不同接纳水平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得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教育不公平感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裕 《当代青年研究》2008,(3):35-39,17
为探讨大学生教育不公平感与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本文对24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感程度偏高.而主观幸福感程度偏低;大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教育不公平感与其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教育不公平感高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更低.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感和更多的消极情感;教育不公平感能够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山东地方常模相比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追求幸福是信息社会中现代人的重要目标。已有主观幸福感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主客观因素考察,尚缺乏传播学视域中关于媒介使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阐释框架和理论资源。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质化研究方法,考察了大众传播的媒介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介使用通过三种路径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通过媒介内容(信息)的主动使用与满足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媒介作为中介变量能使大学生构建更广阔的主观现实,通过参照系对比和后续行为,进而与主观幸福感发生勾连;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如“地方认同”、“国家认同”等象征性资源整合社会凝聚力,大学生的“认同”感知的变化会隐性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就业关乎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青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而言仍高于城市非青年群体和农村青年群体.就业质量对提升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收入、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三个维度发生影响,工作强度和工作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明显.要提升城市青年的主观幸福感,需从提高收入、加大保障力度、提供更多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机会入手,同时还需要降低这一群体对工作和就业的厌倦情绪和无力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建构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了自我建构的理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在台湾学者对台湾人群研究的基础上假设:当代中国大陆大学生群体应当同时具有两种自我建构的特色;独立自我建构可以通过自尊获得主观幸福感;相依自我建构可以通过相融和谐获得主观幸福感。以2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建构量表》、《自尊量表》、《相融和谐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相依自我与独立自我并存,相依自我显著高于独立自我;路径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独立自我可以通过自尊而获得其主观幸福感,相依自我则以与他人的相融和谐为其主观幸福感来源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反映其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南京、成都、天津和兰州四城市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健康状况和福利获得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有着积极的作用,不良的健康状态对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负面的影响。对福利获得变量来说,社区福利的获得能够促进老年人的幸福感的提升,社会救助福利的获得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负面的影响,医疗和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要提升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需要重视居民健康和福利获得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蔡婷  陈惠雄 《现代妇女》2014,(12):I0089-I0090
本文基于对安吉县外来已婚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工作压力、家庭模式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家庭模式在工作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的调节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不同家庭模式的农民工拥有不同的幸福感,且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家庭模式的作用下,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会减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调查数据,采用Ologit回归分析青年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观阶层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青年人群其幸福感越高;个人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对青年人群幸福感的影响有限;主观阶层和对未来阶层流动的期许对青年群体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而青年群体对自身过去阶层流动的感知对其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阶层对青年群体幸福感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婚姻续存状态下的青年人的幸福感影响更大,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阶层对婚姻非续存状态下的青年人的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对自己生存条件和生存质量的主观感受基础之上的。对幸福感的计量可以依据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每一类标准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幸福感计量方法。单纯依据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计量方法,无法完整地反映个体的幸福程度。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生源高职护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开展调查研究,探究其差异性。方法:对168名五年制护生接受高职教育阶段的三、四年级护生和146名三年制护生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五年制高职护生与三年制高职护生之间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差异;(2)五年制护生的消极情绪维度得分高于三年制护生,积极情绪维度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低于三年制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维度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类生源护生均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但是在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时尤其要注意,五年制高职护生较三年制护生有更高的消极情绪体验、更低的积极情绪体验及较差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山东省范围内取样(N=1230),对当前城市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婚姻状况对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还就如何提高城市青年的主观生活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湖南、广东、北京、辽宁五省市共抽取六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824名,使用问卷法,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从探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着手,为高职贫困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就现实方面来说,测量了高职贫困学生的自尊、社会的支持和主观幸福感,对这些学生心理的状态和生活的质量进行了反映,并提出了相关的可以帮助其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幸福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对上海青年幸福感的实际研究发现,5年内上海青年的总体幸福感基本稳定在7.07分(满分10分)左右,除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背景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青年自身的先赋因素(性别、出生年代、户籍、是否独生子女)和获致因素(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单位类型、婚姻状况、收入水平)都对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文献研究,回顾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始源,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归纳总结了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问卷量表,并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综述,最后提出国内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不足,并争对研究不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职业发展状态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基于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人才培养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分析研究,意在明确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建议性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现阶段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留守经历、学生对社会支持的领悟能力几方面,需要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完善资助引导体系、注重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构建、提升认同教育力度,达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董蓓 《职业》2015,(9):71-73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文献,在主观幸福感概述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测量工具以及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对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根据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考察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EPQ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对施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