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扩大,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已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掌握一些就业及求职时面试的技巧对于将要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毕业生开始全面走向就业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应该看到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赋予了大学生较大的选择职业的权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提供了挑战和竞争的基础条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及就业时间集中的特点,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更由于社会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大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有着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市场配置成为毕业生就业和调节供需的主要形式,经济杠杆和价值规律在毕业生就业市场起调节作用,学校、用人单位和大专毕业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争夺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些情况,标志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引导大专毕业生研究人才市场的需求,正确认识自己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扬长避短,提高…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毕业分配郑新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方向:学生缴费上学,“择业自主”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由单一的计划分配就业转变为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为主的就业形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在新形势下,职业大学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地方建设输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学校由原来的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服务职能 ,就业指导部门和人员应该努力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 ,了解就业动态 ,转变就业观念 ,分析就业信息 ,掌握就业技巧 ,发展就业能力 ,拓宽就业渠道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从“统招统分”逐步过渡到“缴费上学、奖贷结合、优生优分、双向选择”的升学、择业新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呼唤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又促进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几年的实践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招生制度的改革仍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同于一般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外部条件的保障和内部机制的完善.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场的运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权的社会权与自由权性质,从政府保障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权这一视角,对我国当前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进行了考察与反思,并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步由原来的指令性计划分配向市场“双选”就业转化.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这个过渡时期内,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制约就业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从而引发了新一轮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再到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逐步过渡;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逐渐从以计划分配、行政管理、就业安置等工作职能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通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以来相关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为将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内容、方式方法的变化,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制度向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过渡。由此就带来了高校就业工作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如何树立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沟通就业信息、完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已成为高校和人事部门共同关心积极探讨的问题。高校应主动适应形势,就如何…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步显现,如何切实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和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提出了破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中,应重视文化输入和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具有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经济理论对此少有关注。文章在对不同投资主体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性质和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失业、毕业生就业经济效益的较佳位点、劳动力价值与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效益、毕业生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行,应运而生的各高校对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相继展开。在毕业班开设“职业指导”课,不仅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保证,而且促使职业指导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它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予用人单位更大的选择权的同时也给予了毕业生更多的思考和稳妥地使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在国家建设事业这个棋盘上认准自己的位置。在这种形势下,我  相似文献   

16.
深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面对这一新形势,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广州大学的实践,在这方面谈点看法。一、开展就业教育的必要性就业教育是指根据国家利益和社会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与学业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又来我国已加入WTO,国际人才竞争激烈,这样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就业更加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就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有能力参与竞争,能否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很好地明确学业与就业的关系,了解就业对学业的要求和标准,从而根据就业的要求去认真搞好学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力求从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入手论述这个问题,目的是使职能部门及有关领导、干部、教师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分配政策,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技巧,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求职择业。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104-108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不到位、就业心理不成熟、专业技能不够高、综合素质不够高、缺乏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主要是微观社会资本、中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微观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个人的就业意识、就业能力和社会关系网络三个方面;中观社会资本主要是高校和用人单位;宏观社会资本主要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和制度.解决就业存在的问题的措施是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建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充分地调动大学生各个方面的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通过社会资本的运作获得更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