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信通过特定的社会功能快速传播信息,实现以"朋友圈"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从而构建特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和回顾2013年我国微信研究现状得知,微信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微信与自身研究、微信与社会影响研究、微信与传播学研究、微信与广告营销研究、微信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微信已经成为继QQ和微博之后的新型社会化媒体,它通过强关系的人际传播,在熟人社区中既联系他人,又呈现自我。研究发现,微信的朋友结构与微信用户的学历、年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紧密相关;微信的自我呈现基本发生在熟人社区,因而其名字、头像、个性签名、微信号、相册封面、地区显示等"个人信息"更能呈现其真实身份;微信朋友圈留言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并且日志类留言多于非日志类留言,强制"求转"的情况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对人际交流和沟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信通过特定的社会功能快速传播信息,实现以“朋友圈”为基础的信息共享,从而构建特定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和回顾2013年我国微信研究现状得知,微信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微信-9自身研究、微信与社会影响研究、微信-9传播学研究、微信与广告营销研究、微信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7-224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软件为载体的"微社会"中,我们在享受微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愉悦的同时,各种微信消费异化也开始层出不穷:微信依赖症日益严重,微信依赖者沉迷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生产着自我快感并自我消费;人们满足于微信朋友圈的虚拟生存状态,却消解着现实的人际圈;信息超载过量,使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逐渐习惯"浏览式阅读"模式;微信内容的碎片化,对人产生精神麻醉;微信谣言四起,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的流行,正异化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利用微信犯罪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威胁到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沉溺于微信消费中的"自我",随着逐渐失去的自控力、判断力、思考力,成了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个"单向度的人",成为微信的奴隶。但是,微信和人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自身的问题,要想摆脱被异化的命运,更多的还是需要提升"自我"的素养水平,把握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力和批判力,理智地使用微信。  相似文献   

5.
微信已经成为继QQ和微博之后的新型社会化媒体,它通过强关系的人际传播,在熟人社区中既联系他人,又呈现自我。研究发现,微信的朋友结构与微信用户的学历、年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紧密相关:微信的自我呈现基本发生在熟人社区,因而其名字、头像、个性签名、微信号、相册封面、地区显示等tt个人信息,,更能呈现其真实身份;微信朋友圈留言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并且日志类留言多于非日志类留言,强制ct求转”的情况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发挥微信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它提供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渠道,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深入度,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即时互动性。但微信自身具有的传播特点也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进程,它的自由传播威胁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价值操纵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形象,信息杂糅侵蚀了主流意识形态基础。我们必须积极抢占微信阵地,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强微信平台管控,推进微信法制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媒介发达的当下,任何国家的电影都处于世界市场体系之中,电影竞争离不开借助传播渠道、实现意义增值的维度。韩国电影即是借助网络、手机等融媒体、移动媒体传播的成功案例,形成席卷亚洲的"韩流"现象。这对于急欲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当下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在媒介发达的当下,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同等重要。在手机这一移动媒体中,微信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工具,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说来,微信的"熟人与半熟人"的特殊状态制约了传播内容,其中的实用信息与情感交流、公共交往、资源共享等错综交织;微信传播要求选择正能量的社会信息、符合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具有适当深度以及艺术形式明显的电影文本。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7,(3):176-180
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微纪录片顺势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取代微博和QQ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同时成为微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出现了大量专门为视频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的生活方式类微纪录片。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带来的视觉文化语境出发,聚焦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纪录片的影像表意实践,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折射与反映。这类纪录片用镜头聚焦当代中国的多元社会与多样人生,记录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个体,致力于发现身边的美,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来观照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文化中国"。虽然这些微纪录片生产大多具有商品导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受众有着文化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43-246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信息手段。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也应顺应潮流及时使用这一资源,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创新扩散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江西某校500名学生为研究样本,统计微博、微信在学校的使用和需求情况,讨论微博、微信在高校中的使用和传播特点,探究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促进高校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被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微信已经成为热点事件和网络舆情的重要策源地,科学准确评估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对于明晰微信信息传播特点,深入挖掘微信传播潜力,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微信平台的传播行为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对既有关于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基于传播效果测量的设计,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由浅入深多层次考察准则,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构一套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构成,并运用线性合成法合成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以手机终端为依托的微信传播技术不仅给社会传播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且给社会风险信息的传播获取以及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与判断,甚至政府的风险决策与治理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选取了比较典型的案例——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作为探讨对象,结合相应的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在此案例中微信传播呈现出的显著特征,即传播内容庞杂未见明显的“沉默螺旋”的显现,传播态度多元化但偏于激动,传播迅速集中但议题缺乏持续的关注.研究认为,正由于这样的传播特征加之疫苗风险本身的特征与个体的偏颇性解读,使公众对“问题”疫苗事件产生了强烈的风险感知,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疫苗的污名化结果.因此建议微信时代一定要警惕媒介化的风险,风险沟通要在同理心的基础上进行,要引导公众对风险议题进行持续理性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理论和技术层面分析了微信与翻转课堂结合的必然性,阐述了微信支持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模块设计,详细探讨了微信支持下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结论对促进大学物理翻转课堂应用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逐步演变成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在此背景下,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也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带来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树立微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建立微信集群,利用微信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某些农村在现代化、城市化影响下,正面临"原子化…离散化"和"空心化"的困境.在地方经济较为弱势、未能分享区域优势的中部农村,不愿务农的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村民们现实互动的减少加剧了离散化趋势,使社区认同成为无源之水.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微信群为村民提供了全新的互动平台,离乡村民也能通过智能手机接入网络,在微信群实现"身体缺席"的"虚拟在场".这种"虚拟在场"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社区的再整合提供了基础.村民们在微信群中的话语实践能强化社会关系网络、催生共同体认同、维护公共秩序、展开行动动员,并成功实施线下公共行动,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5.
微信朋友圈“晒”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微信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风靡各类人群。微信朋友圈中“晒”美食、“晒”心情等内容折射了社会进步引发的人们乐于接受新观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亟需精神慰藉的现状。晒微信朋友圈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种行为。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微信朋友圈中“晒”现象的现状,揭示微信朋友圈中“晒”现象的深层原因,提倡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行为,并从中汲取正能量,实现对优质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街边大量存在的二手手机收购摊贩互信交易对剖析当下中国陌生人社交互信缺乏症具有极好价值。二手手机收购交易双方缔造的是一种“暂时性互信”,将“暂时性互信”的意义作一拓展,便可窥探到其背后隐藏着的二手手机收购互信交易所赖以达成的均衡机制;将此均衡机制再拓展运用到对中国陌生人社交互信缺乏症的诊疗上,又可探索到症结及药方——由此追求均衡、促成均势所构成的根本指导方法和原则的正义性也得到了应有的展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作为新兴校园媒体,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不同于其他校园媒体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是高校的新闻宣传媒介和生活服务平台,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具有宣传示范、舆论引导、教育服务和互动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应从技术支撑、内容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校园各类媒体的深度融合,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更好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郭宏升  韩芳 《阴山学刊》2014,(1):103-107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所承受的思想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而微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社交和服务功能的全新网络媒体,在大学生中有迅速扩展的广阔市场,有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人际交往和沟通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微信的这些优势,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和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