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1):83-86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高崧家族墓葬遗址为研究东晋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其中高崧夫妇墓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不仅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而且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楷书在当时社会使用的普遍性以及隶书在东晋中期以后急剧衰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日本《日本历史》1984年6月号报道,日本最近出版了大久保利谦编纂的《近代史史料》。该书是江户幕府末期“开国”起直到明治末年的日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重要史料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专集。每项史料中均有时代概观和对于史料的简明解说。  相似文献   

3.
史桂芳  王顺利 《日本学刊》2002,12(4):110-125
邪马台国在与中国曹魏王朝的交往中 ,积极、主动地选择吸收中国先进文化。邪马台国的文化选择 ,既受其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的影响 ,又表现出在特定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渴求程度与选择标准。邪马台居民的文化选择意识及价值取向的形成经过了长期、复杂的过程 ,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邪马台居民的文化选择 ,对当时的日本列岛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后来日本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早就提出:读《诗》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000多年来,真正响应的人不多。可喜的是这种局面近几十年来渐有改观。草木虫鸟是一种文化,《诗经》是中国草木虫鸟文化的源头。草木虫鸟是一种科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诗经中的草木虫鸟不但具有比兴的作用,而且显示了当时科学的水平、自然的本貌,成为珍贵的科技史料、自然史料。《诗经》不仅是研究周代政治、军事、经济的重要典籍,亦是研究周代科学技术、文化民俗和自然景物的重要文献。它是名副其实的上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孔夫子在2500多年前,对《诗经》…  相似文献   

5.
邓莘千 《生存》2020,(8):0221-0221
古文字学作为考古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许多历史研究者答疑解惑的利器,因为不仅古文字的本身构造和发展史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文物资料上的古文字总包含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释读之后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此外文物的鉴定、定级和历史断代等历史研究工作的完成也离不开古文字史料的帮助,因而,笔者将试图通过古文字自身的发展史和其作为历史史实载体的功用这两方面来浅谈古文字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忠庆 《社科纵横》2013,(2):127-129
实物股票真实地、详细地记载着历史,是一种史料档案,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一张股票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从股票上不仅可以窥视到一个企业的文化,还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同时实物股票还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正因为实物股票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于一身,所以蕴含者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南宋都城临安,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市,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中心于一体.马可波罗称其"为全世界最大而最名贵之城".商业十分发达,其中水果的消费和市场供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9):51-53
政治文化是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关于政治系统、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心理倾向、政治理想和政治态度等的总和,它是政治的灵魂、经济的杠杆、文化的中枢。积极推进中国传统臣民政治文化向现代公民性政治文化的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掌权不是偶然的,因为他是党的方针的表达者,这些方针在一定条件下体现了捷尔任斯基、布哈林、雷科夫、鲁姆塔克和基洛夫这些活动家的思想。他们是发展新经济政策和民主化的拥护者,反对在工业、农业以及文化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尽管斯大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是这些方针始终没有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赫鲁晓夫时代是合乎规律的。但是,赫鲁晓夫当权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马林科夫与贝里亚达成协议,如果“斯大林的卫队”在1953年而不是在1957年6月团结起来,那么就不会有赫鲁晓夫这位领袖。所有这一切都是历史作出的正确决择,是对我国生活中现实问题的回答。就本质而言,贫困的半瓦解的农村、技术落后的工业、住房严重短缺、居民生活水平低下、成千上万的人被关进监狱、国家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6):134-137
宁波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报纸(1899-1999年)数据库收录了宁波百年间出版的29种报纸,为我们研究这一阶段的经济和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又珍贵的史料。本文基于对数据库资料的初步分析,重点研究了1899-1999年宁波百年报纸广告发展的基本脉络,以期为数据库的应用和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毛泽东开始不满意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和做法,赫鲁晓夫也对中国这时发生的政治运动持怀疑态度。1958年在中国兴起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曾使苏联领导人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12.
《大共和日报》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党派报纸之一。本文对该报的沿革与定位、经营与管理,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在依据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力求勾画出该报第一任社长章太炎的政治思想和新闻思想,勾画出《大共和日报》几次易帜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3.
叶烨 《学术交流》2007,(8):156-160
作为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阿英树立了与时代同步的史料观,并以史家宽广的眼光和标准来观照史料。他较早地认识并阐述了新文学版本的重要性,形成了独辟蹊径、逐渐成熟的选文思想。他不仅以文学性和艺术性来评判文学史料的价值,而且大胆地肯定被作家本人所删弃的作品的史料价值;他不仅阐述了日记、书信的历史参考价值,并且在确认"文坛指掌图"价值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史料工作的特殊价值和独立品格,将其与文学创作视为是同等重要的学术事业。研究阿英的新文学史料学思想及其前瞻性,对于正确认识史料工作的地位,激励研究者致力于史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视日本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世界 ,文化和文化研究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日本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 ,是日本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因为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 ,我们都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文化中来理解和把握 ,而且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之根底中的文化内涵 ,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上述各种问题本身。换言之 ,我们面对日本时 ,不仅要从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等角度来观察、研究 ,而且还要特别重视从文化的范畴 ,从文化传统、价值观、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我们不仅要研究日本人的外部行为 ,更要…  相似文献   

15.
陈洪波 《社科纵横》2010,25(8):123-124
特种教育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由蒋介石首创并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推行。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特种教育在民国时期能得到如此的重视,其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因素。本文以当时推行特教最早、最得力的江西省为中心进行考察,力求对特教推行的原因作一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耿兆锐 《唐都学刊》2006,22(2):18-20
文明昌盛的大唐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众目所瞩、人心所向的强大帝国。其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等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信的中国人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拥抱整个世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向西远至阿拉伯诸国及欧洲,与南亚、东南亚诸国以及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国都有密切往来。唐都长安既是著名的国际性商贸大都市,也是陆路交通的国际大都市,实为当时亚洲文明的中心、东西文化交融的胜地。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尤为发达。除海路外,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塔里木盆地,越过帕米尔高…  相似文献   

17.
和磊 《社科纵横》2011,26(5):171-174
伯明翰学派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派别,其建立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知识背景。首先是二战后英国社会所形成的各种危机,引发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英国社会在二战后出现的"愤怒的青年"反叛思潮,推动了伯明翰学派的建立。再次,从知识谱系上看,伯明翰学派通过批判当时已无力解读英国社会现状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开始建立起自己新的知识范式。  相似文献   

18.
鲁岩 《学术交流》2006,(11):48-51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是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安全新课题时应该关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诗坛上,以叶夫图申科、沃兹涅先斯基为首的一批自称为苏共"二十大、二十二大的产儿"们,曾以所谓"大声疾呼"的政论诗密切配合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大反斯大林、疯狂攻击无产阶级专政而名噪一时,轰动过整个苏联和西方.他们的诗歌创作在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诗坛上占主导地位.如今,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们又大肆鼓吹所谓"悄声细语"的抒情诗,主张"表现羞耻",使苏联  相似文献   

20.
完颜亮论     
对金代皇帝完颜亮的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的。作者通过大量史料,对完颜亮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改革与建树作了重新评价。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完颜亮不可能超越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然而,他在迁都、统一政令、发展经济、学习汉文化等方面的卓著功绩,又使他不失为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封建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