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属于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区。根据《方言》1986年第3期《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一文的意见,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乌鲁木齐汉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兰银官话。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的词汇根源于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受影响于维吾尔语和其他汉语方言。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小异,它们彼此之间更是同多异少。和普通话比较,乌鲁木齐的这两支  相似文献   

2.
"庚韵系庄组声母字",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无法回避且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对此作出阐析和研究,笔者有意对前贤的结论进行补充并提出质疑.本文的结论<广韵>成书之后,庚三庄组声母字完全与庚二庄组声母字分化,剩下庚二与庄组声母字二等相配.邵荣芬先生<切韵研究>引用的安南译音时代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3.
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非常复杂,有前冠式sC、后垫式Cl、前冠后垫式sCl三种类型.通过对郑张尚芳《古音字表》所有复声母测查,结合《上古声母四家对照表》所列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按照中古唇、舌、牙、齿、喉发音部位顺序一一离析出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类型,考察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是严格建立在谐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经典异文、训读、假借,语词异读以及亲属同源语言比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总体而言,郑张尚芳上古汉语复声母体系严谨周密、系统性很强.但仍不乏疏漏之处,表现在同一体系中有的复声母形式无例字、对特定语词特定声母两可的上古汉语复声母拟音等等,当然这正如郑张先生本人坦言“有待于上古汉语语音研究的再深入来完善.”  相似文献   

4.
清人陈澧在《切韵考》中,创立系联法来考证《广韵》的声类。本文采用陈氏正例中规定的方法来对《集韵》中的精组声母进行考察。大量事实证明,声组的分化与四等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考察声纽的分类应该从它在四等中的分布规律上入手。本文用文字和图表显示了考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母系统相对中古时期已经大大简化,只有20个声母。声母简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就其中一些声母的合并情况进行探讨,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并希望能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广韵》的韵类,如果按等韵学上的划分,可以分为“一、二、三、四”四等。这四类韵之中,以三等韵的韵数为最多。其与声母结合的形式也最为复杂,因而在等韵图上的表现也最为纷繁多样。《广韵》音系和等韵学上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多与三等韵有关。汉语语音的演变,从古到今的时代变化,从南到北的地域变迁,也以三等韵的变异为最大。因此,三等韵的探究,成为汉语音韵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打算就中古时期《广韵》音系中三等韵的若干问题作一个比较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韵》入声卷音系与普通话音系对比,考察声母、韵母、声调变化对应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明末利玛窦的罗马字注音文章中的材料,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汉语专有名词等的意大利文标音材料相互参证,对利氏所记的官话音声母系统进行分析、拟测,把利氏注音文章中26个声母符号归纳为明末官话21个声母。指出明末官话全浊声母消失,/n/、/l/有别,/v/声母留存,/η/声母正在消变,见系细音字的声母尚未腭化成/t/等,知二庄组声母存在/ts/、/ts/两读的可能,“儿”类字尚未发展成卷舌元音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三江侗语汉语借词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研究三江侗语中汉语借词的声母系统,并与中古汉语声类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三江侗语汉语借词声母与中古声类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声母语音演变的历史层次,是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投影.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语言学家,根据传统分析方法,把汉语字音分成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一个音节的起头部分叫声母,其余部分叫韵母,音节的音高叫声调.本文着重分析了声母训练的方法,希望对广大播音主持的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述评近代汉语声母全浊清化的研究,对汉语全浊清化的类型、来源、演变历史、语音机制以及全浊清化与入声消失的先后关系等均有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勉语早期汉语借词浊声母的数量及其所牵涉的众多古声类颇具特色,它们主要借自汉语塞音与流音*r-或*l-结合的复辅音。借自古汉语清声母的词经历了向鼻冠塞音加清塞音复辅音的转变,鼻冠音使其后清塞音浊化之后消失;借自古汉语浊声母的词则经历了向鼻冠塞音加浊塞音复辅音的转变,鼻冠音的脱落使它们成了纯全浊声母词。  相似文献   

13.
反切注音法是我国长时期使用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它的特点是用两个汉字去拼切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用它表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用它表韵和调。《广韵》中的每个小韵都注有表示读音的反切,共3872个。清代陈澧创造“反切系联法”,将《广韵》中这些反切的上字进行系联,得出了当时的声母系统,将其中的下字进行系联,得出了韵母系统。所以从陈澧以降,凡研究《广韵》  相似文献   

14.
在权衡诸家对《广韵》(《切韵》)声类所作分析和构拟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考察杜诗双声来探求杜诗所用语言的声母状况,所见大抵与玄奘译著和不空译著中梵汉对音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音系学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对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汉语中古声母塞音分清浊,且不论是平声还是仄声,清塞音声母既有送气音,也有不送气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浊塞音声母均已清化,其规律是:平声字今读送气音,仄声字今读不送气音.对于这种变化,优选论的经典理论无法作出恰当的解释.比较标记理论是优选论的最新进展之一,运用这一新的方法,可以为汉语浊塞音声母的清化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两类乌鲁木齐回民汉语中出现的、汉语方言中少见的双焦点辅音,并简述这两类双焦点辅音的发音特点、分布状况和成因。  相似文献   

17.
汉语鼻声母m-、n-、(?)-都有与晓母相谐,如 勿∶忽 难∶汉 午∶许 这使研究上古音的人猜想上古汉语鼻声母有清浊两套。李方桂,董同和就是这么想的。李方桂还从贵州苗人的n有清浊之分,贵州水家人管狗叫ma,认定上古汉语鼻声母有清浊两套,  相似文献   

18.
朱权的《琼林雅韵韵》(以下简称《琼林》)是一部为南曲而作的韵书,它的语音系统自有不同于其它韵书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一下《琼林》的声母系统。 通过排列每一韵部同调类的各个小韵,可知《琼林》的声母情况大致如下:一、唇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古全浊声母在今晋方言中的四种类型进行了探源,认为今读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今读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注音本《开蒙要训》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与北京官话相同的类型,最早也曾受到汉藏对音《千字文》和《大乘中宗见解》的影响,但最早的源头只能是北宋《皇极经世书声音图》所代表的音系;与北京官话相反的类型,则可能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20.
湘西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共有9种类型。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不送气音,入声字大多今读送气清音是湘语古全浊声母自身的演变。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送气清音是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影响的结果。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不送气清音是在与官话方言长期接触下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