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规定督促程序,但在借鉴国外立法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于1991年全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如今的民事诉讼法督促程序。督促程序以快捷、成本低、简便的特性,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也符合司法改革精神,因此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中的很多因素与督促程序的内在本质不相协调。目前,法院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及其适用的环境会随着法治的不断完善而克服不利因素,诚信体系的建立、司法环境、社会环境的好转,督促程序应该在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成为人民法院大部分经济纠纷案件首选的适用程序,帮助人民法院快速解决部分金融案件,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媛 《现代妇女》2014,(12):68-68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民事交往日益紧密,涉外纠纷也日益增多。在涉外民事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国际司法协助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涉外案件得到顺利解决的关键,也是保证争议双方实现公平正义的重渠道。另外,国际司法协助是当今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内容,它不仅可以解决涉外诉讼程序中的困难,而且还能促进和保障各国在其他各个领域里的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司法成本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司法机构、诉讼程序和法律职业建设,它既体现着正义分配的一般性原则,也展示着国家、当事人和市场间的合作与博弈。对于司法体系运转而言,其犹如齿轮系统,国家、当事人和市场与社会之间要高度连续啮合,方能使民事司法持续运行获得动力。所谓民事司法成本,指具体民事诉讼中以货币来衡量的总耗费,具体涵盖以下几个部分:司法预算意义上的法院运营成本、当事人支付意义上的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事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化解民事纠纷成为各国司法界关注的对象。民事审前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诉讼纠纷中能更好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对实现司法为民、简化办案程序、减轻办案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历史发展的介绍。及审前调解的价值分析.提出规范我国民事审前调解的建议,以此来提高解决民事纠纷的效率.发挥民事审前调解程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最高人民法院3月19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人民法院保障民生第二批典型案例及有关情况。案例共11个,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领域,内容涵盖土地纠纷、金融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对保障民生司法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王淑荣与何福云、王喜胜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中,吉林省三级法院作出4个裁判结果。这体现出部分法院对相关问题认识不一。最高法公布此案,明确了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应当比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在认  相似文献   

6.
肖泽龙 《现代妇女》2013,(10):59-59
审前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做准备和寻求更广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程序。在实践中,法院审判最先形成了谈话-调查-调解-开庭的诉讼程序。为解决司法腐败曾一度使用案件受理后直接开庭的诉讼程序,但这又导致诉讼效率低下和证据突袭等问题。为完善该程序,在审前建立相对独立的准备程序,但由于在制度上设计得不完善,特别是当事人和法官的权力分配有失合理,当事人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致使审前准备程序的独立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法与刑法交叉案件处理中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对一种行为进行评估,这种行为必须根据不同的民事价值观和刑事价值观来选择;二是对一种行为进行评估,由于民法与刑法概念体系的不同,导致其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在适用何种法律评估时会产生差异;第三,对单一行为进行处理,从而决定民事和商业事务的适用或适用不同的程序。刑法的先后顺序是不同的。在处理民法与刑法交叉案件的过程中,司法内外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司法机关与第三审分离的客观情况导致专业法官的价值判断遵循不同的法律特征。同一概念体系在思维过程中缺乏相同的概念体系,导致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差异;而外部法院与公安机关、检察官的不同。检察机关在处理民法与刑法的交叉案件中,权责不清,不同机关对司法管辖权的引导和协助作用有不同的认识。上述立场的不同,最终可能导致司法立场定位的模糊,消除司法在统一秩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民事诉讼法第162条粗略地引进了小额诉讼制度,不过它缺乏具体程序设计,在实务操作中给司法工作者留下了无尽的操作悬念和困惑.实践中如何操作小额诉讼成为了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小额诉讼的特征、适用来对新法第162条的规定做一解读,并提出制定审理规范的构想,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法院受案数量剧增,但实际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数量则变化不大,加之诸如离婚案件诉讼内调解制度的不合理设置,使得法官工作压力过大、任务繁重。在法院人员配置暂时不能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良离婚案件调解程序,以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缓解“人少案多”矛盾。  相似文献   

10.
何为公益诉讼?报道一:2004年2月14日上午,被告人冯金梦在湖南张家界桑植县洪家关乡南岔村烧桔秆时,失火烧毁集体山林204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5.655元。该案移送起诉后,却无人代表作为集体财产的山林提出赔偿请求。检察院有关部门得知后,代表国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保护了集体财产和公共利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此案是该市办理的首例“公益诉讼”案件,是检察机关对“公益诉讼”的大胆探索和尝试。报道二:河南农民葛锐与郑州铁路分局的如厕收费官司,经过近三年的拉锯,不久前终于了局;法院终审判决郑州铁路分局返还向葛锐收取的0.3元如厕费,并承担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各50元。这起带  相似文献   

11.
周春宏 《现代交际》2011,(12):36-36
据统计,2006年泸州市江阳区检察院民行科受理民事申诉案件58件,2007年受理民事申诉案件52件,比2006年下降10%,2008年受理民亨申诉案件58件,比2007年又下降了2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民事申诉案件正在大幅度下降。本文对于一审民事行政申诉案源下降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吴喜梅 《现代交际》2011,(10):24-27
为了正确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对于正确区分民事和刑事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依法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确保民商事审判的有序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审判实践中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仍存在一些尚不明确的程序与实体问题,将"先刑后民"视为刑民交叉案件司法原则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文章试图在考察并借鉴国外司法中对刑民交叉案件处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法律规定的细化与立法的创新两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琨 《现代妇女》2013,(12):57-57
“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各基层法院计算机装配的一个司法综合业务管理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进入法院的案件进行微机监控,以督促法官提高司法效率,在法定程序内完成司法审判工作。下面笔者试着就运用该系统对案件进行流程管理及节点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力图进一步提高基层法院对“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发挥该系统在管理案件流程及节点控制上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以及《公证法》分别规定了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条件,公证审查的范围及核实义务,但是由于规定的不具体,使得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争议。本文从案件事实出发,采用了价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和公证制度的现状与缺陷做了分析,在吸收借鉴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本案的启示,旨在引起我国更多学者对这两种制度的进一步研究,以期真正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精英司法排斥民众?在西方,新闻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关键在于精英司法对民众情绪的排斥。类似辛普森杀妻案件那样,被大众媒体广泛跟踪与报道,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们看到,一般的司法审判中,不允许法官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也不能进行现场直播和拍照,庭审之后,留给公众的信息不过一张新闻速写,或者一纸判决书而已。面对这道裂痕,长期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德沃金也不无遗憾地说:“任何国家部门都不比法院更为重要,也没有哪一个国家部门会像法院那样受到公民的彻底误解。”  相似文献   

16.
精英司法排斥民众? 在西方,新闻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关键在于精英司法对民众情绪的排斥.类似辛普森杀妻案件那样,被大众媒体广泛跟踪与报道,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们看到,一般的司法审判中,不允许法官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也不能进行现场直播和拍照,庭审之后,留给公众的信息不过一张新闻速写,或者一纸判决书而已.面对这道裂痕,长期从事司法审判工作的德沃金也不无遗憾地说:"任何国家部门都不比法院更为重要,也没有哪一个国家部门会像法院那样受到公民的彻底误解."  相似文献   

17.
确定涉外离婚诉讼管辖权是法院解决跨国婚姻诉讼的前置程序,它对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确定和适用,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具有重大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解决离婚诉讼管辖权冲突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对诉讼竞合的放任态度,对管辖权的肆意扩张等问题,深深地影响着该类案件中诉讼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交际》2009,(6):27-29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许多企业因经营困难而裁员减薪,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最主要的途径和力量,如何快速妥善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当然,由于社会职能划分的不同,两者的关注重点及其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大量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来说,仲裁机构的“拦截”作用应该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而如何强化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审判的有机衔接,如何构建裁与审的有效对接机制,以形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合力,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缓解诉讼压力,则是法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期“调查·视野”栏目聚焦上海市青浦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青浦区法院携手应对劳动关系危局的方略,希望“青浦经验”能有助于读者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民事公诉制度在很多国家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验证,学界和实务部门一直致力于民事公诉制度的探索和研究,2012年,《民事诉讼法》作出修改之际,规定了公益诉讼的原则性条款,但是其实际使用仍遭遇到了许多尴尬.要突破现有法律框架,设计与完善民事公诉制度,必须首先对相关理论深层分析,解决检察机关的法律定位问题,并从基本原则、受案范围、检察管辖、诉讼权利、审判程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0.
番禺区人民检察院诉番禺博朗五金厂违法排污导致水域污染环境公益诉讼一案开庭公开宣判,法院合议庭采信该院提交的全部证据材料,认定被告的侵权事实与起诉一致,判决支持检察院提出的所有诉讼请求,要求被告立即停止违法排放污水等一切破坏水域环境的行为,并赔偿环境污染损失费用79500元以及负担案件的受理费.(<人民网>9月17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