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难忘的采访     
程野萍 《中国民族》2007,(12):57-57
难忘的民族情结让我把副业当正业 1978年的一天,国家民委文化司的鲁生同志约见我,说他看了我刊登在《人民文学》的中篇纪实性小说《风雨人间》后,认为写得真实生动,想邀请我参加《民族团结》杂志的复刊工作。当时,由于放不下从事了30年的医学事业,我没有同意。1984年,鲁生同志又经多方询问找到我单位,说《民族团结》要将月刊扩为半月刊,急需选调合适人才,希望我不再拒绝。  相似文献   

2.
我常想,就算毫不润色,只是把我与《民族团结》从结识到成为朋友的经历,平平实实地摊摆出来,就是一份比较感人的材料,因为《民族团结》确实在为如我一般忠实而陌生的读者朋友们做了许许多多份内和份外的事……1987年,我读大学三年级,当时所有的文字功底就是作文,偶尔被老师在课堂上轻描谈写地表扬一下,以及在一些报刊不起眼的角落登个篇把"豆腐块".有感于当时一些人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知之甚少,便斗胆提笔写了《从少数民族服装想到的》一文,寄给了《民族团结》,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在这家全国民族工作的权威杂志上发表.3个多月后,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第9期《民族团结》,得知自己的文章发表了.我当时的心情,如一个痴情而其貌不扬的少女,突然被一个自  相似文献   

3.
赵书 《中国民族》2007,(11):58-58
《中国民族》(《民族团结》)创刊50五十年了,真是可喜可贺。自我第一次读《民族团结》到现在,已近30年。《中国民族》是我的良师益友,无论是从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启迪,我衷心希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4.
每当丹桂飘香时,我就想起远在北京的几位朋友.想起民族团结杂志社.1990年10月,我接到一封北京来信,拆开一看,原来是民族团结杂志社全国第二次宣传通讯会议在怀化召开的通知.这纸通知为我与《民族团结》的友谊拉开了帷幕,为北京——怀化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在这次会议上,我大开了眼界,学到了不少写作方面的知识,更难得的是结识了一大批有头脑、有知识、有个性、很潇洒的朋  相似文献   

5.
缅怀《民族团结》的创始人萨空了文/苏明达萨空了同志是《民族团结》杂志第一任主编,《民族团结》杂志的诞生和成长,凝结着他的一份心血。在我的心目中,萨老不仅是一位领导,也是一位博学多识、诲人不倦的良师。我有缘在萨老领导下工作,是从1954年开始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看到《民族团结》杂志,是60年代初在北京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我也就常到学院的图书阅览室翻阅杂志。《民族团结》是我喜爱的杂志之一,她介绍的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祖国的边疆,对兄弟民族地区充满了神往之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10年以后,我竟参军来到了新疆,而且先喀什后乌鲁木齐,一呆就将近20年。新疆地区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新疆各兄弟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战士时就开始涉猎有关兄弟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典籍,调到军区机关做文化工作后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偶有所得,常向一起工作的兄弟民族战友谈起:在辉煌的《二十四史》中,《辽史》、《金史》、《宋史》都倾注了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学者的心血,维吾尔族航海家亦黑迷失,早在元朝初年就曾率领一支庞  相似文献   

7.
我们蒙古族有句俗语:“炒米不掺沙,老友无虚假”。我做为《民族团结》的一名老读者,掏心里话讲,我与《民族团结》的感情绝非一般,不然的话,怎么能同她结下不解之缘呢?十多个春秋我一直自费订阅这个刊物,她成了我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也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柱与食粮。回顾这些年的历程,我觉得自己的点滴长进,都与《民族团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六十年代初期,我从县城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坝上草原,当上了这里有史以来的第一名蒙古族小学教师。记得开学典礼那一天,县民委的一位老干部,从百里之外的县城驱马赶来祝贺,向我赠送了新出版发行的《民族团结》杂志,  相似文献   

8.
深情依旧     
在人们高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五十年代,经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委推荐,精明能干的小伙子沙砚勤走马上任,当了《民族团结》杂志的通讯员。从此,他就与《民族团结》共建了团结友谊的彩桥,心心相印,频频往来。 1986年,他不远万里,特邀出席了《民族团结》杂志在贵州安顺召开的首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受到大会表彰,并邀为特约通讯员。当《民族团结》创刊35周年之际,我有幸与他在天山脚下相会。他像一个久别故乡的游子,突然见到乡亲,紧紧握住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 30多年来,他把《民族团结》视为自己须臾难分的良师和挚友。1989年4月8日,他应《民族团结》之  相似文献   

9.
早在《民族团结》复刊初期的群众来稿中,我就见到过云南高黎贡山尹善龙的名字。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不仅常在《民族团结》上,而且也不时在其它报刊上看到他发表的文章和摄影作品。虽然他是我们的老特约通讯员,可我们却从未见过面,直到不久前,为配合创刊36周年的系列报道采访他时,才得以谋面。他高高的个子,朴素的衣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流露出智慧和才气,他那普米人特有的方圆脸上,挂着纯朴真诚的笑容。当得知我从北京专程来怒江采访他时,尹善龙显得有些不安,连连说:“我为《民族团结》做的事情太少了,实在惭愧”。并对《民族团结》多年来对他的指  相似文献   

10.
我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的缘份/黄颖我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今年80岁,不期而遇《民族团结》创刊四十周年大庆。我的一些老战友和家乡故旧,都派他们的孩子到家祝贺。我们共产党人是不做寿的,也不请客吹蜡烛。但也得招待这些小字辈,在欢愉闲谈中,他们问我:...  相似文献   

11.
说起《民族团结》,与我还真的十分有缘。每与人提起她,总有一种熟识感和亲切感溢于言表。她的强烈的向心力,有时甚至让我自以为是其中一员,归属意识竟那么的浓烈。这大概是另一种“熟人效应”吧。我是1985年走出校门的一个青年民族工作者。初识《民族团结》,却是在1982年。作为民族院校的一名大学生,班主任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种刊物,其中之一便是《民族团结》。老师说,由于她的政策性、资料性、知识性和生动性,是我们民族工作者的“日用必需品”,也是做民族工作的向导。于是我便欣然自费订阅了《民  相似文献   

12.
片笺片玉止于至善———写在《民族团结》出刊300期之际文/《民族团结》总编辑李金池(苗族)引人遐思的数字文/︽民族团结︾前任总编辑鲁生片笺片玉止于至善———写在《民族团结》出刊300期之际文/《民族团结》总编辑李金池(苗族)《民族团结》杂志是国家民委...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民族团结》编辑部: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刊登的《正确对待不吃猪肉问题》很好,可惜在以后几期中没有继续深入地搞下去。我认为,在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四化建设中,对一些少数民族不吃猪肉的问题.只做一般理论上的宣传是不够的,还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81年到湖南省民委工作的,大概是职业的关系,我和全国各地民族工作部门的同志几乎都交了朋友。然而,和一个刊物,和一个刊物的多数记者成为亲密明友的,只有《民族团结》一家。记得1982年,国家民委和广播电视部举办全国民族团结征文活动。在京开会期间,作为湖南代表,我总觉得湖南不大引人注目。不仅领导讲话和文件中极少提到湖南,就连包括《民族团结》在内的与会记者们,也大都往他们的‘重点’地方跑。对此,我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15.
到今年10月就是我与《民族团结》结识35周年。35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验到它是我的良师和益友。 1957年秋,邮局的同志把一份《民族团结》(试刊号)送到了我们县委宣传部,同志们都抢着阅读。因为当时领导上交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深入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化三改”步伐,和汉民族一起过渡到社会主义。当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的学习资料很少,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困难重重,因而接到《民族团结》这个刊物感到十分宝贵,认为这是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召开发行工作表彰会司马义·艾买提主任指出:做好《民族团结》杂志的发行工作是民族工作的组成部分。日前,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民族团结》杂志发行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指出:“《民族团结》杂志是国家民委的机关刊物...  相似文献   

17.
值此《民族团结》杂志创刊35周年之际,我以一名少数民族读者的身份,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三年前,我与《民族团结》结了缘,在千里之外的怒江能够读到刊物,并爱上她,同时也能为我们的民族说点心里话,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快慰。《民族团结》是一本宣传民族知识,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再教育、再学习的好刊物。但略感不足的是,内容不够广泛,刊物中所报道和反映先进民族地区的材料占的比例多,反映后进、特别是最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的太少。仅我们怒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 为了祝贺全国民族团结歌曲征集评奖活动圆满成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在这里举行茶话会。全国民族团结歌曲评奖委员会的同志,以及征集办公室、评选工作组的同志,《歌曲》编辑部和《民族团结》编辑部的有关同志,在这次评选活动中,工作认真、严肃、细致,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同志、副主席时乐蒙同志亲自领导和主持了评奖工作,我代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向同志们表示衷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一点看法编辑同志:最近《光明日报》(3月28日《史学》专栏)发表李桂海同志的《讲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不应该有“避讳”》一文,针对《民族团结》1983年第7期所载李一氓同志的讲话提出异议。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是一个搞机械专业的教师,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0月31日,湖北“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活动启动仪式在湖北民族学院举行.启动仪式后,由恩施州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组织的“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调研采访组,走进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解放路社区,感受该社区的城市民族工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