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代资源环境问题背景下地理环境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地理环境理论有其合理因素和积极意义,但它在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同时,却忽视甚至贬低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这是导致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当代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环境科学等相关的现代科学迅速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而凸显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理论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重新认识、研究和评价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地理环境理论有其合理因素和积极意义,但它并没有真正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思想,全盘否定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贬低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所以,在当代条件下,重新认识传统地理环境理论的局限和根源以及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诗学均有着丰富的有关文本的理论。二者对文本的认识也是从对要素的观照入手的。中国古代诗学认为,文本由言、象、意、道四大要素构成,并呈现着言→象→意→道的逻辑关系;西方古代诗学受亚里士多德悲剧六成分说的影响,特别强调情节和性格对文本的构成作用,并因前者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叙事学理论,由后者形成了典型理论。在文本的结构层次面上,中国古代诗学受“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文本的有机整体论;西方诗学受主客体对立的哲学观的影响,多主张非有机的整体论。在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层面上,中国古代诗学更为流行“文由心生”的作者决定论和“意在言外”的读者决定论;西方传统诗学则流行读者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只是到了20世纪,西方诗学中的文本地位才发生了重大文化,即文本不再是社会、读者和作者的派生物,而是自足和独立的存在。相比之下,20世纪的中国诗学则缺少原创性,近乎“失语”。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双方的对立是双向度的。在“整体”观上,个体主义坚持化约主义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秉持反化约主义的立场;对立的结果是个体主义犯了“消亡论”错误,而整体主义则陷入了“物象化”的陷阱。在“个体”观上,个体主义采取了反社会决定论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强调了外部社会决定论的立场;其结果导致“个人”在个体主义那里“社会化不足”,而在整体主义那里则“社会化过度”。文章最后认为,超越二者对立的方向之一是解决“社会结构”和“主体行动”的发生学根源和再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标准是根本标准的理论观点,是具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点,含义极为深刻丰富。生产力标准“唯一论”,在机械地理解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将生产力视为“唯一决定性的因素”方面,落入了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的窠臼。它似乎是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性,其实则以“唯一”取代了“根本”,使生产力标准庸俗化了。它是对上层建筑决定论的极端性惩罚,也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痼疾的一种余患。  相似文献   

7.
历史决定论含义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决定论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认识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与唯物史观具有同样的含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是特指历史运动的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哲学学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一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极端理性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二是指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质言之,历史决定论就是指历史过程是受历史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同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决定论是有区别的,它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选择在控制论中的作用、过程入手,探讨了选择与必然性,偶然性和自由的关系。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考察、分析、批判地吸收了近现代西方哲学家关于选择的研究成果,分析、批判了萨特等的自由选择论,指出:马克思主义决定论是选择决定论;选择论可以“超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整体自然环境乃至个别地理因素,对人类生活文化的影响之重大,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两者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一二种大理论所能概括的。东西文化对比中关于“中华大陆型地理环境”和“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对立比较其来有自,谬种流传,流毒甚广。新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解决中国“本土性的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困境”的问题。以欧西地理与人文互动和中华大陆地理条件与人文动态的对应关系观之,唐宋间中华文明近乎“跳跃性的大变化”,表明“大陆型”地理环境自有其利于文明发展的因素,此亦是今日中华文明发展之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有一个长期不为人们重视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地理环境对社会现象作用的学说。因而,在批判西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过程中,人们不由地又偏向了另一面,即贬低、轻视地理环境的作用。这就带来一系列的理论偏差和误区,对学术研究、对革命和建设也造成了危害。把某一地区的事实当作整个社会现象,把特殊性当成了普遍性,以点带面,而无视不同地区社会情况的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了片面论。  相似文献   

11.
孟德斯鸠一向被认定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例如我国出版的数本地理学辞典以及社会科学辞典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辞条的阐释,几乎都是将孟德斯鸠列为首要代表人物。众所周知,“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指认为地理环境整体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笔者曾反复仔细研读过盂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现孟氏在该书第14~19章有关法律与气候、土壤的性质与关系的大量论述中,只是强调了气候、土壤分别作为一种地理要素对人的生理、心理及生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并由此对法律精神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丝毫没有地…  相似文献   

12.
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石,将总体性、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为人们理解美国当下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后现代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进路.但无可否认的是,詹姆逊的大众文化批判存在着简约论和本质主义的思维局限.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现实语境中,詹姆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这充分说明理论的传播与吸纳必须经历“在地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化研究成了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思潮,而精英文化批判则是它的重要倾向之一。本文顺着英国“文化与社会”传统,追溯了精英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与大众文化的对立。通过批判它对于少数派文化的尊崇和对于大众文化的排斥,揭示了精英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认为文化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它强调人的经验、价值观和能动作用。结构论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础,相信大众文化不是工人阶级的自由话语形式,而是一套强加的、受限制的语义,这种语义最终是由经济权利决定的。文化论和结构论因此成为文化研究中两大对立的分析模式。对此,霍尔将两种思想兼收并蓄,提出既能代表文化,又能代表意识形成的融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的物质变换理论以及从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论到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理论成果。构建区域生态文明的过程既需要上述理论助力顶层设计宏观决策,又离不开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攻坚克难。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的指导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际出发,注重区域空间的平衡稳定、区域主体的和谐共生、区域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创造出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生态文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国家分配论》答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个“国家分配论”者,各学派论点给我很大启发,对修改《社会主义财政学》教科书,进一步研究财政理论都有很大好处。“国家分配论”是在五十年代末肯定和评议了“货币关系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国家分配论”还不完善。这次座谈会不少同志对“国家分配论”提了许多质疑,“再生产决定论”者、“剩余产品决定论”者和“社会共同需要论”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从某个侧面讲都有一定道理。“国家分配论”过去也讲过这些侧面的内容,只是“立论”不同而已。这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媒介决定论和社会文化选择论。媒介决定论认为新科技带来新的社会文化形式;而社会文化选择论则认为先有社会文化语境的潜在"召唤",然后才出现相应的科技形式。随着新媒介的出现,媒介决定论似乎占据主流,但是文化选择论对媒介决定论又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新媒介的出现应该是在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召唤"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价值中立是一个见仁见智有价值的话题。本文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对它的接受史进行了考察,认为批判“价值中立”是由于“现在”,解释“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尽管“价值中立、具有局部的合理性,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应该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是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它不仅有“理论批判”的功能,而且还有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以及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等多方面的功能。“政治奴婢”论把它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把“理论批判”抽象化,抹煞其它重要社会功能,在理沦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学说又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劳动二重性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当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为了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传统和科学遗产,必须结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论述脑力劳动的二重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问题的再争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产阶级就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供求决定论”、“生产费用论”等来对抗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历史事实的有力批判。但由于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就,资本主义生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