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之配套,同时也必须建立一支善于经营管理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企业家队伍职业化,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可靠保证,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但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育不全,体制变更没有真正到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落后于形势的需要,因此,现阶段造就培养和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企业家队伍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强烈呼唤.本文仅就如何建立一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职业企业家队伍这个方面谈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所产生的杰出人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建立一支企业家队伍的重要性日益迫切。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主持企业经营的人并不一定是企业家,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从本质上说是“政府官员”。企业家需要具备诸多的基本素质,而风险意识集中凸现着企业家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其他职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加速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课题。所谓企业家,是指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专家。从我国企业经营队伍现状来看,真正的企业家还为数尚少,职业企业家队伍尚未形成。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远未达到企业家的要求;二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制约了企业家的诞生和企业家队伍的壮大。因此,造就我国职业企业家队伍,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建立、完善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市场竞争首先是人才竞争,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呼唤企业家。本文从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及企业家队伍的建设的三个方面,阐述了造就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是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造就企业家队伍”。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的成长壮大,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已成为社会的脊梁,是今天和未来推动社会经济腾飞的生力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众所周知,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企业家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在胆识、见识、学识、悟性、韧性、理性等诸多方面素质的高低。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繁荣发展与企业家队伍的兴衰直接相关,企业家是企业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职业化的内容结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改制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攻坚阶段 ,形成职业化企业家阶层势在必行。文章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 ,探索出了企业家职业化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 ;企业家市场的形成 ;企业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构 ;构造一套企业家的科学评价体系。希望能对我国企业改制过程中形成企业家阶层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要完善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确定科学合理的中国企业家标准,为企业家队伍的选拔、培养、评价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创造条件;完善企业家责任法规,形成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给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报酬以合理规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职业经理人职业资质认证制度及法规,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管理及流动法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生代企业家陨落的原因从企业家本人来说,是由于不求进取,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形势的转变;在思想深处和工作方法上,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完全照搬毛泽东的军事和战略思想;本人素质不高,由此造成经营不善、决策失误,甚至盲动和蛮干;缺乏创新精神;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大功夫,而热衷于广告宣传,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从外部条件来说,超经济的“竞争”也会导致一些企业家的垮台,制度和体制存在的缺陷以及一些手握大权的传统势力,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失误的人态度不正,幸灾乐祸,落井下石,都是一些企业家跌落的重要原因。因此,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求企业家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觉、自信、自律和自强,而且还必须改革陈旧的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现代企业家,离开了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家也不可能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同现代企业家的作用息息相关,培育和造就宏大的现代企业家队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工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现代企业家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建立以及建立后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状况如何,取决于现代企业家的素质及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现代企业家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一)现代企业制度同传统的企业制度相比较,其优越性表现在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作理论铺垫,对《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既包含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也包含现代型企业家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研究独到。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则处于关键时期,用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