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其小说《小城畸人》中塑造出一群看似怪异、实则有智慧的畸人形象。尼采视角主义下的畸人并不畸形。一方面"畸人"、大众、乔治·威拉德这三类人代表三种不同的视角及对世界的理解,他们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在以道德的视角性这一视角主义理论精华分析畸人时,畸人中有人遵循主人道德,有人屈服于奴隶道德,然而这两种人的觉醒程度依然超越常人。以此得出结论畸人并不是畸形的,他们的反抗精神甚至让其成了"超人"。  相似文献   

2.
李孟雄 《老年人》2013,(10):23-24
今天我写的这个老爹爹,普通却非常人。在湘潭在湖南乃至在全国,提起他,人们都耳熟能详,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我说的这个人,就是湘潭县文化馆退休干部、今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赵在和。赵老1994年退休。十九年来,他耗时4161天,为近140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募得善款400余万元,一分一厘都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圆了他们的读书梦大学梦。这些孩子中,有15人考入北大清华,有113人考入全国各地的重点大学。因为无私救助,他被人们称作"爱心爷爷"。"爱心爷爷"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出孩子们幸福花儿开,自然他也受到了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戴和尊重。他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湖南省首届道德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其作用还体现在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为了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与此同时还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素质的人,这就体现出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在初中教育中道德和法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重要作用,这种辅导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健康的心理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现在,就关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进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丽 《职业时空》2012,(2):180-182
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确存在道德问题,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与身处社会转型期的其他人一样,当代大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道德上的问题,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使之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萍乡是个资源衰退型老工矿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近年来,我们在克服资源枯竭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困难、奋力推进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中,始终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注重老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挖掘和培育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共有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获得江西省道德模范称号,2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8人入选首届"江西好人",1人当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1人当选"温暖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先进典型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成了萍乡特有的典型群体现象,用道德的"音符"奏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人的需要既受道德的规范制约,又深刻影响着个体的道德发展和道德行为。特别是对正处于道德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需要的满足是其道德人格生长的重要基础,需要受挫则会阻碍其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需要心理的状态调节着人的道德行为,非理性的需要心理则是青少年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道德需要驱动着青少年对道德的主动践行,道德需要不足则会阻碍其道德实践。因此,培育青少年的良好德行,一定要注意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并关怀青少年的合理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需要、努力激发青少年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7.
麦金泰尔认为启蒙运动以来对于道德基础的论证失败导致了道德生活危机四伏,复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传统有助于解除当前的道德困境。他通过比较人与某些高智能生物在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的过程中有相似性,将其伦理思想体系的归于"人的依赖性",认为人是依赖性的理性动物。  相似文献   

8.
道德社会化的本真使命在于促进人性的提升和完满。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从人的本质论、人的实践论和人的发展论出发,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进行人学解读。在此基础上,以"人性自由"的逻辑起点、"人化需要"的实践方向和"人本回归"的价值追求来探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人学转向,有利于优化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实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大伦理思想认为,人类应当把"道德共同体"从人与人的范围,扩展到大自然和整个生态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只要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点燃和照亮了我们的生命、心灵乃至整个人类,世界也因为他们的奇思妙想而变的为之一新,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天才"、"大师"。但是天才也是人,他们的身上也有着许多明显的缺陷,有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哲学家叔本华不信赖人,也不相信上帝。他  相似文献   

11.
任竹青 《现代交际》2011,(10):15-16
志愿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诸多理论上的契合点: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统一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具有一致性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典范,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价值取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并促进志愿精神的深入发展,他们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马哈福兹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倡导一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在文化转型中既保留了传统核心价值观,又融入作为现代文化核心特征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的新型核心价值观.为此,他既尊重宗教作为传统道德基石的作用,又将科学作为现代价值支柱而加以大力弘扬;既继承了伊斯兰教入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定位,又试图将它与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相结合,以凸显"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因此,此种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实际是对具有现代自我意识的"新人"的召唤.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西方伦理学一个重要的范畴,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许多哲人对什么是幸福进行了探讨。穆勒在《功利主义》中谈到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同时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最大幸福原理"作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基础,从而为他的"幸福观"定下了基调。他从三个层次阐述了他的幸福观:第一,功利主义的价值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第二,幸福是具有现实性的;第三,追求幸福的整体性。对穆勒幸福观的探讨可以发现穆勒功利主义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正这几天,读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我虽然累一些,心里却十分高兴。爱默生有一句话:"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作为作者,我和我的读者也有这样一条纽带,他们愿意和我交流,我也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有读者说,虽然未曾谋面,却觉得很了解我;而通过交流,我和他们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  相似文献   

15.
压制个人对自己权界的坚守恰恰放纵了机会主义行为,扼杀了道德生成机制。每个人坚守了自己的权界,就制止了别人反道德的越界。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在一次媒体访谈中称:“中国传统学者的学问是许愿式学问”,“谁许下的愿望最美,谁的学问就最高”。时至今日,在这种许愿式学问里打滚者仍然众多,他们缺乏实证和逻辑推演的勇气、能力,不愿意面对或没有能力揭示真实世界存在的人性弱点和制度、文化形成变迁的诸多约束条件和运行机理。他们乐于道德标榜和说教,以自身好恶来构筑“道德裁判所”,以圣贤或代圣贤立言者自居,排斥他们自我认定的“异端”。我认为,有必要对如何构建合符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道德生成、运行机制加以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的国家,历代有作为的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德、礼、法”的教育,从孔子、荀子到韩愈、朱熹,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都注重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道德常识和道德品质。但实际并非如此。尽管青少年一直在接受来自学校和家庭的道德教育,但是当今社会中层出不穷的丑恶现象成为他们的“不道德遭遇”,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秋,热透大街小巷的话题非"锋菲恋"莫属,相隔上一次分手11年,这对相差11岁的姐弟恋人重新出发,他们到底能走多远呢?锋菲复合,众人反应激烈,有大张旗鼓支持的,也有站在道德高点反对的,还有为孩子和前夫前妻鸣不平的,更有擦亮眼睛,坐等二人再次分手的……然而,你我都不是当事者,哪有支持或反对的资格,只是相对客观地分析,以求通过他人的情感经历照见自我,学习一二。我认为,此番锋菲再续前缘具备了最适合在一起的时机。时机并不单单指时间上的吻合,如他们都恢复单身那么简单,而是指从人生阶段、心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19.
"德"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和为人处世之道,是经久不衰的行为准则。特别是现有道德失范、精神危机、公德滑坡等现象频繁,极易对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严重影响。大学生是国家稀缺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培养他们健全的道德人格十分必要。而伟大教育家孔子对道德教化从一而终,其德教的核心思想贯穿于现代教育各个方面。因此,首先有必要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存状况;接着探究其原因;最后,借鉴孔子德育思想精髓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0.
沈洁 《职业》2012,(6):148-149
技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太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学习上有较大的惰性;班级氛围不够积极向上,等等。笔者通过近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与德育探索,结合当今技校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质,分析思考近年来技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养成规律、教育自身规律,开展了以培养学生"正气、大气、灵气"的品质为目标的"有序德育"的实验研究,认识到"三气教育"在技校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