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探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知识内化,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同时,反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日后"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晓琦  安军 《职业》2020,(12):76-77
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探析。技工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意味着传统教育中由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转变为思政育人扩大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思政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配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评价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转变,还改变了高校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基于"微信平台"进行思政课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微信平台"的高校思政课创新必须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各类教学资源,构建灵活的课堂模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如何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再次成为"热词"。报告提出要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本文通过论述"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让手机进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实现高校"思政课"生活化离不开信仰教育的支撑。由于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如何让信仰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链接,从价值观、环境、内容、形式、手段五个方面出发去增强信仰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功能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是高校"思政课"发挥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健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灵魂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发,尝试着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武装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头脑的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应当合理整合高校思政课的资源,建立一个全方位、结构清晰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改革对高校思政课提高教学效果及课程的说服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大思政"的视角,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法及路径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媒体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便利和捷径。利用新媒体在高校中开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课堂利用新媒体来提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对于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对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具备深刻哲理的寓言神话、诗词曲赋,包含了很多励志的伟人事迹,具备极高的现实价值和艺术内涵。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政课落实提供丰富的思想,有利于创新并活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广大教育者应重视高校思政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功能,立足于高校思政课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问题积极设计策略,以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视域下的传统文化隐性教育"展开讨论,从四个维度对之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完美诠释。对"工程制图"教学中"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实施路径及体会三个方面探讨实施课程思政,推动课程围绕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地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敬业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械制图"的教学之中,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以"大思政"为指导教育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校内思政资源的整合,推行新的教育制度的建设以及开展思政教育的改革。而在整合高校思政资源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在高校教学指导思想上实现全员统一,在高校教育内容上实现全程贯通,在教育的载体上实现全方位的连接以及在教育环境上的精心布置。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现代化教学中,智慧课堂与思政课结合的优势远大于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但也要认识到智慧课堂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大力推广普及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加大开发智慧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改进和完善智慧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逐步优化智慧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实效性和思政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是一个常思常新的话题。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就要切实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教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及行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要求内容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说明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其次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茜 《公关世界》2022,(2):100-101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进一步发展中,也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受到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冲击,高校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现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得到社会中各个领域的认可和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师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与教师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加深所学思政课知识的记忆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思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有助于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形成积极自主学习思政课知识的意识,获得理想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推动高校中思政课程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融合信息""提升自我""协作学习"等能力与素养,民办高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教学活动,它以个性化、数字化、互动式学习为主要方式。在慕课背景下,通过了解、运用翻转课堂,对增强思政课堂的时效性展开论述,旨在探索出一个更加适合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课堂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固化等问题;因此,应通过课堂、校园、社会、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对工程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剖析,总结了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总结了新方法,为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学校特有的临川文化、中医药文化背景,探索出新时代加强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通过"三三四文化育人工程"的四大特色载体"文化阵地建设、品牌活动开展、特色社团打造、四大讲堂",把思政课教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成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符合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始终的一门学科,其对社会群体认知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稳步建设,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殷殷学子步入高校殿堂,以成为社会栋梁为目标勤奋钻研专业知识。在教育逐渐步入人才精品化培养的社会背景下,以高校教育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大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就此,本文立足于"大思政"视域下,以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社会责任与存在价值为主要探讨对象,细致研究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