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高校德育存在形式的大学生问题教育需要理性规约。高校德育的基本矛盾和实效追求蕴涵着大学生问题教育的形态,对大学生问题进行专门教育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问题教育必须把握两类不同性质的大学生问题,必须把握大学生问题的年级呈现和个体差异。大学生问题教育必须以把握到的大学生问题为基点并遵循大学生问题解决逻辑,探寻对大学生问题解决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2.
前大学生普遍重视文化知识的提高而忽略了礼仪知识的学习,导致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堪忧。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大学生礼仪教学的重视,通过礼仪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诚信缺失行为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名誉。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氛围;针对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实际,开展积极有效的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增强诚实守信的主动精神和自律意识;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使大学生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充分说明大学生社团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大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特点以及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要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道德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德育的方法,实现德育手段多样化,创造良好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化的过程是大学生专业化、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促使大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它促进大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形成。加速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进程,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寻求多种策略和途径,有计划、多层次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社团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力求社团的制度化、项目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机制:加强制度化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素质;实施项目化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素质;构建和谐化的大学生社团环境,培养大学生合作学习素质;培育精品化的大学生社团内涵,培养大学生精神文化素质;瞄准社会化的学生社团方向,培养大学生应用实践素质。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特征和影响大学生政治取向的政治社会化因素,提出并论述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政治人格,以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性格心理问题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代大学生性格心理实际出发,论述了大学生性格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性格心理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性格心理问题调适的方法,对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格优化是指引导大学生在理性认知健全人格属性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培育而使大学生具有良好人格,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学生人格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人格优化培育系统,多渠道、多层面加强大学生良好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北美地区最具实力,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之一,严歌苓凭借其细腻的笔触位居文坛。严歌苓在创作中,以女性的敏感触角探究了爱情,挖掘了人性,对爱进行了力透纸背的书写,成就了一段段佳缘,也唱出了一首首悲歌。动荡的乱世、艰辛的寄居者身份、命运的不确定,三大成因交织在一起,铸成了爱情的悲剧。在爱情绚烂盛开的背后,却是点点泪痕。  相似文献   

12.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离魂记》是关于王宙与倩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在元代被杂剧作家郑光祖改编成喜剧《倩女离魂》。两部作品除男女主人公的姓名以及一些具体情节上有所变化之外,大体结构没有变化,都是同一系统的爱情故事。可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两部作品时就会发现,两个作家在两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对现实人生一直怀有深深的爱与感悟。爱情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路遥小说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意识到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也就敢于直面爱情的缺憾。路遥笔下的爱情主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路遥不只是展示悲剧,就像他想通过笔下的"奋斗"给读者以激励一样,他还想通过爱情悲剧以及对悲剧的抗争传达给读者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以人文精神为切入视角,从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道德情操三方面剖析毕淑敏都市小说创作中人的价值观念变化,从而解读毕淑敏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开拓人性文化中人文关怀新局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唐婚恋传奇所展示的美好爱情中,男性形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唐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使男性可以放胆与各种身份的女子发生丰富多彩的浪漫爱情故事,但当落实到婚姻上,无不陷入了心灵追求与社会规范即情与理的矛盾之中。尽管他们挣扎过,但最终都屈服于强大的社会压力,故事往往也以悲剧告终。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男女性格方面的负面因素,更有科举考试、门户偏见、等级制度、父母婚姻包办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故而他们在丧失了爱情的同时又承受着婚姻的不幸。  相似文献   

17.
在宗教信仰的世界里,宗教与爱情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是两部充满异域风情和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二者都鲜明地折射出了宗教与爱情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通过深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的宗教与爱情,并就其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宗教对爱情的束缚和惩罚以及在宗教禁忌之下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充分说明宗教对人们爱情及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个体的婚恋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愈发引起了公众和学者的关注.以福建省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当前福建省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以期为引导福建省女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婚恋观和健康人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的婚恋话语需要如何界定,它呈现出怎样的倾向?又是如何形构的?成因如何?这些问题对于重新解读鲁迅的婚恋小说无疑至关重要。其悲剧性机制形态主要有:惧婚症和性政治两个主要层面;而同时也从小说与现实的互动关系,创伤与悲剧性认知结构的形成等视角考察相关话语悲剧性机制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是石杰整个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作品涉及婚外恋。这种婚外恋现象的起因、形式和结果蕴含着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既受到现代生活观念和现实的影响,有着追求身心幸福的内在冲动;行动上又游移退却,摇摆不定,表现出道德的卑下以及与传统观念之间的根深蒂固的联系。作者以含蓄而简约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知识分子人格的残缺,体现出一种文学本来就应拥有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