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兴阶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小萍 《兰州学刊》2005,(3):229-231
新兴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崛起是在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出现的,本文分析了新兴阶层产生的历史背景、阶层的理论划分依据、利益诉求及阶层的社会功能,综合学术界观点对新兴阶层进行合理的定性与定位.  相似文献   

2.
试论明代书院官学化的历程柳光敏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制度,是在唐末五代官学衰落和私学不兴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它的产生是古代教育改革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它不同于官学,也有别于私学。这一点,我们似乎可以用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呈现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促使士阶层崛起。士阶层的崛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对教育制度的变更、教育思想的丰富、教育内容的扩充、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改善以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末河南封建传统教育已到了穷途末路,官学形同虚设,有名无实,私学和书院虽有发展,但亦步官学后尘,成为科举的附属机构.而此时,不断兴起的带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教育改革运动,使得陈腐的河南教育一度出现过勃勃生机.尤其是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河南近代各项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宋一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壮大,市民文化进入蓬勃发展和日渐繁荣时期,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跻身于社会的文化系统之中。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各类文化式样的世俗化、大众化,而且使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雅而俗化的趋势,同时打破了文化娱乐活动的贵族化倾向,丰富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论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武之世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家由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升入庙堂,儒学由私学变成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官学。迨至明代中后叶,与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平民阶层的崛起相适应,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回民间,由经院哲学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从学说、思想层面看,平民儒学以王阳明心学为契机而生成,但其一经产生,便因适应了现实社会的需要而愈演愈烈,蔚然成潮,对当世及其后的社会文化均有重大影响。这是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下层士人与地方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 ,科举制度使士人分为上下两个阶层。本文拟就这一时期下层士人与地方私学关系入手 ,探讨下层士人作为远离权利的边缘群体在社会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进程中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分化与整合程度不断加强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成为一种必然现象。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 ,中间阶层正悄然崛起。与此同时 ,新兴中间阶层的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和问题 ,对我国政府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瑞清 《阴山学刊》2009,22(1):73-77
中国古代私学能长期存在有着多种原因:其一,封建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私学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其二,迎合封建专制统治是私学长期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三,私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及其灵活的办学方式是私学长期存在的体制原因;其四,私学教师的作用是中国古代私学长期存在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聂济冬 《东岳论丛》2005,26(4):90-93
在东汉前期文坛上,文人身份首先为治经者并多出身于经学世家。到中后期,随着官学、私学的兴盛带来的学术普及和鸿都门学的设立,这种文学家兼经学家“一身二任”的特征发生了转变,寒门出身的文人在文人群体中比例不断扩大,平民化倾向的新文人阶层悄然崛起,社会主流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巨变,东汉后期文学多以平民情绪和视角来观照社会生活,平民出身的文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往往怀才不遇,他们的创作表达着个人的坎坷遭际和苦闷怨悱,带来了文学题材扩展和体裁新变,也突破了温文尔雅、博学典美的贵族审美特质,预示着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豫菜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菜文化是中国烹饪文化衍生、发展的基石,在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回顾了豫菜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论述了其历史影响,并从豫菜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振兴豫菜的相应对策:第一,要得到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豫菜;第三,要注重培养豫菜烹饪人才;第四,要大胆借鉴和创新,提倡拿来主义;第五,要大力发展豫菜加工业;第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乃至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充满丰富性与多元性的城市文化.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下,<诗经>中的篇章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雍容典重的雅、颂诗篇,变而为直抒胸臆、讽喻时政的变风变雅诗.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变风变雅"诗篇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印记在诗篇中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诗经>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记录了当时极其发达的城邑文明.<诗经>的作者不是下层劳动人民,<诗经>不是民歌.  相似文献   

14.
孙秀昌 《河北学刊》2006,26(1):35-41
以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进入文化史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当其把哲学的慧眼投向与人的自由选择和生存交往关联着的历史时,也便自然地由此提出了一种独具人文智慧的历史哲学。本文通过在历史绝对主义与历史相对主义所构成的张力下悉心体悟雅氏历史哲学中的核心范畴“轴心时代”,以期对关涉其历史哲学枢机的“唯一的结构”有所省思;并借着对他的“生存辩证法”与“生存的历史性”的阐说,试图对“轴心时代”涵贯的人文意蕴有所掘发。  相似文献   

15.
朝藩体制时的土地制度在日本土地制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幕藩体制时的一些旧有的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在土地政策上又体现了将来进行税法改革的意图,并且明治政府在土地领有及贡租制度上采取了相应的举措.这种改革的初步尝试以及所引发的问题使地税改革提上日程,并为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任玮 《殷都学刊》2011,32(2):42-45
在河南地区的发展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姓氏分布与世家大族,真实反映了南北朝特有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7.
新罗建国神话传说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它反映了自远古东夷少昊时代开始直至新罗建国时期中国居民移居朝鲜半岛的历史事实 ,自新罗建国之时朝鲜半岛就已纳入了东亚汉字文化圈 ,而中国边郡乐浪、带方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越绝书》作为越地越人的精神文化遗产,它以宝贵的文本载体形式,记录了大转折时代——春秋之于越的历史。对于《越绝书》,从作者、版本、内容等,前贤近哲多有研究,成绩斐然。笔者关注的是《越绝书》所透露出的文化整合意识。认为,作为一部最早的地方区域史著,《越绝书》既有彰显越国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吸收、认同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主流文化的一面,其间透射着以主流文化价值观整合越地思想文化的认识与努力。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区域史研究,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二、河南传统经济在近代的延续与推移;三、近代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四、综合性理论性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学派的代表之一。纵观思想史或哲学史著作,邹衍及其思想常鲜少提及。从五德终始说、天道论和天地广大说三个方面,对邹衍思想进行探究。邹衍在史墨五行相胜说的基础上,结合思孟学派的五行学说,形成了自己的五德终始说;他的天道论即四时教令思想;天地广大说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打破了人们狭隘的地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