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看似繁复,实则略显贫乏。在各种思潮泛滥的转型社会,作为"现实的人",大学生的信仰取向受到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在变得愈发碎片化、风险化与多元化。但大学生"信仰的有无",显然不能以信仰宗教与否为简单的切分标准。信仰的确立离不开教育,目前,大学生信仰构建存在自由化倾向与规范化缺失的情况,确证信仰与教育关系的切入点——对高校的理想教育而言,遵循教育原则的针对性,明晰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增强信仰内涵的说服力是高等教育的真正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义、主张、宗教极其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教育关系到民族发展与国家富强。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状况却另人堪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完善高校的信仰教育工作个体.以及加强个体的自身修养,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3.
李卫 《现代交际》2012,(4):205-206
信仰是人类得以存在的精神力量,它关乎人的生命。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大学生个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信仰教育包涵政治信仰教育、道德信仰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宗教信仰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主要内容,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取得其信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当今信仰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其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出现了信仰危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开展实践教育,构建网络信仰教育,形成信仰教育环境,重视自我教育,使大学生主流信仰得到回归。最终确立马克思主流信仰。  相似文献   

6.
"信仰供给侧"概念是基于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结合对宗教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理论的梳理而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大学生宗教皈信已成新常态,且呈发展趋势。通过分析高校信仰供给市场的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宗教皈信的现实依据,可以认为大学生宗教皈依的根源主要在于高校信仰供给侧自身的缺陷,如何正视和超越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调查数据,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稳定,信心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不完整;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不到位等方面。在对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根源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主观与社会、家庭、校园、网络等多方面客观的不利因素都是其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不仅损害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还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推进等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着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李德宁 《现代交际》2012,(12):225+224
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成败.然而目前来看,尽管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前程。由于传统法文化的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极为不足。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要扬弃传统法文化,创建新的现代法治文化;突出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纾解阻碍法治的实践症结,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的更高层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影响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研究道德信仰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但多数都是从社会整体出发,较少具体到当代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中坚,树立和坚定道德信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关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进程。因此,考察他们道德信仰缺失的现状及其症结,剖析其多元成因,并探讨建塑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对策措施,就成了一种必然。本文试就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作一梳理与概括。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直接关系着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立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寻求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影响着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受到宗教的严重影响,给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有效开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清宗教的本质、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提升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宋倩 《公关世界》2023,(5):90-91
道德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必然要拥有正确的道德理想,树立崇高的道德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自身价值。但是,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冷漠、道德麻木、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与社会环境、高校德育建设、网络舆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助力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塑必须从社会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等角度深究其原因,探索实现路径,化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危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阶段正是青少年建立人生信仰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建立的人生信仰就代表着我国未来的信仰,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正确引导和给予其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新闻报道是当代大学生看世界的一扇窗,构成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外部环境。新闻报道具有客观性,但是也带有主观思维,新闻报道和评论如果不能正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无法构建一个和谐的外部舆论环境,给大学生个人和国家的未来都会带来不确定性,所以应该加强对新闻报道伦理的监管,利用和谐的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个体价值观、家庭教育、学校范式、微时代覆盖不无关系。为提高广大青年信仰教育质量,从信仰始端的感恩教育切入,从时间、空间、载体等多维度探索感恩教育贯穿于信仰教育的实践途径,使信仰教育接地气、有内涵、有温度,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取得成效,坚守高校社会主义办学的神圣使命不动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整体,政治维度是其最显著的部分。因此,本文以政治维度为着眼点,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状况,从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各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让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仰,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素养,塑造他们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观,让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着重探讨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人类历史发展史实入手,用知识引导学生,结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大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法律信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清其影响因素、找准培育途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不断促进大学生信仰法律、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