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芸辉 《生存》2020,(11):0213-0214
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运用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行于“文”“言”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立足“文”“言”两者的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言”释“文”,通过直译引导学生体味意境,把握整体,在翻译中体现出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因“文”悟“言”,通过新颖的立意引导学生主动品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以后更高级的学习打下基奠。  相似文献   

2.
徐美煊 《生存》2020,(6):0049-0049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文”“言”结合的教学方式却并没有完全实现,“言”与“文”不论偏颇哪一方,文言文教学都无法发挥真正的教育意义。本文在课程改革视域中,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分离现象进行探析,并尝试寻找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中的“文”与“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本篇选文又题为“齐鲁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过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朱丽红 《生存》2020,(7):0158-0159
2020 年的春天,所有的教师们都成了十八线主播,大家对网络直播课不再陌生。线上教学对 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线上教学七周来,积累了一些上课的好经验,也在教学过程中 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文言文试卷讲评课网络课,以此为例,与大家共同 探讨网络授课中如何夯实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点,有效落实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儿。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已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段富,士卒乐佚轻战。”以战国策·燕策》)讲的就是政绩。商勒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这也是讲的政绩。滕子京滴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岳阳楼记》)还是讲的政绩。相比较起来,当数司马迁的“政绩观”似更全面、更科学,更值得探讨。“民大悦”,是司马迁政绩观的第一个标准。司马迁把“民大…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更多是重视和强调儒家文化和人格理想,偏重政治思想化说教.新课改后,教材的选文有了很大的变化,其选文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更注重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其选文作品更贴近时代和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但是语文人文教学的思维模式仍停留在简单道德说教上,受过去教学思维影响仍存在"重儒轻道"的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钟德平 《生存》2020,(9):0118-0119
笔者依据文言文的价值及文言文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立足于初中文言文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教学现状,笔者结合自身课堂经验,着重从文言文兴趣的培养、文言文诵读方法的分析、文言文情感的领悟及其文言知识的迁移和延展四个方面重点探究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以期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让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文言文素养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陈剑玲 《探求》2000,(Z1):38-39
在世纪之交的变革时期,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是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认真学习、领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深刻内涵,更好地贯彻落实“三讲”的总要求,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课堂笔记”的抄写曾经一直 是教师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一种学习行为,教师讲,学生记,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模式。近年来 ,语文教学的视野已由课本扩展到课外阅读的教学,所以“课堂笔记”的抄写几近淘汰。对 此,虽有异议,但我认为基本淘汰语文“课堂笔记”,有益于语文教学。 首先,语文学科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许多语文教师非常注重第二课堂——课外阅读 教学。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说:“ 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方能练成熟练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崔文生 《生存》2020,(7):0174-0175
新课改的最新要求提出需要加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被写进了语文教科书中,其目的在于向学生传递文化历史知识,歌颂历史中的传统美德,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文学素养,进而也使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但是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不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从而使文言文没有达到其起初教学的真实目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传播文言文,众多教育学家开始关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把它作为开展“三讲”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石登举 《生存》2020,(15):0194-0194
文言文是记录古代人民行为方式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句式、词汇、韵律等。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渐发展,高中文言文教学愈加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一学生学习语文文言文,不仅能够丰富文学修养,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学习古代人民的思想文化,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学手段,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高一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手段,可以利用构建情景课堂,理解文言文含义;挖掘教材内容,加强文言文记忆;拓展课外教学,丰富文言文知识的教学方式,提升高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薛莲 《生存》2020,(13):0110-0111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积极思考教学的有效性,从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和人文的,以及有实效的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加之有效的方法引导,是可以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的。  相似文献   

14.
陈景灿 《生存》2020,(13):0190-0190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文言文可以说是宝贵的财富,文言文教育对于国学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重要的内容,并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其通常以诗词歌赋、骈文、小品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做好这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文选 《唐都学刊》2011,27(3):32-34
何谓“民生”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人民就能过上“美好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就是“美好生活”。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如何塑造“美好生活”呢?“美好生活”是一种伦理价值追求,其塑造与“发展”本身相关联,求得“美好生活”的关键取决于发展是不是“好的发展”。研究民生问题,必须与发展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刘青 《生存》2020,(7):0173-0173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从采用情景创建、小组合作、强调诵读等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问题,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秋兰 《生存》2020,(13):0148-0149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花费精力大,成效慢、学生兴趣低等问题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呢?本文中我就从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出发,分享一些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安茂 《生存》2020,(15):0169-0170
文言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学生一直处于白话文的语言环境中,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着一定困难。同时学好文言文,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历史知识的丰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者”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常见的词,古汉语语法家和不少语法书谈到它的作用时,看法大都有所不同。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认为“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同时,还是一个语气词。下面我们浅谈一下“者”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立娜 《生存》2020,(11):0126-012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钻研现代教学理念,以“理”导行,积极探索,要及时准确“预设”,并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把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课 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