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金波  龙云 《城市观察》2021,75(5):5-19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文旅融合的政策推力,政府通过产业、人才、技术、资金、基建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向大众提供文化旅游等相关资源;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拉力,政府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试点建设,提升文旅市场活力与吸引力;环境型政策工具则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力,政府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管理机制、税收优惠等减少文旅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有利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大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文旅融合专项政策、优化政策结构、文旅合作建设方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发展应对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金波  龙云 《城市观察》2021,75(5):5-19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为文旅融合的政策推力,政府通过产业、人才、技术、资金、基建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向大众提供文化旅游等相关资源;需求型政策工具表现为促进文旅融合的政策拉力,政府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试点建设,提升文旅市场活力与吸引力;环境型政策工具则为文旅融合提供政策支撑力,政府通过制定目标和规划、管理机制、税收优惠等减少文旅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有利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大环境.本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文旅融合专项政策、优化政策结构、文旅合作建设方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文旅发展应对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吕晓凤 《城市观察》2024,(2):60-70+161
京津冀城市群重视通过发展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来放大夜间经济效应,形成了一批深受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夜游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等,不断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京津冀夜间经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建议从优化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业态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内容生产、提升城市夜间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释放文旅融合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冉清林 《公关世界》2023,(20):98-100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频率逐渐提升,人们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提出了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文化和旅游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旅游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渠道,而其又属于广义上的文化产业内容,因此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服务性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为切入点,研究我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分析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欣  王庆生 《城市》2021,(8):35-45
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多个城市以文旅融合为重要抓手进行创新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以天津市为例,以马蜂窝游记为研究样本,采用ROST CM6软件进行文本分析,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角度探索天津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整合旅游资源,打响文旅品牌;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旅发展"一盘棋"理念;瞄准市场需求,调动市场活力;加强产业协作,形成完善产业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庆生  贺子轩 《城市》2020,(1):13-19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应加大乡村旅游中文化要素挖掘力度,以旅游景观为载体,构建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共生。通过剖析天津蓟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文旅融合助力蓟州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路径:一是发挥政府作用,激活乡村文化活力;二是创新文化展示手段,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三是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蓟州文化;四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7.
吕丽 《公关世界》2023,(1):96-97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对我国发展具有跨时代的价值。红色+文化的旅游模式是目前乡镇发展的大趋势。深入挖掘特色古镇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借助理论分析指导实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视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追求和体验感受。根据对威海滨海旅游与非遗资源实际状况,通过"非遗+民宿度假""非遗+旅游演艺""非遗+节庆品牌""非遗+研学旅行""非遗+旅游文创"等优化路径,可以激发旅游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旅游吸引力,实现由单纯景点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中心发展,进一步促进威海滨海旅游精品化、品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对于激活国内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近几年来,随着红色文化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业中已被认为是一支“黑马”。但目前来说,红色文旅主题其体验形式还更多停留在参观游览、听讲解方面。那么如何在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体验将成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旅游市场升级调整,文旅融合成为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智慧旅游的大背景,本文以苏州古城区文化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对苏州古城区的文化旅游进行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智慧旅游平台的多种功能、推动苏州古城区景区的全面智慧化建设、升级古城文旅产品、加大建设古城智慧酒店、拓展古城文旅智慧营销的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沈艳兵  单晨 《城市》2023,(3):16-24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更新改造阶段,城市更新行动已成为“十四五”规划中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文旅产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对文旅产品开发提质增效、文旅服务改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更新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双向赋能,既能提升城市更新能级和品位,也能促进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质量。文旅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行动双向赋能,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合管理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培育和文化浸润等方面提升城市更新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唐山旅游文化创新与发展为出发点,对元宇宙、数字藏品及唐山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打造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唐山旅游文化数字藏品,为数字藏品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有效留存与传播唐山文化,使有限的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激起更多人了解唐山文化、参与唐山旅游的欲望,从而实现元宇宙的合理运用,构建出具有创新性的唐山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策略,为文旅产业数字化变革的尝试提供新的路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推动长三角文旅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秉承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契机,将以文旅促进一体化发展作为区域协作的重要抓手,遵循利益共享、平等协作、整体优化的原则,政府引导、企业跟进,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文旅发展战略,在区域层面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协同创新"文旅模式",打造内部高效互通、外部高度互联的世界级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古镇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代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实现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与古镇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模式进行分析,以遂宁市安居区黄峨古镇为实证研究,对其古镇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众旅游时代,公众对兼具文化内涵与欣赏价值的旅游景观和目的地的兴趣更加浓厚.笔者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研究应用,在分析天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天津2009年~2018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年天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较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耦合关系,2009年~2016年属于文化滞后型,2017年~2018年属于旅游滞后型.笔者提出,打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结点、 延伸互动融合、 深挖文化内涵、 满足游客体验和发挥新基建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章牧  李欢 《城市观察》2021,75(5):20-31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珠三角9市2019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城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发现,珠三角9市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最好的都是广州市;各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文旅产业的协调程度整体较为良好,大多数城市处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7.
徐印州 《城市观察》2016,(4):148-154
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是为广州打造出一个强大的支柱产业。促进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广州实现"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的应有之义。以商贸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媒介,推进广州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其发展方向是:以旅游、文化促进商贸业发展,保持广州作为全国最佳商业城市的领先地位,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特质,向商贸、旅游资源注入内涵更丰富的文化基因,构建与全球旅游市场高度契合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政府顶层引导,企业创新拓展,城市形象整合传播。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后北川各业百废待兴,其中羌文化保护及传播成为迫在眉睫的民族性课题,旅游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羌文化旅游更是北川经济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对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SWOT分析,为北川羌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属创意性产业,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创新型战略。20世纪至21世纪,随着技术沿着硬件到软件,再到互联网传播文化的方向发展,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到信息,再到知识和文化内容链条转移。本文根据吉林地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特色,对二者的融合发展给出新思路,以促进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付奇  姚政宇 《公关世界》2023,(19):66-67
<正>一条大运河跨越古今、纵贯南北,中国文旅业也犹如一条宽广的产业之河,平静的河面之下是激涌的深流。放眼未来,江苏文旅如何在行业变革中通过投资继续抢占先机,提升话语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方和资本方的共同参与助力。近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的重头戏—大运河文旅投融资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