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美国学者德里克的《革命与历史》一书,突破以往的著述格局,从学术史高度对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史论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就旧问题提出了若干新见解,是海外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权威之作。此书提供的有益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要跳脱意识形态话语,注重挖掘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内涵,并将评论克制在学术层面上;二是要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把握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描述转向分析。如果这部作品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它的问世可能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出现转机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葛懋春先生1951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协助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华岗,以《文史哲》为阵地,大力促进学术繁荣。"文革"后,葛先生全身心投入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对史学理论学科对象、任务和体系的讨论,所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以思想性见胜。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把史学概论的对象限定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他还非常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成为学界瞩目的史学理论研究重要基地。此外,葛先生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思想史的一般理论方法、先秦诸子、五四时期思想思潮,是他集中研究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八○年夏,吴泽同志自沪来京,约我编选一本史学论文集,列入他主编的《中国当代史学家丛书》。这使我既感荣幸,又觉汗颜。作为史学队伍中的一个老兵,只得从命,故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的同志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史学论文选集,把它奉献给读者。我从事史学研究虽已五十年,但我是在经过一段曲折道路之后才跨入史学门槛的。这里,我想先讲点个人经历和思想变化。我出生于清朝末年山西平遥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受旧学教育,读过四书五经以及  相似文献   

4.
史学交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质,也是史学生命力之所在。中外史学交流史源远流长,不过迄至近代,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中外史学直接碰撞以来,才以其恢弘之势,写在人类史学交流的史册上。中外史学交流研究内容宏富,它将为史学史研究开辟新天地,即从它与汉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联就可略见一斑。中外史学交流多途贯通,其主要有译书、教学、著述和讲学等。中外史学交流对于正在迈步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意义重大,也将给未来的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有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极高的史学造诣。他虽然不是专业史家,没有史学专著,但是他一生有丰富的史学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作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许多科学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拟从毛泽东一生读史、评史、用史的史学活动中,对其史学思想及其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一、重史学毛泽东对历史学一贯给予高度重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中国历史典籍加以研究,决心以十年功夫读完“经之类十…  相似文献   

6.
<正>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著《广雅疏证》一书,是十八世纪中国语言学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书和与之同时代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问世,标志出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发展,已进入到近代语言学革命阶段,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两百年来,研究中国语言学的,不论中外学人,莫不推崇。王氏父子所造成的卓越功绩,今天即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来作衡量,这部书确实也有不少不可磨灭之处。近来重新检读此书,弥觉有味,仅就此书的写作经过,此书的出现在汉语词汇词义研究史上的进步意义,此书的主要依据和作者的方法论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正于方闻之士。  相似文献   

7.
我对有机会参加纪念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使我产生了对吕振羽同志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吕振羽同志是我的老师,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的讲演;他的许多著作,如《简明中国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等我都读过,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8.
王竹波  高青莲 《理论界》2008,(3):170-172
清初学者李塨的史学经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阅史郄视》中。该书是其读《廿一史》时,将其中经济可行者书之于册而成,为南游之前所作。此书的论题主要包括君臣论,史学论,稽考历史衰弱之故,名言警句记录和人物评说等,涉及政治、经济、学术、军事、历史等社会领域。本文欲对此书及其内容从上述几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广州举行的广东历史学会一九六二年年会期間,中国古代史組討論了中国史学史的范围、內容与分期等問題。与会者一致认为史学史的范围、內容应該包括历史哲学、历史編篡学、考据学、史料学、目录学等发展的历史,但是在史学史中,历史哲学与历史編纂学的关系与地位的看法上則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刘节教授认为,史学史应以历史編纂学为主,历史哲学为輔。史学史的任务在于把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史写出来;把历史学家的历史哲学介紹出来;把历史学在发展途中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写出来。但是,史学史主要是闡述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如果以历史哲学为主,必然会拋弃很多应該讲的东西,并且容易与哲学史混淆不清。关系很密切,不能彼此割裂。如果有主次之分的話,那只能是就史观与史料学、目录学、考据学而言。陈千鈞教授认为,史学史的內容和研究对象,就是清理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史学部分,从紛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一条史学发展的系统的綫索——规律来。史学史必须阐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什么必然产生某一类型的史学著作和史学家;史学家所写出的史学著作必然脫离不开当时的政治以及史学本身发展的特点。史学史  相似文献   

10.
“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写十万字到二十万字左右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是我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在博士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即把这句话讲深讲透。并特别说明,所谓“未言”是包括导师在内的,所谓“言人所不敢言”是有前提的,即“胆大而不妄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准则,之所以敢言,是由于认定符合马克思主义,越出马克思主义的就不干。张连国博士所著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红旗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一书,原为他1998年答辩通过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达到了我上述的要求。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中,徐复观把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视为中国正统人性论的主要构造者,由此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化之基本性格的理解和规定。通过解读此书,将会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徐复观的“心的文化”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新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重视史学是李达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李达认为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说:“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但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科学的历史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已为我国历史学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四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史学要论》等论著,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提出运用唯物史观改造旧史学,建设新史学的计划和设想,但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北洋军阀以“阴谋分子”的罪名逮捕杀害了。从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人相继而起,以唯物史观作为武器,研究、整理中国历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在一九六二年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会前,写过一篇简略介绍王嗣奭和他的《杜臆》稿本的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周刊上,当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杜臆》原稿影印本,由顾廷龙同志写了前言,着重介绍王氏生平和此书稿本的情况;次年出版了排印本,由我写了前言,着重分析此书的思想艺术,后来,寓居澳门的曹树铬先生作了《杜臆增校》一书,在香港出版。这些,使王嗣奭其人和《杜臆》其书为国内外研究杜甫和杜诗的人所  相似文献   

15.
何兹全 《学术界》2003,(6):251-253
198 9年“六·四”前夕 ,我和邓广铭 (恭三 )教授、王曾瑜研究员等受河北大学的邀请为评选该校漆侠教授先进教学去保定。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第一次见到游彪同志。他的硕士论文《宋代寺院经济研究》 ,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看到他的《宋代寺院经济史稿》的出版 ,自然是高兴的 ,也极乐于为之写序。但也对他略有责备的情绪 ,1 989年至今已是十多年了 ,为何这书迟到今天才出版 !在中国学术史上 ,佛教寺院经济是个从来未被重视的问题。清末民初 ,一直到五四时代西学东渐 ,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在宗教、哲学、史学、文学等等诸方面 ,都起了很大…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大学赵伟教授等著《中国区域经济开放:模式与趋势》一书于2005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那时,我就拜读过,感到此书是一本引领区域开放理论升华的力作。当中国经济演进到一个发展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的今天,重读此著,有一种特别的感悟,认为这本书对加速经济发展步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德本同志所写的《中国传统思想探索》一书已于1988年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读了以后,觉得这部书有三大优点。第一,他这部书是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浪潮下写的。他能不为所动,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应用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思想既不是完全否定,亦不是完全肯定,而是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根据大量的事实,作实事求是的分析,这是很难得的。  相似文献   

18.
史学有新旧之分,新与旧系相对而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学也不断地在继承旧史学遗产的基础上予以更新。新史学不自今日始: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唐代史学的改革;又如清代的章学诚著《文史通义》,也是一部新史学;梁启超写过一部《新史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体系;特别是李大钊写《史学要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端。当前,我们有必要对于旧史学作批判地继承,并加以改革。改革的方面颇多,其中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近三十年,读过不少东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遗憾的是一直未有机会读到港澳台学者的这类著作.因此,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洪镰德博士的著作《新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社会科学》一书,在感到新奇之余,又颇感疑惑:一本由在台湾出生的学者撰写、由台湾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能够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正> 过去,我从未教过“史学概论”这门课。也没有想到过要教。最近,由于偶然的邀约,我在江南的一家学院里,试讲了这门课,积累了一点经验。记得开国之初,我与好友童书业一起开过“马列主义史学名著选读”,他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讲《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曾积累过一点经验。粉碎“四人帮”后,大家都招研究生,我给我的研究生和别人的研究生讲了一门《史部目录学》。三十余年前的一点积累和五六年前的一点积累,凑起来应付当前的这个陌生任务,其中带有很浓厚的探索心理。时下出版的“史学概论”方面的三本书,我都仔细读过了;杂志上的有关文章,也都读过了。在教学实践中,来证验其中的得失,和本人与书报文章间的异同。间有所得,不揣谫陋,写在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