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2011年7月份,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美国主权债务问题。实际上,美国政府债务已经远远超过了名义上的14.29万亿美元,巨额债务之下的美国经济之所以还能顺利运行,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和贸易逆差将一部分货币输出到国外。美国不会出现无法偿还债务这样的直接违约。但是,能够通过债务货币化和美元贬值,制造全球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同时使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遭受损失。由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中很大比重是美元资产,而且我国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因此,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及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应该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加,不仅统一了单一货币欧元,而且将其内部政策高度一体化,并形成统一的对外经济和商业政策.目前,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在对外贸易、经济投资和项目援助方面在世界经济体系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欧盟和其内部成员国而言,经济活动存在于其内部和国际之间的联动.同时,欧盟在国际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欧盟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基于创立世界货币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诸多变化。从1815年开始到1873年,采用的是金银复本位制,此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则是采取跛行本位制。自1915年到1999年,国际货币体系依次经历了黄金美元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以及浮动汇率制。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属于浮动货币区,缺乏统一的国际记账单位,也没有稳定的支柱货币。保罗沃克尔曾说过全球经济需要世界货币,但历史上的超级大国无一例外拒绝建立世界货币。欧元的成立,使得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主流"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60多年后的今天,两大经济体可联合起来构成世界经济的"主流"。如果美元与欧元合并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它将会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支柱货币及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以Paul Krugman教授反传统的“世界经济调节理论”为指导,持续通过巨额“量化宽松”政策推行美元战略性贬值,其最终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国际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提升国际重要资源价格以及诱发全球流动性泛滥等途径从战略上打压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以及其他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对手.为此,中国应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快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积极稳妥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失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的世界经济失衡现象并非源于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汇率错配,而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美元本位制以及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浮动汇率和缺乏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调机制是造成各国对美元资产的高度需求和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美国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因而存在维护当前体制,并将调整压力转给贸易伙伴的动力。只有通过开发新的国际储备资产,回到某种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和制订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调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汇率收益及联动关系,利用2010—2021年汇率数据,采用平面极大过滤图法构建全球货币汇率联动网络图,通过研究货币圈及核心货币得出全球货币圈演进动态特征:全球货币网络形成以美元、港币、澳大利亚元和欧元为核心的4个货币圈;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货币网络影响极大,人民币影响力下降。据此提出:应该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组织以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一个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经济失衡的模型,从出口导向、浮动恐惧、国际美元储备和美元环流角度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分析。把全球的国家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由于存在“浮动恐惧”,非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往往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非储备货币国如果希望通过出口导向战略来促进经济增长,则需要以非储备货币国国内信用创造或国际储备不断增长为条件。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采用国内信用创造增长的方式而采用积累国际储备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导致了非储备货币国的国际储备越来越多。同时,根据储备货币国家和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对应关系,储备货币国的经常账户会产生逆差。非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储备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回到储备货币国,储备货币国产生了大量的对外负债。这种情况的持续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复苏过程很可能是缓慢和不稳定的,引发危机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解决。这次全球性危机在经济上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在政治上,会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美元地位的削弱,使货币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金融危机使完全自由放任的美国模式,特别是金融体系和运行模式受到质疑,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扩大。研究后危机时期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对谋划当前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其实质是美国向全世界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无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还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通过美元的升值和贬值来操控世界经济。美元这种左右逢源的优势地位,是美国虽然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却很少可能发生美元危机的重要条件,也是金融霸权对美国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在众多的原因中,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次贷危机这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美国对外经济协调形成以单边协调为主,双边协调、区域协调和全球协调协同共进态势。美国对外经济协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美国有关产业市场和利益,理顺了美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提升美国经济优势,推动美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增强美国经济全球影响力,对确保美国经济全球霸权地位有积极影响,成为美国推行经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因一些协调方式局限性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国际市场开拓、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部分产业和跨国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货币发行国激励不相容、美元一支独大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波动以及美国持续的双赤字引发的美元信用危机等。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最终建立具有稳定内在机制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浪潮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也是历史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未来应当遵循与中国金融经济改革相匹配的原则,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循环积累起的"全球失衡"使一方面美国产生巨额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使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逐渐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可以看成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的表现,这时正是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一个有利契机.人民币的持续合理调整将不断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同时可调节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不断加深,到2008年演化成金融海啸,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是全球经济的一次大规模周期性调整,世界经济版图面临着新的重组。  相似文献   

16.
美国9.11事件7年零4天之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美国经济发生雪崩式下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风暴横扫华尔街,横扫全世界,一切都如约而至.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标志着全球自由(投资商)资本主叉时代的彻底终结.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美元危机,从美国危机到全球化危机,划时代的历史巨变,帷幕已经完全拉开,全球贸易将遭遇沉重打击,全球经济大萧条即将到来.未来五年,美元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将彻底终结,美国用纸币搜刮世界的历史将彻底终结.美元的崩溃就是美国的崩溃,美利坚的"帝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重建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在联合国主导下创建全新的在金本位意义上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联合国世界货币发行与管理储备委员会和发行联合国金元(金合元),统一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势在必行.在联合国主导下的全球化--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民主时代将开始.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货币体系来看,美元作为统一结算货币,对维持全球贸易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空前发展。但是,以主权信用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存在很大的风险。美联储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基础货币发行的急剧膨胀,从而导致美元贬值,损害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的利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扩散突显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为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重点关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及其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居主导地位,其重要原因在于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科技上,美国都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明显的相对优势。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明显优势是:在对外直接投资及对外贸易中占优势;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科技研究及应用水平在全球占明显优势;美元仍是各国货币中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手段。这使得美国在全球化中获得高额利益。而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呼吁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并认为这种体系将最终取代美元成为世界标准。中国提出彻底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这种声音,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角色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关帝国主义在全球的霸权统治正受到挑战,但他仍然借助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试图统摄全球,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列强剥削、掠夺着亚非拉地区,但他们内部又因分赃不均而时常爆发冲突。在美国垄断统治的重压下,国际资本主义规则和美元被赋予了绝对权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加剧了美国的全球垄断。基于此,一些人提出了跨国资产阶级理论,但其实质与“超帝国主义”理论如出一辙,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工人运动、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对帝国主义的全球统治造成了威胁,亚非地区人民的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冲击着帝国主义特权。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崛起以及围绕新兴经济的国际合作的加强,必然会瓦解美帝国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从而使其霸权统治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