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丰富技术支撑,同时也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伦理道德就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延伸,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在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其自我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不断交融,我国政治制度、分配制度不断发生时代性改变,社会发生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变化和发展。社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社会道德不断换着新的标准,人们的价值观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展现了一些属于他们的独特的变化,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发生着变换。他们是这一代人的希望和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关键,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具体分析价值观的特点,并且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一些倡导意见,这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冶 《现代妇女》2014,(4):128-128
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文化研究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学生文化渐渐走向了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方向。但近年来社会上的有些不良风气也渗透到了本应该是"圣洁殿堂"的大学校园中,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发展和研究原生态的大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学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技巧、新的方式,比如给学生灌输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方法等。培养出大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人们的需求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因此教育也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是社会环境、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结构性、过程性和表征性的深刻变化,所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方能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解决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下,我国经济、科技发展都实现了质的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在提高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德育作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承载着新的工作任务。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发展伴随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改善、创新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社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化已成为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网络科技正在以其巨大的力量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图书馆也开始渐渐向"虚拟化"、"数字化"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而图书资料的管理方式也要顺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采用新的方式与对策,这就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网络信息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面对的挑战,并探讨了在此背景下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那个和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不断发展,对大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结合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女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追逐潮流和新鲜事物的主力军,在推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的风险。本文结合女大学生个性特点,探究女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新趋势,阐述了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网络风险,提出增强女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兼职维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兼职权益受损的报道不断在媒体出现,反映出在我国人才市场需求由过去的学历定位向能力定位发展和就业"能力优先"的发展新趋势下,学生自身维权能力不足;同时,也反映出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所出现的政府管理欠缺与高校教育指导不足等问题.因此,应从大学生社会兼职权益受损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采取对应措施,促进我国大学生社会兼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永恒主题,也是人类不懈追求而又永无止境的目标.我国古代的明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对个体完美人格的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①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变化,适时调整思路,整合机制,创新办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纲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不断的对自然社会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为了发展经济不停的破坏环境,今天,自然社会开始报复人类,我们是时候考虑保护资源环境,同时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我们也要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交往与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有机载体。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广泛交往与流动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转型的现实力量。市场经济的引入又为新的更深层次的交往与流动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时空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性问题之一。它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也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现代性依旧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主要支撑力和前行的动力。现代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而信任是一种低成本的风险机制,现代性导致的"脱域"现象,对现代人来说到底是新的解放还是更大范围的约束?本文源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思考,试图探讨在风险社会中的信任机制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毕业前的阶段性指导变为对大学时代发展的全程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应从“成品包装”转向“产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三赢”的结果——不仅高校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学生个人的潜质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社会还能获得大批高素质人才。只要合理运用这种指导模式,我们就能够在有效提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同时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进人"风险社会",自然灾害也以风险事件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焦点.在漫长的历史上,自然灾害一直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危害.例如,一些大河流域每年都会出现洪水泛滥,虽然其具体日期和强度难以预知,但其大致时期和影响范围则基本稳定.随着经济、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中的"确定性问题"逐步被人类认识和解决,其中"不确定性"特征则进一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接班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具有巨大差异的社会意识也在对大学生形成不同的影响。如何培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让大学生发展良好的关键一步。只有加强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让大学生的发展前途更加平坦。  相似文献   

18.
<正>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交通的发展、变迁也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按照《易经》所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其志同也",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交通"的内涵,不仅包括人、物的流动,也包括信息的传达。时至今日,科技推动交通在速度与运量上不断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效率与高效益是现代交通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和远程化;运输方式的多样、综合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造就了"碎片化"阅读模式,其中以大学生群体最为显著。"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社会趋势,其优点广为人知,然而弊端却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深入分析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现象,"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以及如何理性应对"碎片化"阅读。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是校园环境文化、学生行为文化、校方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的结合,是大学生实现"以人化人"的发展阶段,也是弘扬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思潮的交融过程中,传统校园安全问题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呈现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当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