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邓陶钧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3):80-83
言情作为金庸小说的一种话语形式,其意义也是为了实现小说的叙事功能.既讲述完整的情爱故事,又使男女情爱成为小说因果之链上的重要环节,延宕或者推动武侠小说总体叙事的发展.在金庸小说中,言情叙事争武侠叙事的融合在两种不同叙事情调之间形成了张力叙事. 相似文献
3.
丁綵、丁惟恕父子是明末山左散曲作家,在多方面因素综合孕育下,他们创作了大量言情散曲。基于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审美情趣,丁綵言情曲颇具北方散曲家的风范,自然显豁;丁惟恕则颇有南派柔婉娴雅之风,创作风格上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才子佳人"是传统文学中形成的一种源远流长的言情模式。在民初言情小说代表作《玉梨魂》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对这一模式的明显的继承痕迹,另一方面,《玉梨魂》作为新旧过渡时代的作品,对这一模式又有不少突破与改变,体现了《玉梨魂》与才子佳人言情模式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楼梦》的创作主旨自古以来争议颇多,作品开篇提及的"大旨谈情"、"实录其事"最能说明《红楼梦》的创作本意,这一指导思想,一方面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诗缘情而发"这一创作理论的尊重,用真情实感成就了作品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6.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各大企业相当看重的营销良机。作为一年一度的营销大戏.马年春节因为两头春(今明两年立春都是2月4日)、元宵节恰逢情人节(下一次要到2033年)、遇上索契冬奥会而更显特别,因此很多品牌早已厉兵秣马,力争开年一马当先。 相似文献
7.
刘志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41
张爱玲的小说在精神上深受中国传统人情小说中的“世情”传统与“言情”传统的影响。她的小说与世情小说的契合之处在于共通的对于世态人情的兴趣,同时,由于对末世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悲观,它们都得出了世情虚无的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言情经历了“怀疑———肯定———彻底幻灭”三个阶段,在赋予“情”以正面意义时,它企图依靠言情以超越、抵抗世情的虚无,这与言情传统相当契合,但由于“情”的力量极为脆弱,言情最终被世情吞没,从而使得她的小说最终走向对“情”的彻底幻灭。 相似文献
8.
熊海英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4):36-40
唐传奇言情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士人与身份微贱的女子的恋爱,一为士人与神女的艳遇。它反映唐代士人面对两性关系渴望浪漫爱情时,普遍存有一种冶游心态,而婚姻观念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门阎意识的影响。这种复杂婚恋心态的形成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美感意识、世俗欲望在唐代的全面复苏;二是魏晋六朝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科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3):82-85
无名氏深谙通俗小说的写作技巧,以所谓“媚俗手法”,尽情演绎着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而他创作超越一般言情小说的独异之处,就在于他将自己心爱的生命意识吹进爱情故事的躯壳里,透过男女的感情世界,探讨“人”的“个体生命”的秘密,使通俗的言情故事因蕴含一层“生命意识”而显得厚实凝重。 相似文献
10.
夏玉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5):53-58
作为颇具争议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以其独特的创作笔法撑起了"才子佳人"文学的半片天.周瘦鹃的"才子佳人"小说在言情方面与鸳鸯蝴蝶派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他的言情小说是通过"中庸"的手法,将言情与社会相融,刻画出凡俗人生的庸常爱情,并且形成了第三者"舍己成人"的模式,具有反"才子佳人"小说的倾向,其中包含着作者对都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取舍,并产生意料不到的逆反效应,展现了言情外衣之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顾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52-54
<诗经>在艺术上突出的就是赋、比、兴的创始,赋、比、兴等"有意味的形式"在言情中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味道与价值,成就了<诗经>富于内容的结构形式、富于情感的表达形式、富于意境的审美形式.本文努力以文艺美学的观点给<诗经>言情形式以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和亦舒的小说都以都市男女婚恋为题材,从女性自身处境入手,从内省的角度出发描写现当代中国从封建文化向现代化过渡中女性的情爱世界,关注爱情的世俗特色。她们摒弃了传统情爱叙事侧重赞美爱情中美好的人性、歌颂男女两性互相吸引所焕发出来的神性光辉的特点,撕开爱情的神秘面纱,直视女性弱点,呈现婚恋现实的一面,从而解构传统文学中爱情主题的言情范式。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为谋求生存而掉进神秘的泥淖无力自拔,让人为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亦舒笔下的新时代女性或因初具自救的力量而让人多了些慰藉。 相似文献
13.
祝菊贤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3):17-21
魏晋重情的时代风气促使诗歌中出现了主体情感笼罩、充满在客体物象之上的言情慷慨的主观性意象,它表现为强烈的主观情感对物象的拟人化改造和情感对意象组合的直接驱动与构结.与此相对的则是主体情感蓄敛、隐潜在客体物象之中的巧构形似的客体性意象,在客观性意象中,诗人尊重物象自身的生命特征,物象吸收、融化了情感,对一泻无余的情感冲击力加以形式化的审美节制与缓冲,形成诗歌意象浑融含蓄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4.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因此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5.
邓伟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3):1-3
一、元宵节听蛙鸣
2月8日,我从亚洲的东部,飞越乌拉尔山、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到了位于西欧之西的葡萄牙。我这辈子做不到学贯中西,来个“‘行’贯中西”也没什么不好。脑不足,腿来补,说不定还能补上一两课。在法鲁机场下飞机后,见公路两旁桃李盛开,樱花争艳,仙人掌像层峦起伏的小山,形形色色的棕榈科植物挺拔如中国西部的穿天杨。 相似文献
16.
言情的艺术——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及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任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善于言情,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根本艺术特征。无题诗中的深挚感情,通过婉曲的抒述方式以及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功抒写挚情是无题诗独具魅力的根本原因。无题诗对诗歌艺术的发展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17.
宋小芹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9-15
作文解愁与作赋言情,是陆云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与辞赋观念。而遥承楚辞发愤以抒情忧与愁其相接的抒情传统,且与晋人深情的文学风尚及陆云兄弟坎坷悲凄的人生经历相联系,陆云所谓作赋以言情之情,更偏重于生于愁思的哀怨愁情。这种言情解愁忘忧的文学观念体现在《九愍》等辞赋创作中,又普遍表现出既哀悯屈子又充满个人迁逝之感与生命之悲的悲愁情绪,从而具有浓郁的楚骚余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坚定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作为城市民俗的生活方式却离人们越来越远——提起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中国的不少年轻人总是满怀激情,可提起中国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